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什么是太极一、太极的源流与形成太极是中国的哲学理论,太极理论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河南巩义县与温县相邻,是黄河和洛水的交会处,伏羲在此伏看河水,思索事物演化 规律,演化出八卦。后,神农氏(炎帝)作“连山”卦,轩辕氏(黄帝)做“归藏”卦,周文王演做 复卦,孔子作“十翼”,各自阐发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从伏羲作八卦到孔子作 “十翼”,无不是按照这个哲学思想,对世间万物进行归纳解释。这个理论从中国氏族社会 开始,到宋明时期发展到极致,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但是由于受文化普及的限制,加之 太极理论的叙述繁琐,能够理解掌握太极理论的人很少,只是局限于士大夫阶层。听济南 老辈人说,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为请教易经大师刘子衡先生,舍弃随从车马,步行登门求教, 足见其重视程度,也给历史留下一段佳话。太极这个哲学思想由于它的深奥,也是由于它的表示方法与现代认识的隔膜,致使好 多人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它就像一个触不可及的神秘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又实 实在在存在于我们周围。中国的宗教、民俗、艺术、古代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算学、乐 律、军事学等)、衣食住行、娱乐、婚配、生育、生产活动等等,无不与这个神秘的文化有着密 切关系,人们对这个神秘的东西怀着敬畏和好奇。用这个哲学思想作指导的拳术——太 极拳,由于它是健身和技击高度统一的结合,力学和生理学的巧妙配合,也给人们一个向 往的空间,同时也带有神秘色彩。从清朝末年以来,太极拳的神秘面目逐渐在人们的面前呈现出来,它的健身与技击高 度和谐及完美结合给人们一个崭新的理念,人们对太极有着极大的关注向往。这个巨大 的需求也促使一些追逐名利者,改头换面,伪做太极,欺骗世人,以获得自己的私利。这个 时期也正是社会动荡时期,每逢社会大的动荡,必定有鬼怪邪祟,乌烟瘴气。从而,对太极 拳的神怪附会、臆想猜度、谎话流言纷纷涌现,争先恐后地扯个虎皮树大旗,骗人骗己。这王成六赧不但给人们的认识造成了混乱,同时也把自己搞得难圆其说,漏洞百出,给太极拳造成不 利影响。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说明太极拳的优秀,因为假冒制品都是仿冒好的商 品,不好的东西不会有许许多多的假冒货。武松之所以受到人们赞扬是因为其打虎,如果 打的是小猫,就不会有人津津乐道地传扬了。由于这些人没有真正明白太极的道理,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太极拳的内涵,故而本末倒 置,源支不分,逮着正宗不正宗的归属,口战不休。二、什么是太极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太极,知道什么是太极,就可解释所遇到的问题。太极是道,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庄子最早提出“太极”一词,说正负无限大的对立统一体就是太极。“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 为深……"《易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非常之意;极,指尽头、极点,无限之意;太极即两正负无限大。《易辞》之中的“太极”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指原始宇宙;简而言之,天地混沌未开之前 的状态,就是太极。自《系辞》之后,太极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提出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说,他说:“无极而太 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木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 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化生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焉。”南宋朱熹在太极学说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太极理论,他提出:“太极,理也。”“总 天下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无方所、无形体、无地位可顿放。”“太极之有动静,是天 命之流行也。”清陈长兴指出:“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 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 公例。”清王宗岳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虽变化万千,而理唯 一贯。”③从先哲的论述中,我们可得知:太极是万事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事物 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太极是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而把这种理论用于指导拳 术练习的就是太极拳。这里我们知道了太极是变化的道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清)陈长兴:《一理第一》。(清)王宗岳:《太极拳论》。三、 太极与八卦、五行的关系太极是事物变化的道理,五行是进行变化的事物或物质,是变化道理的体现物,也就 是谁要发生变化。八卦是事物变化的方位即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它表示在什么方向、什 么地点发生变化。理、物体和方位(时间、空间)三者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是原始物质,而这些原始物质生成万物。中国西周末年 的史伯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①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文王八卦——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艮东北。伏羲八卦——先天八卦:离东,坎西,乾南,坤北,巽西南,艮西北,震东北,兑东南。先天八卦着眼于静态的宇宙体,后天八卦着眼于天地万物的运行用事。八卦既配八方也配四时。关于八卦与四时的关系,汉代人有“爻辰”和“卦气”之说。所谓“爻辰”就是用重卦的爻与地支(也即与月份)相配。一个重爻有六个爻,而每一 爻又有阴阳两种可能,六爻共有十二种可能,即六阴爻,六阳爻,正好配十二个月。“卦气”说是用“震”、“离”、“兑”、“坎”四卦分别配四季。“震”主春,“离”主夏,“兑”主 秋,“坎”主冬,然后再以每卦的一爻,主一节气。每卦六爻,四卦共二十四爻,主一年二十 四节气。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五行是指物质,八卦是指方位(时间和空间)。当具体的事物变化确定后,八卦综合了理、物质和方位(时间和空间)的内容,又可代 表具体的物质和事物。如: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作为人体的象征,乾为头,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就是我们的古人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表现方式。它的繁琐和复杂给人们尤其是现 代人的理解造成困惑,很多人给搞得不知所云,望而却步。四、 太极理论和道教正如上面所述,太极理论是从中国氏族社会萌生,逐渐在历史的长河里完善的一种哲 学思想,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世界观。人们用这种世界观来对待处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 物,诸如宗教、民俗、艺术、古代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算学、乐律、军事学等)、衣食住行、 娱乐、婚配、生育、生产活动等等。而中国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一种宗教,源于古代的巫术和方术,一般认为定型于东 汉顺帝年间(125〜144),以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标志,东汉的张角创立太平道,两者为 道教的早期两大流派,为农民起义的旗帜。早期道教信奉的主要经典是《老子五千文》和 《太平经》。到两晋时,该教吸收玄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东晋葛洪整理并阐述以往的神仙方术理 论,撰写《抱朴子内篇》,对后来道教形成丹鼎一派有较大影响。《国语郑语东晋时“五斗米教”改为“天师道”。南北朝时,北魏崇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制定乐章颂戒新法,得到魏太武帝的赞 助,创立“新天师道”,流传长江以北,又称“北天师道”。在南北朝时期,庐山道士张修静整理《三纲经书》,编著斋戒仪范,使道教的礼仪基本 完备,他创建的一派称“南天师道”。唐宋时期道教大盛。因为唐代皇帝李氏家族有外族血统,找个名人认宗,可以平息天 下不平,也可以抬高自己的门第,便硬与太上老君李耳攀亲续谱,让1000年前的老子做了 他家的老祖宗,并封其为“玄元皇帝”,道教基本成了国教,盛极一时。唐宋时期南北天师 道与上清、净土、灵宝等宗派并立,后逐渐合流,至元代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中。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创立以修炼为主的全真教,王重阳的 徒弟丘处机见重于成吉思汗,该派在元代盛极一时。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和“全真” 两大教派。明、清代以后道教较前为衰。

浏览2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