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酌情使用镇静类或抗精神病类药物。



  • 邪气流窜


1 .按摩纠治

  • 停止练习原功。

  • 在局部推摩、叩击、旋拨,使局部充分放松°

  • 练呼气驱邪外出法:吸气无意,呼气时以意引导气至病灶,并意想 驱邪外出,每次做50息。


2.辨证施治

  • 治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防风、杜仲、秦充、当归、川菖、芍药、干地黄各 12g,牛膝、茯苓各15g,延胡索、丝瓜络各10g,肉桂、甘草各6g。随症 加减,水煎服。

第四节子午流注的应用

子午流注,古代针灸疗法配穴的一种方法,本法以十二经中的66个五 输穴及原穴为基础,结合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并随日时的变易推论十二经 气血运行中的盛衰开阖情况,作为取穴的依据。

一、子午流注与医之关系

中医学非常重视生物节律与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的关系,中医用干支记时 的“子午流注”方法来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指导临床用药。明代李梃在 《医学入门》中对“子午流注”的解释是:“子者,阳也;午者,阴也。不曰 阴阳,而曰子午者,正以见人身任督与天地子午相为流通,故地理南针不离 子午,乃阴阳自然之妙用也。” “流,往也;注,住也。神气之游行也。”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 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 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 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 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顺气,系指治疗疾病要顺应一日中的 阴阳变化。一日分为四时,即把一日的阴阳变化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 阴阳变化来分析。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指出:“呼吸出入, 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 洪。”他同时论述了六经病的生物节律现象:“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愈?…… 日中得病半夜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解 也。”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 “少阳 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丁“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丁“少阴病欲解时, 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疽这些都是古人关于生物节律 与疾病发生、诊断和治疗关系的论述,即子午流注在医学上的应用。可见, 子午流注是以《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基础,根据人体12条经脉 流注程序,按照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将脏腑配合 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上而成。

二、 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法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干指天干,支指 地支,它是我国古代记录时间(年、月、日、时)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 “干”指“十天干”,其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支”即“十二地支”,依此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干”与“支”按其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循环一周。

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二者配合起来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 卯……由于天干起于甲而终于癸,计有10数;地支起于子而终于亥,计有 12数,到轮回第一干支一“甲子”,需要天干轮回六次,地支轮回五次, 即天干10x6 = 60,地支12x 5 = 60,这就是60环周法。

三、 按时取穴与定时取穴

古代针灸特别注重“择时”和“选穴”,“择时”和“选穴”的依据就是 以“干支”为基础的“子午流注”方法。“子午流注”也就是以“干支”为 记时方法,并以此与“五行”相配,来计算人体的气血流通所经过的经脉和 穴位,根据病情的变化,确定选择哪一条经脉的哪一个穴位来进行针刺治 疗。中医认为气血在人体经脉中运行,循环往复,《灵枢-营卫生会》中就 说气血在经脉中:“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但在 不同的时辰,每一条经脉气血的盛衰是不相同的,由于气血的盛衰程度不 同,各条经脉所在穴位的开闭并不是在同一时刻,只有气血流经某一条经脉 达到最旺盛时,这条经脉的主要穴位才会开放,在穴位开放时进行针刺和治 疗,才会产生最佳的疗效。

1 .按时取穴

按时取穴就是按照患者就诊的日期和时间(时辰),查知应开的穴位, 先针应开之穴;同时再按照与患者病证相应的穴位采取循经配穴等方法,再 针选取的配穴。即某日某时开某穴,即取某穴进行针灸。

2.定时取穴

定时取穴又叫按病取穴,方法是查出能与病情相适应的开穴时间,嘱患 者按时就医,而针灸之。如针刺后溪、列缺、临泣、照海等穴,主治五官头 面疾患;针刺公孙、内关等穴,主治脾胃、心胸病证等。定时取穴法适应于 慢性疾病的治疗,因为慢性病可按与病情相适应的开穴时间来针灸,所以叫 定时取穴法。

无论是按时取穴,还是定时取穴,其开穴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必 须按照日、时来选择穴位,否则便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以上所谈的这些规律,是适合于一般病情的。如遇急性病,或患者急需 治疗,还要使用子午流注增加疗效,需要用“合日互用”的方法,此从略。

四、子午流注开穴法说略

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中有各种开穴法,现主要对常用的纳支法和纳干法 做简单介绍。

1.纳支法

按地支开穴为纳支法(纳子法),是一种广义的取穴法,它比纳干法推 算简易。此法是以一天的十二时辰为主,不论每一个时辰配合什么天干,也 不论时辰所属的阴阳,而仅按着一天中的时辰顺序,去配合十二经的气血流 注,用井、荥、输(原)、经、合的五行关系,通过补母泻子的方法达到治 疗的目的,它的具体运用可分为下面两种。

(1) 补母泻子法:是根据脏腑配合时辰,结合各经症状的虚实,通过 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关系,按着“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子”的原则,来取穴治疗。

(2) 按时取穴法:是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如寅时 属肺,卯时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等。当某经发生疾患,即于某 时采用某经的经穴治疗。如肺经有病则在寅时取肺经的经穴治疗,胃经有病 则在辰时取胃经的经穴治疗,以此类推。

在“纳支法”理论中,十二经气血流注顺序如下:①肺:寅时(凌 晨3—5时);②大肠:卯时(凌晨5—7时);③胃:辰时(7—9时);④ 脾:巳时(9—11时);⑤心:午时(11—13时);⑥小肠:未时(13—15 时);⑦膀胱:申时(15—17时);⑧肾:酉时(17—18时);⑨心包:戌 时(19—21时);⑩三焦:亥时(21—23时);⑪胆:子时(23时一凌晨 1时);⑫肝:丑时(凌晨1—3时)。

2.纳干法

按天干来开穴为纳干法(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取穴 法,运用此法,首先要将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推算出来,然后结 合人体十二经脉的流行和井、荥、输(原)、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 开穴,也就是说,此法是按时开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所以《针灸大 成》中指出:“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至于该法的具 体运用,必须掌握以下两点规律。

(1) 按时开穴:主要是根据年、月、日、时的干支顺次开穴,它的规 律是阳日取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取阴时开阴经之穴,是本着阳进阴退的规 律,不断推演循环。

(2) 循经开穴:子午流注的开穴,除本着“阳进阴退”的原则开取井 穴外,并根据时干(“八字”术语)配合脏腑阴阳,依照井、荥、输(原)、 经、合五行相生的顺序来开取五输各穴,就是说上法是每日开井穴的方法, 而要推算一天中的时干开穴,就要本着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 经之穴和五输五行相生的规律顺序开穴。

关于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的规律,古人多有论述,但是最为简单的方 法就是熟悉掌握日、时干支之后,再查看徐文伯著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 穴歌》,从中找出一天所要开的经穴。《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如下:

浏览2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