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有长短,扬抑有致,亦奇正取胜之道。对于扬长击短,散打运动员一致都比较注意。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 降一物,散打对抗更是如此。擅长腿的就怕擅摔的。千招有千解,把拳、 腿、摔作为“武器”来讲,“武器”的专一性愈强,它的功效就愈高,同时 它的长处与弱点的反差就愈明显。长和短也有其条件限制,长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而短 处同样要表现于一定的条件之下。若擅腿的遇到不会摔的这就是已方的长 处。反过来说如遇到会摔的,而自己不会防摔,这成短处了。扬长击短,即发挥自己之长、隐蔽短处,寻找对方短处,以抑其长处。 要善于攻对方的弱点,攻其弱点,使敌强点也变弱。与扬长击短相联系的是 扬短抑长。即首先显露自己的短处,隐蔽自己的长处。这看来十分拙劣,其 实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不让对方对我有其它的了解。散打竞赛,不是一厢情 愿的事情,我要发挥长处,对方却避而不触。我要尽力回避短处,对方偏要 积极寻觅。扬短抑长,以自己短处来欺骗对手,隐藏自己的长处,而到关键 时刻打出“杀手铜”,则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扬短抑长,是一个科学的 策略,不仅适用于技术素质的发挥,也适合战术思想的巧用奇正——以拙劣 的手段,掩护最高明的行动。兵贵神速,缓兵待击。刘奇在形意拳论中说:“……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 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散打实战强调速度,包括出拳、出腿的击打速 度(反应速度)、摔法中的动作速度、步法移动速度,等等,拳言,“拳打人 不知”,“拳似流星眼似电”,都讲求快,以快破万招;先发制人贵速,主 动攻击贵速,捕捉战机贵速。也就是散打的所谓“拳快打拳慢”之理。但快 慢疾缓是辩证的统一,强调快,并不排斥缓。相反缓在散打中有时更显得宝 贵。如自己体力不如对方时,应缓;当自己被动时应缓;要善于在缓中取 胜,即常言切莫有操之过急之理。散打思考战术的重心应放在出奇用变上。(1)正合奇胜。一般来说奇正多是配合运用的。通常情况下恰当地运用技术力量,首先 得考虑到保持自己的平衡稳定,打破对方的平衡稳定。以正为主,为奇创造 条件,或以奇为主,为正制造机会。散打水平发展愈高,力量技术的协调愈 重要,奇与正、虚与实的结合也愈紧密,就愈显示“以正合,以奇胜”的意 义。奇正结合无固定的模式,要以对方的变化而灵活确定。(2)战术出奇。乘敌之弊而用奇:散打是比体力、技术、智力的全面对抗性项目,当自己不如对方的实力 时,应采取灵活巧打战术;当自己多方面都胜于对方时,应踏洪门而入。奇 正的结合属于战术策略上的结合,根据实现目的途径之比较,主次的划分, 强调质的差异性和量的灵活性。大凡用于奇的力量,宜轻,不宜重,宜活不 宜呆,宜小不宜大,用于正的力量,则多为重、大,有较强的实力。散打竞 赛可乘之弊更多,《兵蠡•乘》中讲:“……骄可乘、劳可乘,懈可乘、饥 可乘、渴可乘、乱可乘、疑可乘、怖可乘、困可乘、险可乘。可乘者敌也。 揣其可乘而乘之,善制敌者也。”利用不虞之途用奇:这里的虞,预料。不虞之途,即敌预料不到的路线。《孙子•九地》 讲:“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散打对抗,突变无穷, 成功的因素常常存在于对立面之中。“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敢走向困 难”,在散打竞赛中,正因为不虞之途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对方才 可能不加防备。对方的“不虞”,正是我方达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 先决条件。在实战中能利用好角度、时机是件很难得,但也是隐藏着很成功的事,在这方面,原曾获八次全国冠军和二次世界冠军的庄海同学做的比较 好,他能抓住许多时机,能从不同角度进攻和反击对手,显然这与他长期的 科学训练,控制击打的力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没有一个好的控制力度做基 础,要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击,用连贯动作,就比较困难。