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元时期,以崇奉真武神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已经形成,各种道 派著名道士纷纷来到武当传道,使武当山出现南北道派交融汇合的新局面, 各种道派人物带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摄养修炼方法,各道派在思想理论上融 汇吸收,摄养修炼方法也得以相互补充。盛于秦汉魏晋时代的炼丹服石求长 生之俗,在宋元时期,已由服食金石丹药逐渐向服食草食丹药转移。道士们 逐渐认识到金石丹药对人体生命的危害,这可以说是道教养生学的一大进 步,与服食丹药养生延年相比较,宋元以后的武当道士更注重自身心神、行 -为的修炼,即通过守一、导弓、行气、辟谷、服气、按摩、存思、胎息、守 神、内丹等来达到长生的目的。

明代是武当道教的鼎盛时期,武当道教医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武当山 因其丰富的药物资源和道人行医济世的声名,使朝山进香者中有众多的访医 问药者。《大岳太和山志》记:明永乐二十年,礼部左侍郎胡荧到武当山, “将平昔所集医书,类集成帙,名曰《卫生易简方》,上表进奏”。《卫生易简 方》在武当山成书,加深了香客们对武当道教医药的崇信。武当著名道士中 有不少精通医术者,如张三丰,后人称其武术技击、气功吐纳、识药通医无 一不精,明代《武当山志》记录了他的医疗事迹:“天顺间,甘肃总兵王敬 患中满疾,诸医不能疗,以中袖火煨服之愈。”嘉靖年间,武当道医曾抱一 研制出的“八宝紫金锭”面世,该药以其治疗小儿高热惊风的独特疗效享誉 四方,几百年来盛名不衰,经过后代道医的不断探索,“八宝紫金锭”的应 用范围不断拓展,成了治疗癫痫、昏厥、伤食、惊风、毒虫咬伤的灵丹妙 药。近年来,武当道士又将其应用到食道癌、胃出血等病症中,据称取得了 较满意的疗效。同样声名远播的武当道药“万银锭” “黄龙洞眼药”也在这 一时期研制成功,它们和“紫金锭” 一样被奉为武当神药,在香客中享有极 高的声誉。

清初,反清名将后裔程仕钧得武当真传,且反清之志弥坚,深得武当掌 门器重。掌门人于是秘授其“武当跌打紫金丹”方诀和疗伤秘法,命他担负 救治反清复明将士的伤病之责。屡次起事失败后,程仕钧隐居颍水,业渔为 生,结交贤志之士,传授“武当正宗”功法和医术。由于门禁甚严,品德 高尚,深得武林推崇,因而形成了 “武当正宗淮河流派”。此后“武当正宗 功法” “武当紫金丹”就由“武当正宗淮河流派” 一脉代代相传。清末时候, 沧州镖师萧尚义继承武当淮河派衣钵,成为21代掌门,一生行侠仗义,走 镖为生,行医济世。程氏中医振字辈程定远(22代掌门)14岁拜于萧尚义 门下,尽得其传并承其衣钵。武当淮河派武、医并重,主要有武当六和功 法,以及秘传针灸推拿等。

武当道长王泰科是武当山全真教高道,华山派24代传人,1943年出 生于河南省南召县鹿鸣山,他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习医药和行医, 1983年遁入道门,1986年云游至武当山潜心修炼。他擅长书法、道教乐器、 周易预测,尤其精通中医药原理和武当养生功。著有《大药性赋》《养身功 十二段锦》《大众养生之道》《中医诊脉及用药歌诀》等书,其《大众养生功 指南》从《素问》论养生,以《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为养生修炼的理论根 据,介绍了 “睡功”、“六字诀”、武当十二段锦、四时药膳、日常养生保健 方术等切实可行的多种养生方法。

二、武当道教医学的特色

武当医学是祖国道教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道学和武功基础上 的。中国传统医学与道教两者间,存在着历史的、紧密的、广泛的联系,道 教的理论基础一黄老思想,渗透到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各个方 面,由于宗教和地域方面的影响,使武当道教医药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 具有自己的特色,武当道教医药在讲究辨证的同时,更加注重“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视对人的心理调节,用药也具有鲜明 的武当山地域特点。

