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高:拳与道合,技高一筹

王道高自幼习武,后入太极拳著名大师王西 安门下,潜心苦练,渐渐声名远播,多次被邀往 各地传拳。屡获太极拳及推手冠军,曾在河南电 视台“《武林风》之风云争霸”中力拔头筹。每 次凯旋时,他都淡然一笑:“那些胜利无非是因 为我运气好,没遇到高手而已……”人们折服于 他的精湛拳技,更折服于他的谦和坦荡、儒雅内 敛。

厚重恩师情,成就拳艺精

王道高1975年出生于焦作,担任焦作武术协 会理事,一级拳师,国家一级体育指导员,陈家 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理事,山东招远市太极拳协会 顾问兼总教练,长寿太极拳俱乐部对外组织联络 推广部部长等职,并长期担任武术院校教练。回 首多年习武路,王道高常感恩于自己的幸运。习 拳多年来,是厚重如山的恩师情,才成就了自己 的辉煌。

因为出生于拳乡的缘故,王道高自幼就喜欢 武术。1991年时,正式拜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 传人和景信为师。和老师和善又不失严厉,不但 系统地教会了他陈式太极拳的套路,还给他讲了 许多有关太极拳的神奇故事。太极拳四两拨千斤 的技击功效和它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让王道高 痴迷。在恩师的言传身授下,王道高深得桩功及 太极心法真传,拳技进步飞快。后来,初谙太极 真味的王道高为了寻觅更高境界,又从师著名太 极拳大师王西安,开始系统学习。在王西安大师 指点下,他开始系统学习王西安拳法以及器械与 推手等。学习之余,与拳友参赛交流,并频频夺 金:其中,2007年,他在邯郸永年全国太极拳邀 请赛上获套路第一名;2008年他在陈家沟全国太 极拳邀请赛上获推手擂台赛第一名……

在王老师身边的日子,王道高无时无刻不 在感受恩师的关怀。王西安大师质朴随和,无论 新老学员、贫富贵贱,学员们都既能感觉到他作 为师长的严厉,也能感觉到他亲人般的关爱和朋 友般的随和。刚到王老师身边时,因为不熟悉, 他有些拘谨,但一开始练拳,王老师就主动找到 他,帮他校正拳架,指点他错误所在。有时候, 他自己没有察觉的细微错误,老师一眼就看出来 了,并随时告诉他错在哪里,哪个动作需要放 松,哪个地方他有些拿捏不准。在王西安老师悉 心教导下,王道高除了精修套路,太极刀、枪、 棍、棒样样精研,拳技渐增,成为师兄弟中的佼 佼者。

是男人都爱酒,有时练拳闲暇时,他也会和 王老师一起到门口的小酒馆小饮几杯清酒,拉着 家常聊着拳。王老师虽然话不多,但字字珠现: “学拳这一行,除了苦练,没有捷径,只有苦练 才有功夫,现在吃点苦,将来才不会受苦。行走 江湖,最怕的是身上没有,自己没有,别人给不 了,自己有了才能走好一辈子路。”恩师情谊, 太极的力量一王西安和他的弟子们62 都在平平淡淡间。

王道高这些年来,虽然经常被邀请至各地授 拳,但不管再忙,隔段时间,都会在恩师身边待 上一阵子,一是继续得到老师的指点提高拳技, 二是聆听恩师的教诲。师恩、亲情是用多少财富 都买不来的。

拳高品高,声闻拳界

王西安大师有“陈家沟的守门人”美誉,多 年来,

一直力避尘嚣及各种诱惑,坚守陈家沟, 从事太极拳的传播弘扬。王道高始终遵循“德为 技之本,德高技始荣”的做人准则,摒弃杂念, 广结善缘,面对所有挑战者,都能让对方在轻松 的氛围中领略太极功夫。在杭州授拳时,遇到一 个来自俄罗斯的参观团。一个两米多高、体重 200多斤的外国人颇不服气,执意要和王道高比 试一下。王道高再三拒绝,那人却仍要坚持,井 扬言中国的武术比不得拳击。王道高笑笑答应切 磋一下。结果,对方上来就抱紧他,而王道高只 用太极拳的捋劲就轻松地把他摔了一跤。对方起 来后,惊奇地看着体重不过一百二三十斤的王道 高说:"你为何能轻松打倒我,太极拳真是神 奇!” 一旁有人介绍说,这个人曾是当地的拳击 冠军,现在在一所俄罗斯大学里当足球教练。

2007年,应福建南平的拳友邀请,王道高 带着爱人和女儿赶赴福建和拳友见面。来到南平 后,一家三口住进了闽北大酒店。吃完饭,几个 拳友聚在一起聊天话拳。这时,有一个拳友提出 想和他过过手,交流交流。王道高知道这位拳友 曾到过焦作求见,执意要领教太极功夫,结果一 分钟内被王道高摔了六次。相隔一年,这位拳友

