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时血路部位


子时:心头一寸五分。

丑时:头颅之内。

寅时:下牙骨当中。

卯时:鼻梁上中。

辰时:天心头顶上。

巳时:后头颅骨内。

午时:背心上。

未时:各处走散。

申时:在骑马当中。

酉时:在阴骨之内。

戌时:在肚脐下三寸。

亥时:在肚脐眼上。

此外,十二时血脉停留之处,十二时穴位血路流行情况等,在此从略。

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 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 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 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现 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 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 切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 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而被肯定并流传下来。

第五节 密 点穴疗法

点穴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 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掐、拍、叩等不同 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的气血畅通,促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 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因这种方法,主要是 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所以叫作“点穴疗法”。

一、点穴疗法的基本手法

点穴的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法、经络循按法、五行联用 法等五种基本手法。

(一)平揉法

平揉法是指平而揉之之意。所谓平,即不许偏斜,保持适当的水平。 “揉”是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轻按于治疗部位上,带动该处皮下组织,做 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平揉法同时兼有“按劲”和“摩劲”,按劲是重手按 住肌肉不动,摩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属阳。而 揉是“按”和“摩”的有机结合,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

1 .操作

术者的中指端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继从拇指端抵中指内侧第一指关节, 再以食指与无名指紧压中指第一指关节的外侧,以作辅助中指之势,便于中 指的操作。然后,用中指端在穴位上,进行平揉。因而,揉的指端面应陷入 穴位皮肤之下,这样揉动就可以不离开皮肤。平揉1个圆圈为I次,一般以 50-100次为标准。平揉次数的多少,要根据病情来定。

平揉法的揉转虽然是在穴位上操作,但由于连续平揉的刺激,在穴位的 局部,也可引起酸麻或酸胀等感觉;同时促进经脉气血运行,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作用。同时,在揉的动作上,不论速度的快慢,都会直接促进血液的循 环。根据血液循环与人体组织的生理关系,这一手法在整个点穴中是非常重 要的。

手法的轻重要根据病人体质的肥瘦、病情的新久而定。一般体质瘦弱和 病程长者,采用轻手法;体质肥壮和新病者,要用重手法。当然,具体运用 时还要根据疾病的特殊情况而灵活选择轻、重手法。

  • .标准


向左平揉,或是向右平揉,是由患者的位置来决定的。平揉患者的左侧 或右侧穴位时,不论是阳经的穴还是阴经的穴,从右往左向上揉转为向左平 揉;反之,从左往右向上揉转为向右平揉。

  • .补泻


根据经脉在人体循行起止关系,以及左阳右阴升降理论,结合具体操作 方法,进行迎随补泻。采用平揉的补泻方法,可以更好地调节机体的阴阳 平衡。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揉左侧穴位时,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随 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揉转为补,向下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揉转为泻。揉右 侧穴位时,向右平揉,即从左往石揉;向上随着经揉转为补,向下迎着经揉 转为泻。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揉左侧穴位时,向右平揉,即从左往右揉;向上迎 着经揉转为泻,向下随着经揉转为补。揉右侧穴位时,向左手揉,即从右往 左揉;向上迎着经揉转为泻,向下随着经揉转为补。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揉左侧穴位时,向右手揉,即从左往右揉;向上迎 着经揉转为泻,向下随着经揉转为补。揉右侧穴位时,向左平揉,即从右往 左揉;向上迎着经揉转为泻,向下随着经揉转为补。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揉左侧穴位时,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随 着经揉转为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泻。揉右侧穴位时,向右平揉,即从左往 右揉;向上随着经揉转为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泻。

督脉经从尾骨上走头部: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随着经揉转为 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泻。

任脉经从小腹中线向上走:向右平揉,从左往右平揉;向上随着经揉转 为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泻。

平揉补泻,男女左右相反。即男性向左平揉为补,女性则向右平揉为 补;男性向右平揉为泻,女性则向左平揉为泻。

4 .作用

平揉法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促进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从而改善本经有 关表里脏腑的功能。平揉法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能升、又能降,还可以 消积滞、除胀满,具有推陈致新和调节阴阳平衡等作用,为点穴中的主要 手法。

5.应用

该手法不论用补法还是用泻法,或是平补平泻法,都需要配合手法的轻 重、揉转速度的快慢,并结合病势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 因素,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平揉法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点穴手法之一,可适用于多种疾病。在手法 配合上,常与压放法配合使用,也可与点打法等其他手法配合应用。在操作 上,单手或双手中指都可以揉,向左或向右平揉均可,只要术者顺手方便 就行。

(二)压放法

压放法是在穴位上进行的一种先压后放手法,“压”是向穴位的深处压, “放“是往上放开,压和放是互相对立,又互相结合的动作。

在平揉法操作完毕时,中指端继续留在在原穴位上,朝着穴位的深部向 下压,压的幅度为指端在穴位的皮肤水平之下,压下之后即可放开。这样一 压一放为1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压放次数的多少,要取决于患 者的病情。

  • .标准


在压后放开和放开再压的过程中,不但要有适当的速度,而且还要做到 快慢均匀和用力大小一致,保持压和放的协调性,切记不可速度忽快忽慢, 用力忽大忽小。压下之时,劲在深处,即穴位的里层;放开与皮肤相平之 时,劲在浅表,即穴位的表层。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开时,指端不得离开皮 肤。在压下、放开的过程中,中指端都要放在穴位的中心位置,用的力也要 与穴位垂直,否则,会减弱该手法的治疗作用。

  • .补泻


压放法补泻的关键,主要是掌握压下的动作。但必须按照十四经的循行 关系,做到“迎”和“随”,才能达到“补”和“泻”的目的。

手三阳经的气血由手走头,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上;运用泻 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手三阴经的气血由胸走手,运用补法时,压劲 在穴位中微往下;运用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上。足三阳经的气血由头 走足,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运用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 往上。足三阴经的气血由足走腹,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上;运用 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此外,压劲保持在穴位中心,就属于平补平 泻法。

  • .作用


压是压迫穴位处的组织,使其收缩、抑制,趋向于静止状态。放是把压 迫的穴位放开,使它扩张、兴奋,趋向于活动状态。

压深,在体内为营分;压浅,在体内为卫分。因而,压放有调节营、 卫、气、血的功能。压是抑制病势的活动性,具有收敛、止逆、止吐、止 汗、止血、止痛之效。放是维持其压后所起的作用,不至由压而引起不良 现象。

4.应用

压放法在临床应用上和平揉法同样重要。在操作上也须结合患者的体 质、年龄和性别,选取适当的轻重手法。按照病情的轻重及得病时期的久 暂,掌握压与放的速度。压得深或浅,与压得轻或重有关系。而压得轻或是 压得重,又与经穴的部位相关。因此,压放法在应用上,涉及各方面,只有 处理好诸方面的关系,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皮肤点打法

皮肤点打法仍是以中指端进行操作,先把中指提起,离开皮肤一两寸 远,再将中指端对准穴位中心,向下点打。皮肤点打法的着力点,不论是轻 手法,还是重手法,都在穴位皮肤的表层。其目的都是使穴位表层的毛细血 管充血扩张,只是轻重手法所致的扩张程度不同。一打一提为]次。点打的 次数仍以100次为标准。而点打手法的轻重选择,同样要依据病情来决定。 至于点打的速度,一般点打都是快手法,因为速度快才能够产生热。

浏览3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