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 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 被广泛流传,先秦、两汉的两部医学巨著——《黄帝内 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中就有许多关于推 拿治疗各种常见病证的记载。历代医家经过大量的实践, 不断总结和充实完善,使其内容上愈加丰富多彩。特别是 近年来,对推拿的生理作用、治病原理、推拿麻醉及推拿 技巧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推拿疗法已逐渐成为一 门被各国民众所接受的且生命力极强的有发展前途的学 科。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流派的推拿手法风 格各异。北派手法多刚劲有力而南派手法又偏柔和细腻。 有的以八纲辨证为指导,有的以脏腑辨证设计手法;有的 擅长揉法,有的常用摇法;有的只用一种手法,有的习惯 多种手法;有的扳得巧,有的拍得妙;有的手法很大众 化,有的却非常独特;有的多治疗软组织损伤,有的主要 治疗关节疾患。如何将各派之技巧收集汇总,实为一件难 事。近三十年来,作者在博览经典,查阅有关专著的基础 上,集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整理拍摄的全国31家 推拿手法的资料荟萃操作技巧之精华编成此书上半部分, 较系统地反映了推拿手法的技巧,内容丰富。使之普及化、规范化、系统化,更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便于广大 读者学习掌握,练就一番“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 转,法从手出”的硬功夫,更好地为民众健康服务。

推拿手法的操作技巧讲求刚柔并济、以柔克刚,施力 程度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如棉裹铁、透达深层。即 使广大群众易于接受各种手法,又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因 此除了学好本书基本手法外,还必须掌握分部手法。根据 病证的轻重缓急辨证施治,以相应的手法、娴熟的操作技 巧,随证组合,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手到病除的即时 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当今世界非药物 疗法以其无毒、无不良反应为人们所青睐,而推拿正是通 过被动和主动的活动,作用于人体的病变部位或经络、穴 位,达到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的作 用。这一具有独特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已吸引了国际医 务界同道的注目,五大洲许多国家纷纷派遣专家、学者赴 中国学习并邀请前往讲学交流。古老的推拿疗法正在为全 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杰出贡献,它将成为世界医学百 花园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在学习掌握了各种推拿技巧,用于为他人施治前,亦 应熟悉了解推拿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否则 将会出现不良后果。

【适应证】




  • .急性软组织损伤及慢性劳损性疾病而无皮肤破损 者

  • .骨关节间的滑膜嵌顿和微细错动。

  • .外伤后引起的肢体关节僵直、粘连及软组织挛缩、 肌肉萎缩者。

  • .骨关节病及痹证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活动不利 者。

  • 骨关节可逆性畸形变者。


【禁忌证】

  • .未见医院出据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诊断尚不明确的急 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及椎体重度滑脱者。

  • .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者。

  • .可疑或已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者。

  • .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老年骨质疏松症等。

  • .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 .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 .有传染病者。

  • .手法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 .妊娠3个月左右的孕妇。

  • .有精神疾病不能与施治人员合作者。


【注意事项】

  • .应明确诊断,施治前对病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 数。

  • .对施用手法的顺序、患者的体位、助手的配合要有 统筹安排。

  • .施用手法时,要求操作技巧准确熟练,敏捷灵活,力度轻重适宜。

  • .应用手法时,应精神集中,态度从容沉着,取得患 者的信任与配合,注意缓和患者紧张情绪。

  • .应用手法时,注意保护皮肤,以免擦伤。


此书的下半部分是介绍世界各国人民喜闻乐见并易于 接受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一一武术的健身方法,如:太极 拳、八段锦及燕青拳拳法。这些健身方法不受场地限制, 无年龄及性别要求,不需配备刀、枪等武术器械,立位、 坐位均可锻炼。对年长者,晨练时打上一套太极拳,要求 精气合一,呼吸均匀,动作舒展,速度适中,做毕有遍身 繁紫,微似汗出之效;对于中年人,工作之余,完成一套 立式或坐式八段锦,起到振奋精神、恢复体力、活动四 肢、活血通络的作用;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利用课余 或午休时间打一套燕青拳,做到双目有神,动作敏捷,刚 劲有力,虎虎生风,这样更能显示充沛的活力。为达上述 目的,作者特邀在武术界较有影响的人士作为表演者,拍 照并加以文字说明,使读者易学易懂,参照练习。本书在 编写阶段得到香港友人王渭滨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出版 之际一并表示谢意.

