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禅宗与中国文人学士交往的日益密切,禅宗的思维方式 也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日益扩大。米芾,号襄阳漫土,能诗 文,擅书画。因其狂放,人称“米颠”。我想,“学书浑是学参 禅,头上安头怎足传”?正是米芾之“狂”,才妙于翰墨,沉著飞翥。试看他那“第一山”三个大字,颇显其“狂”,冲破了 一切窠臼,纵逸飞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苏东坡是一 个士大夫的领袖人物,才力雄大,旷达豁然,与禅僧们交往十 分密切,且工诗文、善书画。他曾说:“诗不能尽,溢而为 书,变而为画。”只有在大跨度跳跃式的联想中,人的感觉超 越了具体的物象,甚至超越了具体的情感,驰骋在广阔无垠的 思想感情的莽原上,才能顿悟出平时难以领悟的哲理,创造出 内蕴更加丰富深刻的艺术品。东坡居士稽首赞,图像和文 字皆为苏东坡所作,达到了禅宗思维跳跃式联想的境界,体现 了他诗、书、画异迹而同趣的观念。他笃信禅旨,曾写有《读 坛经》,这一 “顿悟”,实他人终莫能及耳。元代的赵孟虢 “通佛老之学”,对禅宗颇有研究,寓禅于书法之中。我想, “学书浑是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贤”?赵孟颁精通“篆、籀、隶、真、行、“草”书,悟中其道,史载孟颁”以书法称雄一 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真是到了百炼钢化为挠 指柔的地步。他的名气震动海外,“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 书,归国中宝之”!六祖慧能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 悟,众生即是隔。” 一旦“拨开云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 性就是佛。禅宗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 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担水砍柴无非妙 道”,即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明代少林书法中 呈勃勃生气的是左思明的“炼魔台”。这个左思明,为劳动人 民中的普通一员,非“知名之士”,他在书法上百炼成佛,字 体笔画,雄健有力,似颜非颜,似柳非柳,圆钩还呈魏碑。左 思明在禅宗祖庭泼墨,笔中有禅,突出“炼”字,以“炼”带 整体,使人从中悟出许多道理。
站在清高宗弘历御碑前,如雄先生指着弘历诗中“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句,对我说:“住在天下第一名刹,这位聪 明的皇帝也入禅顿悟修心了,弘历写字颇多,多为侍臣摹仿其手 笔所书,但此碑为弘历真品!”
是啊,以禅人字,笔中释禅。在佛门顿悟,弘历之书岂能假 吗?
“以禅入画,画中悟禅。”日本僧人画家岩山奇巴人说, “佛教是精神上的政治家,阿弥陀佛是医学大王,而在能够表现 出健康明朗、轻松愉快、舒展艳丽的华严世界的艺术中,可以说 只有齐白石氏一人,”在少林寺,白石先生的嫡孙齐展仪告诉 我,齐白石的青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只在8岁时读过半年 书,后一直从事劳动,直到27岁时才好不容易地开始专门学 画。长期辛苦的体力劳动,使他能自发地体验和感受到劳动与大 自然的相合一体,并把感受表现于绘画之中。中国大自然所赋予 他,深寓于他内心的跳动,当然使结果成为必然了!
是时,我们站在少林寺“五百罗汉朝毗卢”的大型彩色壁画 前:画面上层的背景是山林,中间是风云,下层为水浪。在各层 的背景上,绘制彩色罗汉,形象古朴、情态各异。轮廓简练清 晰,线条粗犷有力、圆浑匀整。人物的面部和肌肤袒露之处,多 为茶色、灰白色、深棕色或黑色。仔细观察几百个情态不同的人 物,眼神却全是朝着一个方向……
禅宗谓“大凡举论宗乘,须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 (《林间录》卷上)中国画家接触禅师越多,禅宗的思维方式渗 人画家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强调“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 要”之“意”,越来越表现作品形象中所蕴藏的情感与哲理,越 来越追求创作构思中的沉思冥想。“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 际。”(妙法莲花经、方便品二)只有在这沉思冥想中,画家 才能物我同一,才能顿悟成佛,才能使心灵与物象相通,心与万物共鸣,才能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创作出情、景、理交融的 艺术品。我们看《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的艺术构思,画家运用 静默观照,直觉体验的方式驰骋艺术想像,寻求表达“意”的形 象。在有的地方,为了表现人物的气质,画家敢于大幅度地夸 张,把“意”融入整体气势之中,使画面中人物组与组之间,上 下层与层之间,显示出一种天然的联系,给人以严谨而磅礴的韵 律感。画家接受了禅宗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 打破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界限,以心观物,静默观照, 众多人物眼神全是朝着一个方向,使悟者成佛。
“神也,奇也!”齐展仪先生赞不绝口,“少林禅画,博大 精深,大开眼界。”——旋即,他作《吉物万千》画一幅:在一 长一短的挺拔树枝上,绿叶掩映,挂满了鲜红的朝一个方向下垂 的荔枝……其神韵充盈,章法多变,笔触老辣,凝重奔放,泼墨 大胆而生动,朴拙处不蠢笨,取巧处不轻浮,浑然天趣而成。
是的,展仪先生自幼生活在白石大师身边,得天独厚地、系 统地观摩过白石老人的艺术创作,耳濡目染,怎不领悟齐派绘画 艺术的真谛呢?看着展仪先生的《吉物万千》图,我深感其绘画 艺术与白石老人颇有相通之处,又似有鬼神相附。难怪1987年 6月在日本举行;中国现代书画美术展”中,日方特别提出,希 望有齐白石、徐悲鸿、齐展仪三位的作品呢!
