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养生健身的特点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典范,在古代养生史和导引的发展 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八段锦因为简单易学、强身养生祛病之功效好,所 以很受人们的欢迎。其主旨是:调和阴阳,理气调血,通理三焦。其功用 为: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皆宜;顺乎五形,发其生机;通调上下,和 畅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其不足, 泻其多余;消长之道,阴阳平衡。

1 .和阴阳与行气血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就有“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的 锻炼身体方法。善养生者,必调和气血,使之周流不息,而促进运行气血的 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动。八段锦活动肢体具有舒展筋骨、行气活血、疏通经 络、调整阴阳、祛病延年的功效,特别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效果。


  1. 强调肾精重要性


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八段 锦对人体有养生康复作用,如“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手托天,全身伸展, 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 用。所以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强先天之本的效果。同时,对腰 背、骨骼也有良的保健作用。

  1. 注重情志的调摄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如果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就成为病因,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而致病。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 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这些喜怒哀乐的情志变化波动剧烈,若狂喜、盛 怒、骤惊、大恐等,就可能致病。八段锦简单易行,恰好成了人们宣泄压力 的一种重要方法。

因为人的情志对防病祛疾、益寿延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历代 医家和养生家都重视情志调摄。《素问-举痛论》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 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丁无病时可因情感活动过 激而致病,既病后又可因情感过激而加重病情。八段锦中“调理脾胃单举 手” “摇头摆尾去心火”等,均是通过调节情志、宣畅气血、舒展筋骨而达 到养生的目的。

  1. 养神是养生关键


精神调摄称为“养神”,包括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调节。中医认为心 主神明,心又为五脏的主宰,所谓“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养生强调 “形与神俱”,精神失调必然要伤及形体。《内经》强调在养生锻炼时,不仅 要练形,而且要练神。而古人养生,更注重“形神合一” “形动神静”,“形 动”即加强形体的锻炼。《吕氏春秋-尽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八段锦以“动”及“静”, 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调心养 神、形神共养,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1. 通经活络保健康


八段锦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每个动作都依照经络的循行走向规 律,突出体现逢练必旋、逢功必绕的特点,刺激牵引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从而到达通经活络的目的。八段锦每一式歌诀都对应一定的脏腑,这样通过 “调身”“调息” “调心”,协调全身各部的运动,疏通经络,保证气血运行畅 通,调理人体脏腑功能。八段锦导气引体,调畅气血的原理,是通过外在肢 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完成的,这样才使得人体全身的筋 骨得以牵拉舒展,出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理想效果。

  1. 穴位疗法颠足跟


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 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还涉及了一些平时很难运动到 的部位,如第八节强调的是颠足跟。颠足跟可以有效地刺激生殖和泌尿反射 区,起到补肾、壮腰的作用,对相应的内脏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 作用。

八段锦对身体的好处,简单概述为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 血生津。长期锻炼可使人强身健体、聪耳明目、延年益寿。用现代医学分 析,就是活动全身关节、肌肉,调节精神紧张,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 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练功时,要注意用意念 引导动作,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全身肌肉放松,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气 沉丹田,柔和缓慢。

第三节亍八卦掌

八卜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 主的中国传统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 《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八卦掌由晚清武术家董海川在 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所以,八卦掌 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体的拳术,也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流传很广。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上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一、平衡阴阳,调节五脏机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有专司,但是五脏之间的功能活动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也就是处在“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中,这样才能维 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A#掌拳法广泛吸纳了中医有关脏腑、气血的理论,以及阴阳学说和经 络学说,所以有着很好的养生健身作用。《拳谱》说:“运动转掌祛百病,身 体虚弱学换掌;蛇形顺势解心火,龙形穿手理三焦;回身打虎舒肝肺,燕翻 盖手固肾腰;转身反背增气力,拧身探马脾胃调;摇身背插强筋骨,停身搬 扣百病消;五劳七伤龙摆尾,强壮身体练掌高。”可见,通过八卦掌的锻炼 能有效地促进和调节五脏的功能,促进气机条达,血行通畅,从而达到“阴 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心,在五行中属于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 主宰,与四时之夏相通相应。“蛇形顺势解心火”,可增强心脏功能,调节意 识情绪活动。《练功总诀》中讲的“意动生悬,气行百孔,展放收缩,动静 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即是以神领意,以意领气,以气领力,全凭意 贯通;通过形体展放收缩,调节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运行,及时向全 身输送营养物质,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整个身体获得充分的营 养,自然就会精气饱满,身体健康。



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 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与四时之秋相应。 “回身打虎舒肝肺”,可以提高肺功能,提高抵抗外界六淫之邪侵袭的能力。 《练功总诀》中说:“腹乃气根,气似云行。”肺随全身运动形成有节律的一 呼一吸,长期锻炼,就能做到气似云行,即呼吸悠长,气沉丹田。这样就使 横膈肌、肋间肌、腹肌收缩和舒张的力度加大,也就加强了呼吸深度,增大 了肺活量,提高了肺脏的呼吸等功能。



脾,在五行中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四时之长夏相应。脾主运化、统 虬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 “后天之本”之称。《练功总诀》云“龙形猴相,虎坐鹰翻,拧旋走转,蹬脚 摩胫”,《拳谱》也指出“拧身探马脾胃调”,

通过全身协调运动,阴阳动静,可以促进脾之升清、胃之浊降功能,使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充盈,人体生机盎然。临床上可以治疗身疲 力乏、眩晕、泄泻、内脏下垂等病证。



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四时之春相应。肝主疏泄,即具有疏 通、生发功能,可以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 行,调理冲任二脉;肝藏血,又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故有 血海之称。八卦掌《练功总诀》中有“奇正相生”之说,《拳谱》也有“回 身打虎舒肝肺”的说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招式锻炼,可以调理肝脏,使人气 机条达,气血调和,经络通利,并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培养豁达、自 信、乐观的性格,消除抑郁、失眠等烦恼。



肾在五行中属水,在四时与冬季相应。肾主藏精、纳气,主水液。《拳 谱》有曰,“燕翻盖手固肾腰”,是说通过八卦掌的锻炼,不断增强肾的藏精 及纳气等功能。肾气旺盛,肾精充足,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 殖,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经常锻炼,可以预防和治疗五心烦热、眩 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惫、畏寒等病证。

浏览3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