通过创新战术用奇:“新奇不过是平凡中的第一次上演。”战术是比较富于变化的艺术。在 散打中用奇奥妙,莫过于创新二字。创新才能超出对手的思维界限,收到出 其不意的效果。散打竞赛中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术,赛后看起来是那样的简 单,可赛前、赛中,许多人都想不到,看不破这简单的奥妙,这也说明是与 平时的训练有关。技术出奇:散打竞赛中,技术是很重要的因素。掌握了新的散打技术,如同掌握了 新武器一样。如1987年全国散打比赛,广东队的横踢腿,杀伤许多对手,最 后以其特长而取胜。又如在2000年中国散打王总决赛中,解放军体院队员柳 海龙,打破常规蹬、踹、踢的技术,发挥其下劈腿的特长,形成真假、常规 与特长交替运用,最终摘取了 “散打王”。这说明很多问题:一个散打运动 员、要想在赛场上久于不败之地,不但要巩固旧技术,更要学习新技术,敢 于运用新技术。所以我们在训练竞赛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和其它队以 及国外队交流,不断丰富我们的散打内涵。活用奇正之术,变化奇正之法。是每个散打运动员临场处置情况必须 把握的艺术。散打对抗中,尽管奇与正的变化“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 河”,但最终都是以我之“奇”击敌之虚,以我之“正”对敌之实。唯有善 出奇击虚者,才真正地领悟到了其中的要旨。(《唐李问对•中卷》)中说: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 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总之成功地用奇,始终要和对手构成一种反 照。随着赛场的形势,奇与正互相转化而变。不知用正,焉知用奇,不知用 常、焉知用变。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于临机应变,一方面要善于创新,不断寻求“第一 次”;另一方面要在常法,常规基础上交换,只有在用常的基础上才能用 奇,也只有在奇的创造下更好地用常。研究散打“奇正”变化要善于抓住奇 正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散打竞赛规则,灵活 地掌握和运用散打竞赛技能,决不能僵死地、一成不变地认识“奇正”。“奇” “正”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应在普遍掌握多种招法的基础 上,结合自身条件和招法掌握的优劣情况,选定自己的奇特招法,进行全面 要求和训练。同时还要在实战中长期地实践,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实践经 验,通过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自己过硬的独特 的“奇” “正”招法和战术意识。第六节散打竞赛场地运用的分析擂台乃是运动员双方在进行体能、技能、智能公平竞争的场地,场地对 双方都是平等的,当听到裁判的“预备——开始” 口令时,脑子中既要有整 个擂台的面积,同时又要考虑到进攻、后退,包括裁判在内的局部面积。竞赛双方,如同两军作战,各自的背后是警戒线,假如警戒线是条河,双方只 有背水一战;这样进攻对方、抢占地盘越多自己的活动范围就越大,对自己 就越有利。当自己逼着对方打,把对方逼得面临死亡时,对方要么被打下擂 台,要么靠摔、推之类把我打下擂台,要么,从两边闪出,从而死里逃生; 或擂台边沿意识好的,以边沿引诱我方,“先置死而后生”如此种种。这 样,自己应迅速移动,再逼打对方,否则,对方反而处于优势,形成反攻于 我。另一种情况是,自己的擂台观念不强或不如对方的擂台经验,在这种情 况下,就应有意识地在中间作战,以免发生失误,最好是在中间地带将对方 击败。采取的办法,主要有:拳打脚踢,摔防结合。不管对方采取何种方式 引诱我,我都拒之不理,以不变应万变。或对方变我亦变,稳扎稳打,步步 为营,最终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决不能操之过急,中对方的“空城计”, 也不能看到了时机,而草木皆兵,恐惧不前。关键在于除技术素质外,还要 有洞察力,要善于观察对方,识破对方的计谋,寻到对方的破淀,抓准机会 给对方以创伤,而不在乎地盘的大小。
浏览2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