推法是以指、掌、拳、肘、足等部位着力于人体某处 或经络穴位上,作前后、上下、左右直线或弧线推进的一 种手法。推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缓解 痉挛之功效。根据推的部位不同,又分为指推法、掌推 法、拳推法、肘推法、足推法等。

图片1

(1)拇指平推法

操作技巧:术者以拇指指腹接触患者皮肤,向一定方 向直推。推时指腹着力,回收时指间关节微屈,指端接触 皮肤带回,其余各指均不用力,仅起固定作用。如此一推 一回,频率和着力应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照片1)。此法 适应范围较广,多用于头、肩、背、四肢等处。

(2)指端推法

操作技巧:术者用拇指指端在患者某穴或某一部位上, 腕部屈曲,拇指指端着力,向一个方向推移。此法推动范围 小,作用力较强,患者略有酸胀、微痛感,频率约100次/分, 动作由慢渐快,临床多在穴位或痛点上施用(照片2)。

图片2

操作技巧:术者全掌平放患者皮肤表面,五指稍分, 腕部伸直,全掌着力,向前推动(照片3)。此法可单、双 手推,也可用虎口推、叠掌推。在胸腹部施法时要配合患 者呼吸的节奏,呼气时推,吸气时不要推。

图片3

操作技巧:术者握拳,拳心向下,以食、中、环、小 指四指的中节背侧面及拳根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照片 4)o本法是推法中刺激较强的一种手法,适用于腰背及四 肢的劳损、陈旧性损伤、风湿痹证等。

图片4

 

操作技巧:术者屈曲肘关节成90。,以后肘部(鹰嘴 突)着力于皮肤,向前推动(照片5)。此法刺激较强, 多用于肌肉丰满或体形较胖患者。适用于下腰痛、腿痛等 症。

图片5

操作技巧:患者俯卧,术者站立或坐一高处并骑跨其 上,用全足跖面或足跟交替或同时推动,注意用力适度 (照片6)。多施于腰背部,此法临床应用较少。

图片6

拿法是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对指动作提 拿肌肉的一种方法。具有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周身疲劳之效。由于拿法部位不一,临床又分为指拿法、掌拿法。

(1)两指拿法

操作技巧:患 者取坐位或卧位, 术者以拇指与食指 在指间关节处于伸 直状态下,腕部放 松,以指腹着力, 施力于病变部位, 做由下而上的提拿 动作。提拿方向与 肌腹垂直,对指时 用力应对称,动作 由轻渐重,但重而 不滞,捏拿起肌肉 组织稍待片刻,放 松复原(照片7)。 此法多用于头面、颈项、四肢等部位。

图片7

 

(2)五指拿法

操作技巧:术者五指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指提拿,余同两指拿法。可单手操 作,亦可双手同时进行,或双手一松「拿交替使用(照片 8、9、10)。该法适用于肌纤维较长且又丰隆的部位。

图片8

  • .掌拿法


操作技巧:术者掌心紧贴于患者应拿部位,以拇指和 其余四指合力对指,着力可轻可重,用力提拿时可闻其对 指的弹响声(照片11)。此法多用于颈肩及四肢等部位。

图片9图片10

按法是指术者用指、掌、肘等部位着力患者体表某 处,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按法具有调气活血、 镇静止痛、疏通经脉的作用。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临床 上常分为指按、掌按、肘按三种。

  • .指按法


操作技巧:将拇指伸直,用指腹按压患者经络、穴位 或痛点,其用力大小以使患者有酸胀感为宜。单手指力不 足时,可用另一手手指加压。按压用力要适度,一般应由 轻渐重,持续一定时间后放松(照片12、13)。

图片11图片12

 

浏览2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