伴随着少林禅宗的宗教活动,它丰富了中国的诗歌、书法、 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各个领域;伴随着少林禅宗的传播, 它推进了中国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与邻国的友谊和了解; 伴随着少林禅宗的发展,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维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及基本观 念
六、禅灯永耀,少林建寺1500年庆典实录
人说“千载难逢”。1995年9月3日,嵩山少林寺迎来了 建寺1500年庆典。
上午8时,笔者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成玉等领导、 专家随着威武欢快的迎宾车队,向禅武圣地少林寺缓进。
通往少林寺的路洁净整齐,路两旁的翠柏,生机盎然。细雨蒙 蒙,给少林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雾霭重重,使嵩山成为圣山。
今日的少林寺,从山门前广场到寺院内各大殿堂,都装饰 一新。古老的山门上方,悬挂着“隆重庆祝中国嵩山少林寺建 寺一千五百周年”横标。山门前,高15米的旗杆威严伫立两 旁,杆上的杏黄色旗帜迎风招展。
正对着山门的讲台为方形,高有1米,被红毯镶嵌。方形 讲台左右两侧,扇形摆放着120个座位的主席台,坐满了国 家、省、市的有关领导和海内外佛教界的知名人士及贵宾嘉 宾。我陪着中外来宾坐在右前台上。
山门内外,人山人海。宽5米、长300米的红色地毯,从山门 前的台阶一直铺到寺院内法堂前,形成一条红光灿烂的通道。通 道两旁列队站立200名手持各种仪仗的僧人。从天王殿到大雄宝 殿的各个殿堂前后,台阶栏杆上下,平台内外,摆放着由3000盒 红、黄、紫色的鲜花组成的呈现不同佛教特色的图案,装点着彩绸 和浮雕法轮;1500朵不同造型的荷花吊挂在苍柏银杏树上,象征 着少林寺千年沧桑巨变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机。
庆典开幕式9时开始,登封市副市长苏海阔先生介绍了来 宾之后,由登封市宗教局局长杜心鑫先生主持。
适逢庆典佳日,一向在公众场合难得露面的少林寺素喜大师,也坐着轮椅上了主席台。德高望重的素喜大师委托少林寺印 松法师宣布庆典仪式开始,刹那间,礼炮、鼓乐齐鸣!
是时,少室山雾徐徐散去,一轮红日破雾而出,少林寺上空喷 出一道道彩虹,这难道是巧合?
少林寺永信法师致辞。他首先向各位领导、诸山长老、各位大 德、各位来宾致意。他说: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禅宗祖庭、武术圣地——嵩山 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庆典仪式。这既是嵩山少林寺创建 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庆典活动,也是一次海内外佛教界著名 人士团聚弘法的大盛会。
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少林寺从北魏 太和十九年创建至今,党越了整整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岁月在 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跋陀、慧光、僧稠、达摩、慧 可、邵元、边澄、小山、月空、宜山等著名高僧;出现了达摩面 壁、慧可断臂、十三棍僧救唐王、日本僧人参学、少林武僧抗倭 寇等动人事迹;留下了寺塔建筑、善像石刻、书法绘画等精美 绝佳的佛教艺术品。最终以禅宗祖福和少林武术两大特色著 称于全世界,名扬于海内外。这是先辈的功绩,后辈的自豪。
浏览3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