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理论是太极拳的指导理论用中国哲学思想太极理论为依据的中国武术的表现形式就是太极功夫,表现的拳术 就是太极拳术。太极理论的影响,深深启迪着专注武术研究的人们。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 与巩义县只有一河之隔,深厚的文化沉淀为太极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地理的优势也为太 极拳的出现提供了必然保证。宋明时期,是华夏文明的鼎盛时期,从伏羲到周文王、到宋明形成的完整的太极理论,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也影响着人们对武术和养生的再 认识。太极拳,它是在其他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不同于以往功夫的一种新的功 夫——拳术;它的着法、理论明显有着其他武术和古代养生术的痕迹,这在许多地方可以 看出,但它利用东方哲学思想——太极理论贯穿整个武术体系,并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 方向和最高境界,作为修身习武的指导思想,追求心与意、外与内、力与气、力量与技巧、修 和练、健身与技击、内在精神与肢体外型、处世与做人高度的统一。正如近代太极拳理论 家陈鑫所言: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它的表现形式、修炼方法,明显不同于过去的功夫 和养生术,它把武术和养生高度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武术达到了空 前的高度。二、太极拳的健身防身作用武术和养生高度和谐地结合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包括了全部的武术内容一一-摔、打、踢、拿;只是更 注重保护自己,巧妙合理地运用着法。有力时尚力,无力时尚巧,达到最佳效果。庄子曾说过,一个修炼多年达到高层次的人,被老虎吃了,修也白修了,练也白练了。太极拳不仅修炼内功,也能抵御外来的突发事件,包括对精神和身体的外力突袭、打 击,所以它既用于健身也用于技击。太极拳也是养生术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结合呼吸吐纳,参照黄庭内景,导引养生,强调 性命双修,健身修身。做到提高自身免疫力、自我内身修补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世。它的 养身价值实实在在,无半点玄虚鬼话,深受人们所喜爱。这也是它逐步走向世界并被世界 所接受的主要原因。过去一些追求功夫的拳师,往往功夫未练成,身体却受伤,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出现 这样的现象就是割裂了练与养的统一;太极拳师如果没能参悟透太极的真谛,不注意练与 养的统一,同样会降低健身效果,甚至造成伤害,但这并不是太极拳的问题,而是练拳者本 身的理解问题。练太极拳的人不一定就懂得太极拳,不一定了解太极内涵,所以练太极拳 也有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另外,人的寿命和身体状况还要参看个人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所 以比较只是多寡的比较,同等情况下的比较。总体来说太极健身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 然它不会作为中国瑰宝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我曾到外地观摩一个太极拳比赛,一个获过奖也出过光盘的女士,对我讲起XX式的套 路,尽管凭借这个套路她得了奖,可是有个动作做了后会膝盖痛,教给别人也出现这种情况。 她示范了一下,我不便评价,只是建议,如果是为健身,动作可以随意点,教人的时候也不要 要求太严,要是比赛时,可以偶尔做个“规范”动作。其实这种现象很多,好多的人练习太极 套路出现腿痛,或膝盖和踝关节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所谓的“太极大师”们反思,我们 的理念和动作是否合乎太极理论,合乎人的生理结构,合乎中国的养生方法?刚柔相济,是太极理论的最完善体现从太极拳的套路编排上,也可以看出古人的独居匠心,一路为柔慢缓和,二路则刚猛 快捷,把快和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完全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太极 理论。缓慢的呼吸对养生有好处,古代行气玉佩上写着“则深,则沉,则细,则匀”,说明古代 人认识到了深呼吸的作用。现在提倡的有氧运动,与太极拳的慢练缓动相吻合,说明古老 的文明也同时是最新健康理念。在健身上我们都习惯接受慢练可以养生、保健的论点;提到快练,有人就会说,“不行, 那是年轻人练的,打仗用的”。其实,适当的发力、快练,对健身有着很好的作用。