1 .作用

皮肤点打法,是在患者的体表穴位上进行点打,可以引起局部皮肤毛细 血管的扩张,使穴位周围的皮肤发生微红微热现象。随后,微红微热现象消 失,即毛细血管扩张后相对收缩。这种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过程,显然给 穴位外层组织增加了一种活力,而活力的影响所及,使得经络的功能增强, 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点打过的穴位皮肤微红微热,和艾灸后的微红微热相似。艾灸热为外部 供给热,点打热则是本身引起的热。而艾灸热多燥,禁忌证较多;点打热少 燥,禁忌证也较少。

此外,点打法有促进机体吸收水分的作用。例如,治疗小儿腹泻,一经 点打法治疗,即可使一天腹泻20多次减为10次以下。又如,点打法对于 大便干燥的患者,反而引起大便秘结。这证明点打法能够促进肠对水分的吸 一收。从临床实践中证明,皮肤点打法具有止泻、祛风、止痒等作用。

2.应用

皮肤点打法能够强身健体,对于虚弱病证较为有效。如小儿麻痹症,每 个穴位都不可缺少点打;失血症点打隐白穴,也具有止血的作用。

皮肤点打法的重点,主要在皮肤的表层,因而,对一般风寒感冒等病 证,具有良好疗效。对皮肤瘙痒,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在临床上,皮肤点打法往往与前两种手法配合应用。一般皮肤病可以单 独使用,对于湿疹则需要配合平揉手法.但要注意热性病不宜应用,大便秘 结者忌用。

(四)经络循按法

循按法包括循揉、循压、循点打、循捏拿、循点弹、循推等,是以中指 或拇指,在点过的经穴和它的经络循行线上或揉,或压,或点打,或捏拿, 或点弹,或推,往返地进行。例如,合谷为大肠经穴,为了加强本经的作 用,就在合谷穴至肩朋穴之间,选择数穴,往返地或揉,或压,或点打,或 捏拿,或点弹,或推。临证之时需要根据病情,酌情配合选用。


  • .补泻


循按法的补泻,是按照经络的循行径路施行循按手法。行循按补法的操 作,顺着经络去的方向多,逆着经络来的方向少,一般是2比1。例如,手 阳明大肠经合谷穴至肩鹘穴之间,或揉或压或点做2次,肩鹘穴至合谷穴则 做1次。或由合谷穴循按至肩稿穴,再由肩鹘穴至曲池穴,这也是2比1。 行循按泻法,则与上述补法相反,即由肩鹘穴至合谷穴做2次,由合谷穴至 肩鹘穴则做1次。或是由肩鹘穴至合谷穴,再由合谷穴至曲池穴。循按法的 平补平泻法,来去相等,往返操作,一般5—8次或稍多一些。

  • .作用


循按法由于沿着经络的循行径路操作,可直接促进经脉气血的循环。同 时,由于补泻的不同,还可改变气血在经络中的来去状况。这样,就更能发 挥前面几种手法的补泻作用。

循按在临床上往往是配合前面的几种手法来使用。如单独使用循按法, 亦有通经络、活气血、止疼痛、治麻木等作用。因为循按中,有兴奋手法, 也有抑制手法。由于手法轻重、快慢不同,还可使平揉、压放两种手法的性 能有所改变。如手法操作慢而重,就能把兴奋性作用变为抑制性。反之,手 法操作快而轻,也可把抑制性作用变成兴奋性。

3 .应用

循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经络分布和循行的关系,用于治疗 风湿性疼痛和麻痹性机能障碍。在操作的次数与部位方面,须根据患者的具 体病情和病变范围,进行局部性循按或全身性循按。手法的配合,要根据病 情来进行选择。

循按法的轻、重、快、慢,也要依据患者病势的轻重及患病的新久,并 结合体质强弱和胖瘦,灵活掌握,方可达到循按预期之效。

(五)五行联用法

五行的相互关系,即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按五脏之五行所属(肝 与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脾与胃属土,肺与大肠属金,肾与膀胱属水), 五脏所主(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肌肉)等组成的互相联 系的整体与内部五脏部位是一致的。心、肺在上,与气血在肢体浅层相一 致;肝、肾在下,与筋骨在肢体深层相一致;脾、胃在中,与肌肉在气血筋 骨之间相一致。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在《难经•六十四难》说:“十变又言阴井木,阳 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 土。”从各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的五行顺序来看,阳经是井金、荥 水、俞木、经火、合土,阴经是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都是按五 行相生关系排列的。手的阴经和阳经,是从手到肘排列着;足的阴经和阳 经,是从足到膝排列着。这五个瞳穴的排列与分布,显示了一经脏气与其他 四经脏气的互相联系。只是阴、阳经脉的井、荥、输、经、合,在部位上是 一致的,如按五行则有所区别。五行联用法,就是按照上述理论确立的。