嘿嘿笑着说:“这一年来我可是天天苦练,我现 在就想试试我的功夫长进了没有!”看对方执意 要比试一番,王道高只得答应:“交流以和为 贵,咱点到为止!”话虽如此,那位拳友却是蓄 足了劲,想挽回一年前战败的面子,于是用足了 劲猛袭过来。王道高一个近身肩靠,只一招就让 对方飞了出去。拳友起身之后又来抓他,王道高 肩膀抖动,借力下按,又只一招将其打趴脚前。 就这样被连摔了六七次,拳友这才彻底服了。围 观的人见状,顿时来了兴趣,非要缠着王道高讲 拳。王道高一直教他们到大半夜,才被拳友们放 回房间。

第二天是王道高女儿的七岁生日,他一大 早就带着妻女来到游乐园,还到商场为女儿挑选 生日礼物。女儿玩得开开心心,王道高也舒心地 笑了。可是,等一家人回到酒店,却见拳友联合 了多名当地的外家拳高手,要和他交流。说是交 流,其实就是试试太极拳功夫的厉害。王道高坦 然处之,便让对方提出规则,边用招边讲解其用 法,既没有半招输给对方,也在愉快的交流中给 足对方面子。就这样,当地武林人士几乎每天都 有人聚到酒店,让王道高教他们练习推手。

看到妻子每天担惊受怕,王道高笑着安慰: “人家找上门来学太极功夫,咱不能躲啊!没 事,都是交流!”在南平住了四天,每天都有一 拨人学拳论道,王道高出手时则轻之又轻,辅以 拳理。即将离开时,拳友们依依惜别:“唉,太 远了,要不,我们就能天天来跟王兄交流练拳 了!”

王道高几乎每年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挑战, 而拳名也在拳友中越传越广。拳友们每每提起 他,总是由

衷赞叹说:“道高兄人品、拳品都属 上乘!”

一次,王道高参加河南电视台的金牌节目 《武林风》,和他交手的是一个武警,腿功非常 好。初次交手,王道高灵活应战,先封住对方的 劲,使得对方无用武之地。后来对方改变战术, 改用拳功。几个回合,王道高看出他惯用左拳, 于是瞅准一个破绽,用一个太极的搠劲,将他打 下擂台,台下掌声如雷。胜负已分,裁判高声喊 停,但谁也没想到,对手这时恼羞成怒,飞快冲 过来,狠狠给了他一边腿。人们顿时愣住了,少 顷,反应过来的观众有人大喊:“狠狠回击!” 王道高笑了笑,原谅了对手的无礼,走下擂台。 他的大度与淡然再次为自己赢得了掌声。

侠骨柔情真男儿。熟人都知道王道高有一 颗善良的心。王道高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曾是有 名的中医。他从小跟着父亲学医,在医术上也颇 有心得。在温州授拳时,一个学员的妻子患慢性 病多年,始终没有痊愈。王道高闻讯后,每天免 费帮她诊治。坚持半年之久,终于治好了顽疾, 这位学员带着妻子亲自上门致谢,感激地说: “王老师心善又心细,为我们的病坚持治疗这么 久,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以后,我一辈子跟你学 拳!”

任重道远

2007年,王道高自筹资金创办了道高易武 堂,设定了目标:心容天下,树立大胸怀,不断 提高自我,让道高易武堂成为中国武术文化产业 的一道亮丽风景。经过几年运作,易武堂在拳界 已经小有名气。

除了工作,太极拳成了王道高生活的全部内 容,他悉心练拳,外出授拳,参加比赛。他偶尔 与家人旅游,在旅途中会有一些小插曲:

一次早上,他在青州小住,早上到附近公园 打拳。结果,一下子围上来好几个人。其中一位 还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高手。看到王道高的拳姿, 这位当地高手非要和他比试一下。自然,几招一 过,对方便处于下风。对方敬佩他的功夫,硬拉 着他在青州住了好几天。对此,别人笑他心肠 软,但王道高却怎么也不忍拒绝。每每看到拳友 们渴望的眼光,他就更觉得,再累再烦,也要满 足他们学练太极拳的心愿。

英雄终有用武之地。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 公司高薪聘请教练员到公司授拳,王道高也在应 邀之列。站在更高的平台普及推广太极拳,王道 高更觉责无旁贷。一年来,他兢兢业业,以其独 特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功夫深得公司拳友认可。 在他看来,恩师一生都在为弘扬太极拳做贡献, 作为弟子,更应该以恩师为榜样,以自己所学造 福社会,成为一名不求闻达、勇担重责的太极拳 传播者。

福利功夫深厚,行侠仗义,拳品人品皆佳, 希望能医武双修,为更多世人造福。

王西安

浏览2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