我们知 道,人的血管像河流一样缓缓地给人们提供养分,把废物排出体外。常年的废物淤积可以 使河流部分淤积,我们的血管也和河流一样,在血管壁上会沉积血脂等废物,影响着我们 的肌体健康。河流淤积我们可以用急流冲刷河流来保持它的通畅,这在水利上叫作“冲 刷”作用;人体的“冲刷”作用,则是通过心脏的急促供血来实现的,激烈快速的动作可以让 心脏提供急促供血,对人的血管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健身目的。所以说,刚快的练习对健 身有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动作的次数和力度要适当。通过现代医学我们得知,我们的呼吸通过鼻毛的过滤使吸入体内的空气得到净化,可 是仍有部分脏物随着呼吸进入我们的气管,导致有时早上我们咳出黑痰,急促的呼吸可以 使脏物通过气管排出体外。适当急促的呼吸对肺部和气管都有好处,除对呼吸道、肺部、 心肌肌肉进行锻炼外,还能排除呼吸道的废物,而这些急促呼吸是通过一些快速发力的动 作得以实现的。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刚柔练习在健身上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技击自卫防身上,快速运动能够提高人们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来防卫外来突 发事件。尽管有时候说“以慢制快”,但是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快永远能制住慢。火枪能 打败冷兵器,就是火枪比大刀长矛快。近代的鸦片战争,我们慢的武器就是败给了快的武 器。我曾将太极拳总结为:“只柔无刚假太极,只刚无柔非太极,刚柔相济真太极。”现在还 有一些人不加分析地叫喊“以慢制快,以无力克有力”,把太极拳说得邪邪乎乎,欺人害己。三、我们练习的太极拳套路是太极吗我们所有练习的套路,它既是太极,又不是太极,它是我们通过模拟套路来掌握太极 内涵的一种方式。这就和写字描红一样,描红是为了写好字,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练习 套路是为掌握太极,套路有用,但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陈鑫先生讲“脱规矩而不离规 矩”,脱的是形式,不离的是理法。太极的理法是万事万物的理法,合乎处世为人道理的是 太极,合乎武术技击道理的是太极,那么我们可以说只要合理的就是太极,在武术上以力 取胜是太极,以巧取胜也是太极。大克小,小克大;强制弱,弱制强;长制短,短制长;任何 合理的方法、着法都是太极。清末民初,社会动荡,附会牵强之风盛行。对太极拳的神怪附会、臆想猜度、谎话流言 纷纷涌现,太极拳陷入了怪圈。由于对“以柔克刚”的错误理解,好多人不敢提“力量”,如 果强调力量怕人家说不是太极。由于对“以慢制快”的错误理解,不敢讲“速度”,怕人家说不是太极;死抱着“以慢制 快”的错误理念,在那里骗己骗人。不敢踢腿冲拳,怕人家说是硬拳,不敢用摔法,怕人家 说是摔跤;不敢用拿法,怕人家说是擒拿。这也怕那也怕,整天在那里左摸右摸,说是找劲,找了几十年,嘴巴说得头头是道,一到实战就跑。其实只要是合理的慢、合理的快、合 理的刚、合理的柔就是真正的太极。不用怕人家说这说那。曾见到一刊物上某所谓“大师”言:“太极拳,一动手,不是摔就是拿。”我们知道,任何 武术都包括摔、打、踢、拿等内容,难道太极摔拿就不行吗?你管是什么着法,打倒你就是 好着法。只要制敌,任何合理的、可用的着法都是太极,难道非打你个鼻青脸肿、浑身是血 才行?简直是昏瞪荒谬。四、 什么是正宗知道了什么是太极的道理,我们可以说,只要合乎太极理论的都是正宗;太极拳流派 甚多,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通过形式来掌握理法。知道了什么是太极的道理,我们就不会死缠着谁是正宗、谁是嫡系,争个不休,面红耳 赤;为争正宗,有人不惜篡改原来拳的名称,向杜撰的邪说靠拢。何苦来,把这时间用来研 究拳理拳法不是更好吗?你杜撰的老祖宗、老仙老鬼,再好也是别人的,与你有什么干系 吗?武术是功夫,不是金钱;金钱,老子留下你拿来就可以花,功夫是自己练的,不是拿来 就可以用的,需自己体会掌握。想制造鬼怪奇论的多是些没本事的人、对自己不自信的人,编个邪说欺骗自己也欺骗 别人,扯虎皮做大旗,别有用心;想抹点仙气怪气吓唬别人,达到获取自己私利之目的。经常有人说,自己和老师多么一样一样。这有什么荣耀的?顶多你只是个“复印件”, 离“原件”差远了,说明你没出息,老师有你这样的学生非得大哭一场不可,一代不如一代 嘛。有人以模仿为美,曾见一刊物云,某某向姑娘学的,因女人小脚,所以某某的太极拳动 作有些女人扭捏相。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是糊涂脑袋,一代宗师必有过人之处,必有心得, 必有个人风格,决不会模仿小脚女人蹒跚行路。有与老师不一样的东西,有继承发扬的人 才能立住脚,才能是宗师;“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浏览2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