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的办法,主要有:拳打脚踢,摔防结合。不管对方采取何种方式 引诱我,我都拒之不理,以不变应万变。或对方变我亦变,稳扎稳打,步步 为营,最终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决不能操之过急,中对方的“空城计”, 也不能看到了时机,而草木皆兵,恐惧不前。关键在于除技术素质外,还要 有洞察力,要善于观察对方,识破对方的计谋,寻到对方的破淀,抓准机会 给对方以创伤,而不在乎地盘的大小。在竞赛时,新运动员总爱向后看擂台 边沿,生怕掉下,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因竞赛规定一局有二次下擂台,该 局即为负方。但往往是自己回头看还未稳时,对方抓住时机即强攻猛打,我 方不得不下擂台或在擂台上处于被动地位(若是计谋、应当别论)。有经验的 队员,在擂台上猛攻猛打时,亦可知自己的所在位置。因擂台长宽各8米, 中间线两边各是4米,一看眼前,就知自己的后面,还剩多少场地。一看到 三个擂台角,就知自已处于死角,应速从两边突围,否则,自己就有下擂台 的危险。若真的到了边沿,无法闪出,就应采取抱摔之法,决不能起高腿,以免被对方推下擂台。自己的重心宜低不宜高。有时对方看我即将下擂,就 急着冲来,或用重腿击,这时,一方面自己反应要快,另一方面要因情而 变,有时可来“兔子蹬鹰”,有时,顺手牵羊或“顺水推舟”。第七节散打竞赛中距离运用的分析距离是一个位置与另一个位置之间的长度。在散打竞赛中我方与对方中间 的部分,称为距离。双方用抄拳可以互击时,称近距;双方用左右冲拳、搅 拳能互击时,叫中距,用腿,可以互击时,叫远距,靠步法的位移才能用腿 击中对方的叫超距。击打力度大小与双方的距离有直接关系。在竞赛中,为 什么有时全身是劲,却打不出力量来,击打对方时,要么差一点击不到位, 要么技术动作不能充分把力量发挥出来,形成推力或者憋劲。这主要是没有 一个好的距离感。同样,距离也受时机的制约,只有在特定的时机,距离才 能起到特定的作用。所以谈距离不能忘了时机。运动员对距离远近的感觉, 恒量度,称为距离感。距离感在散打竞赛中很重要,老运动员往往利用灵活的步法,突近、突 远,把对方控制在自己的击打距离之内,同时,不给对方机会寻到合适的距 离,使对方始终处于无法击打的状态。最佳的距离,除了要最佳的时机相伴 外,就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将力量打出,就是讲应有一个好的击打角度。无论 何时一个好的击打角度,也离不开距离,只有善于在击打时轻重结合,控制 好自身平衡与稳定,才能重创对方。才能远近距离都能把技术、力量发挥出 来。散打中的距离感、并非一下子练成的,是经过长期的打靶、沙袋、实战 培养苦练才培养出来的。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打沙袋练习。随着沙袋的移动,而不停地击打,自己在打的同时,培 养了距离感,也练习了步法的灵活性和提高了功力。打手靶、脚靶练习。当队员掌握了动作、技法后,教练为了培养学员 的距离感和反应,经常采用打靶练习,教练员靠步法,突近、突远、左右移 动,让队员随着教练的移动而打靶。教练给队员出信号靶时,在初练阶段, 队员总感到打不出力度,时间长了,力度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打实战练习。从打靶、打条件实战,过度到实战。只有在实战中,才 能更准确地把握距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加大拳、脚的攻击力和准 确度。空击练习。它是培养队员反应与距离感的较好的方法。在实战中,没 有良好的反应,就抓不住时机,同时也很难寻到合适的距离。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练习。步法是提高距离感的基础,没有灵活多变的步法做基础,就难寻找到合适 的距离,有较强的距离感,才能不断提高实战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做步法练习 时,要和实战紧密相结合,从难从严要求。在游戏和实战中练习。在做“击背”、“逗腿”游戏或实战时,要有目的的去寻什么情况下,适合自己 的距离感。从形态上寻找,还要从对方的心理上去寻找。总之,距离感的培养不 是单一的,而是和步法、身法、反应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实战中,对方没击 中你,而你击中了对方,这里面就有一个距离、反应、步法、身法、速度时机等各 种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培养队员的距离感时,不要忽略其它因素的重要性。同 时,要善于在实战中总结,去实战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距离。一看对方的上盘,就 知自己的腿能否击中对方;一看对方的脚便知自己的拳能否击中对方。实战是 立体的,距离也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对方都需一个很好的距离感。第八节散打竞争中角度运用的分析角度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所形成的夹角。在散打竞赛中,角度颇为重 要。一方面,只有掌握了角度,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另一方面,利用角度来增加 动作的击打力。