1 .健身养生

“天人相应”是道教的宇宙观,同时也是武当道教医学养生的重要思想 基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人 的行为应该仿效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而动,而不应违背自然、破坏自 然,人与自然才能保持自然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同时认为,人的生命最为 珍贵,重如千斤,“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生命价值观。道医的养生思想强调 形神合一,因此在修炼过程中,既重视精神的修养,也重视形体的锻炼,并 竭力把精神与肉体的修炼密切结合起来。性命与形神是两对可以相通的概 念。性与神相通,指人的心性、精神、意识等;命与形相通,谓人的形体躯 体、存在等。汉唐时期,养生家多称“形神共养”,唐以后之炼养家则多称 “性命双修”。道教的性命双修养生理论所追求的是整个人生修养体系,并借 这个理法完备的体系,以达到人生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与中国儒家、 佛教的养生学相比较,唯道教性命双修,故更为圆满。

武当道教医学养生思想以“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理论为核心。首先, 体现在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界的自然环境是相互协调统一的,二者共同经历着 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所以,道医养生非常重视按照季节和时辰进 行修炼。《灵枢》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明确地指出自然 界是生命的源泉,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自然界 的变化休戚相关。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必须保持阴阳的协调平衡,才 能健康长寿。自然界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由于人类长期 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已经能够适应四季的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规 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如果人们在养生过程中,能够顺应自然 界的变化,调节脏腑的机能活动,注意养精安神,益气补血,保持机体阴阳 平衡,身体就会健康,就能延年益寿(张明《道教养生观对中医养生理论的 影响》)。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可分为“先天之精” 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之于脾胃化生的 水谷之精和肺吸入之清气;“先天之精”必须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 方可保持充盈,发挥其功能。武当道教医学认为肾精充足才能筋骨有力,耳 聪目明,身体强健,与祖国医学理论中“五脏藏而不泄,六腑泄而不藏”的 理论基本一致。提出已婚男女节制房事是维持肾精充盈的基础,是保持身体 健运和延缓衰老的关键。强调肾精充盈是延缓衰老的内因,采用“老君延命 丸“治疗肾虚证只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


  1. 跌打损伤


武术运动中往往难以避免各种伤痛,伤后必须得到及时治疗,否则会 影响正常练功。有些伤痛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留下后遗症,引起功能障 碍等。

跌打损伤,包括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损伤等。在骨折的诊断上,总 结有查形态、查痛点、查骨势、查副伤的四查诊断方法;把骨折划分为初、 中、后三个阶段,分别采取初懒、中勤、后养来进行治疗和护理。药物分为 内服与外用药。内服药对调节机体内在变化,促进气血旺盛,经络通畅,去 瘀生新,加强自身修复功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用药可对局部损伤 发挥直接作用,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缓解肌肉痉挛等功用。

  • 骨折


骨折初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内服药有祛瘀止痛汤、桃 红四物汤或活血丸、跌打丸等。外敷药有消肿化瘀散、桓子散等。

骨折中后期,内服药以补肝肾,续筋骨为主。内服药有接骨丸、强筋壮 骨汤等。外敷药有接骨散,亦可用洗药熏洗。

  •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首先进行复位,关节复位后,再行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

关节脱位(复位后)早期,应给予镇痛、活血、消肿之剂。内服药有 祛瘀止痛汤、桃红四物汤、活血丸。外敷药有消肿化瘀散、桐子散、骨科 擦药等。

后期,应给予舒筋通络之品。内服舒筋丸等,外用洗药、骨科擦药等。

另外,对于陈旧性关节脱位的手法治疗,原则上不能一次贸然复位,而 要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进行手法治疔。比如复位前先行一周牵引,或外用舒筋 活血之剂熏洗(如洗药等),配以推拿按摩,使关节周围肌肉放松,即达到 所谓舒筋松骨阶段,方可在麻醉情况下进行整复。

浏览6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