1 .名称释义

该法包括骨压放、筋振颤、肌肉左右揉、血脉摩推和皮肤点打。因为这 五种手法是配合五个腌穴,即井、荥、输、经、合连续操作。所以,称为五 行联用法。

2.操作次序

根据气血、筋骨、肌肉等不同深浅组成的相互整体关系,并结合手足阴 阳经脉循行的方向,把这一手法分先后次序进行操作。由于手的阴阳经脉循 行趋势是从上往下的,手法的次序是:点打、摩推、压放、振颤、左右平 揉。足的阳经和阳经循行趋势是从下往上的,手法的次序是:压放、振颤、 点打、摩推、左右平揉。任脉和督脉循行都是从下往上的,手法次序与足经 相同。

  • .操作方法

  • 点打:点打的操作是与穴位的皮肤接触,肺属金,主皮毛,主气。 手法的过程为一手中指在所选的主穴进行点打,另一手中指切压住本经的金 穴不动,为配合主穴增强点打的作用,点打一般为100次。

  • 摩推:摩推的操作是与穴位的血脉接触,心属火,主血脉。手法 的过程为一手的手掌或拇指本节的侧面在所选主穴部位,顺着经脉往返摩推 为一次;另一手切压住配穴一本经的火穴不动,为配合主穴增强摩推的作 用。摩推的范围超过穴位,每穴共摩推100次。

  • 骨压放:压放的操作是按触骨的部分(假如是腹部,酌情压放,要 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压力),肾属水,主骨生髓。手法过程为一手中指在主 穴向下深压,达到骨的部分,然后缓缓地微放到筋的部分。一压一放为1 次。手法慢而且重,所以一般只压放5—7次即可。压放的力量在深部,且 动作缓。在压放的同时,另一手的中指切压住本经的水穴(扶突),配合主 穴以增强压放的作用。

  • 振颤:本手法是与筋的部分接触.,肝属木,主筋。手法的过程为一 手中指在主穴做振颤,先摇振7—9次,每次摇振1—2下,稍停,再做前 法,继而做振颤70—90次。摇振或振颤都要含有弹动性。在振颤的同时, 另一手的中指切压住本经的木穴,配合主穴以增强主大的振颤作用。

  • 左右平揉:左右平揉的操作是与肌肉接触,脾属土,主肌肉。手法 的过程为一手的中指在主穴做正揉、倒揉各100次,不轻不重地揉而且要 均匀,对慢性胃肠病有较好治疗作用。如果对风湿性疾病或神经痛,可做稍 轻揉和稍重揉。稍轻揉,即肌肉连血脉,这是阴济阳;稍重揉,即肌肉连筋 骨,这是阳济阴。此具有止痛、促进机能恢复的作用。


二、点穴疗法的辅助方法

点穴疗法除基本手法外,还有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摇运法等 及其他辅助手法。这是为了弥补基本手法的不足而采用的一种局部性手法, 可分为针对头部、背部、腹部、四肢、穴位等部位的手法。

1 .头部推运法

行头部推运法时,先令患者坐端正,术者以两手按在患者两鬓部,再以 两手拇指由患者的眉心(两眉的中间)交替上推24次。继由眉心,向两鬓 分推,经两耳上际达头部枕骨下风池穴处,分推时两指尖朝上,推2次;仍 从眉心以上,左右横向分推至两鬓太阳穴处,两指尖相对朝里、向上朝着两 侧的额角,直推至额角发际内的头维穴处,推2次;再从前额发际中线为起 点,两拇指侧面相合,指尖朝上,或指尖着于皮肤,一齐上压,随压随移位 置,直到百会穴处,压2次。以上推运方法,可以往返推运数次。手法轻、 重、快、慢,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此法对于头痛、头昏、气上逆、呕吐等 症有效。

浏览3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