在竞赛中,双方一相处,即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双方 各自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出动作的最佳位置。武术中讲“外三合”(肩与髅合,肘与 膝合,手与足合),既是动作技法上配合,同时,又是与对方实战角度的形成。用 自己的侧面,对着对方,以自己的肘膝这条线与对方形成对照。同时,以自己最 小的击打面向对方,并且尽力寻找对方最大的可击打面。散打竞赛,本身就是一 种运动中的格斗,为了更有利于进攻对方或防守反击对方,双方都在不停的移 动。寻找对方与自己的时间差和可击打的角度。一种技法进攻无效时,则有另一 种技法,改变角度来击打对方。如用左侧踹进攻对方无效时,则以左侧踹腿为假 动作,用右横踢或右转身后踹为真实进攻。在擂台上,寻找击打角度时,往往是 把与对方的夹角和擂台的边沿角度考虑在内,既要考虑擂台战术,又要考虑与对方的立体角度。寻找对方的角度时,首先应保持自身的协调性稳定,平衡性, 只有灵活掌握了不同角度的击打技术,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散打竞赛拳来腿往,竞争异常激烈。为什么有的队员一上场就能主动进 攻,频频得利;而有的队员处处被动,欲进不能,以退不能呢?除了技术素质 之外,主要是战术中的控制与被控制问题,控制在战争中是一方掌握住另一 方,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在散打竞赛中也是如此,竞赛过程就是一 个控制与被控制过程。为什么场下精神百倍的新运动员,一上场而深感技术 用不上呢?主要是被对方控制住了。控制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一)从技术上控制对方。若我的技术比对方好,就用技术控制对方,或 先发制人,或后发先制,使对方始终处于被动位置。也就是牵着鼻子打,使 对方感到打拳拳没用,击腿腿不灵,丧失取胜的信心。(二)从步法距离上控制对方。也就是利用灵活多变的步法,在距离上控制对方。一会儿把对方引进 “室内”,关门即打;一会把对方拒之“门外”,使对方松不下去,紧不上 来。有一种身不由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在利 用擂台控制对方时,对方擅长腿,我不给他发挥腿击的场地,对方善拳打, 我不给他使用拳打的空间,从而达到我战胜对方的目的。(三)从节凑感上控制对方。主要是以自己或慢或快的节奏把对方的进攻或防守节奏打破,使对方跟 着我跑,对方若体力好,我打完即走,不给他拼打的机会;对方若体力差, 我节奏加快,累跨对方。我若体力好,就以快节奏打,若体力差,就以慢制 快,使对方闲不得,忙不得,从而战胜对方。(四)从战术上控制对方。一场成功的散打竞赛,并不是单一的条件所致,而是取决于综合的因 素,既包括素质、技术,又包括战术,还有即天时、地利、人和,从战术上 控制对方,主要是采取相应的战术,不给对方发挥的余地,使对方有力留在 台下,有气憋在心里。这样首先应识破对方的企图,把握对方的战术进行相 应的战术变化。最终实现我战术的目的。若对方控制了我。我应尽快改变技战术,加快或减慢自己的节奏,迅速中国散打调练与竟赛识破对方的具体企图,寻找对方的弱点,我一旦寻到自己发挥的余地,就要 沉着冷静,果敢实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第十一节散打竞赛中拳腿击打力的分析击打力,也就是用拳或腿击打对方(目标)后所产生的作用力。一、击打时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动作技术是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桥梁、战胜对方所使用的技击方法。主 要分动作的规范(模式)要令、使用方法及作用。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它分三 个阶段:1.泛化阶段,即技术形成的初期,还没有建立起动力定型,表现为 动作不连贯、不协调、没有精神,出现一些多余动作。2.分化阶段。动力定 型已初步形成,但不巩固,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 进入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 巩固,达到建立巩固原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已达到自动化 程度。技术在使用时也是变形的,但它仍具有基本的规范性,它的变形系数 越小,相应的技术动作越规范。只有靠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才能更充分地 发挥击打力。二、击打时动作的速度速度指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发生位移的快慢。散打中,速度颇为重要。 分位移速度,反应速度,频率及肌肉运动时的收缩速度。做动作时,首先要 放松,只有放松,才能降低肌肉(肌纤维)的沾滞性。我们知道,质量一定 时,只有速度才能产生力量。因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在实战时,在接触对方 一刹间,尽量能使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浏览2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