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符号气功阶段
符号气功脱胎于远古一近代气功,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气文化为基础,以气为标志,以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为基本模式的现代气功流派。
在远古,人们由于受到带有图腾一巫术色彩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及仪式思想影响,认为气是一种“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无处不在,充满整个世界的精灵,进而在图腾一巫术祭祀仪式或通神仪式中,把这种泛气论思想生活化、实践化、世俗化、普及化,逐渐建立起远古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思想及模式,形成远古符号气功类型,功法内容多为巫舞一体的图腾、祭祀仪式。当时,众多的巫师、仪礼文士和王者是第一批练功群体。
在古代,人们以春秋战国时期带有传统人文哲学色彩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思想为基础,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气的不同存在或表现形式,人 和气的关系,是互通互融,互动互生,彼此不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正如古人所说“人怀天地之气。天地之气,在形体之中” “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理在气中,气在理中”。由此,以调气(和气)一练气(呼吸)一运气(行气)一养气(正气)一发气(布气)为主线,建立起古代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思想及模式,形成多种古代符号气功类型,功法内容多见于诸子各家文献和道教文集。古代的许多儒生、方仙道土、医师、武师、民间艺人都长于气功、养生修炼。
在近代,人们以古代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思想及模式为指南,以调气(和气)一练气(呼吸)一运气(行气)一养气(正气)一发气 (神手、神掌或印掌)为主线,建立起近代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思想及模式,形成近代符号气功类型,功法流派以内家拳为代表,功法类型以 武术气功为主,医疗气功为辅。其技主要在武林人士、宗教界、医师和民间艺人中流传。
在现代,人们以远古一近代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思想及模式为基础,以调气(和气)一练气(呼吸)一运气(行气)一养气(正 气)一发气(外气)一调气(和气)为主线,从符号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角度出发,提出“气是一个具有系统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气功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形态效应是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作用的必然结果”的论断,建立起一门符合“六大检验标准”的符号气功体系,形成多种现代符号气功类型,使传统气功思想、方法和实践内涵更加系统、科学、合理,功法内容呈现多元一体趋势,逐渐把传统气功提升到科学的高度,以便于大众传播。
第二章气功基本思想
气功基本思想是气功方法和实践的基础,包括气字、功字、系统意义 的气,外来文化、中医学、符号学意义的气,以及气功、内外诸气、呼吸、导引、行气概念等多方面内容,它以气为标志,以功为结果,旨在凸显一种融传统性、系统性、符号性、多元性、科学性等于一体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概念、思想、方法和实践体系,以便有效指导人们的练功 实践。
第一节“气” “功”二字的由来、内涵和类型
一、“气”字的由来、内涵和类型
古代汉语的“气”字,是一个以距今1万年前远古图腾一巫术时期祭祀仪式或信仰,以及距今5000年前一3000年前逐渐形成的一、二、三、 I、II、。、•、三(乾)、瑟(坤)、L 丁、八、s、S、古“气” 字、今“气”字、河洛图、经络穴位系统图等线圆刻画符号为基础,沿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殖模式衍出,内涵和应用极其广泛的传统气文化符号。本节总结、归纳、分析远古线圆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说文》古、今“气”字的多种形态结构和文化寓意,参考历朝历代气文化相关内容,从形态结构上,分为古“气”字、今“气”字,“气”的通假字、异体字和简繁字;从内涵上,分为气的本义、引申义和歧义,择重做一诠释。
(一)古“气”字和今“气”字
汉语的“气”字,从“一”字开始,沿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气”字的生殖模式衍出,逐渐出现古“气”字和今“气”字的区分。
我国近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气”字是一个从古“三”字逐渐演变而成的文字符号。
古“气”字形成过程图解
他在《卜辞求义》中明确写道:“‘气’字初文作‘三',降及周代,以其与‘上下‘合文及纪数'三'字易推,上书弯曲作又上下书均曲作以资区别。”
甲骨文、金文的“气”字,本作“三”字,周时为避免同文时与“三”字、“上”字(二和,字)、“下”字(二7和丁字)混淆,便把“三”字的左上端,加了一个短“ I ”字,形成一个新的气字“三"。随后,又在这个“气”字右下端,加了一个短“ I ”字,形成了一个新的气字符号”印。
后来,这个“气”字经过篆书的改造,右下端那个短“ I ”字被拉长,逐渐接近我们现在看到的“气”字:“气”。
大篆是西周周宣王时期通行使用的一种汉字字体,它的特点是每一笔都要引长书写,所以叫篆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
篆书体的“气”字,已有写作“气”的“气”字,米加气的气字 “氟”及火加气的气字啜"(注:噬”字见行气铭,后来人们直接用火气二字,喝”字废弃不用)三个“气”字。
清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王鸣盛《蛾街编》:“案:‘气’字隶变,以‘氟‘代‘气'……'气'废而不用,而‘氟'字之本义则专用重文‘频‘以当之。”
清名臣高翔麟所撰《说文经典异字释》:“气为古氟字,氟为古‘巅‘字,许氏所引从古文也。”
故,我们将周朝以前,以甲骨文和金文为书写体的“气”字统称古“气”字;将周以后,篆书、隶书、楷书和印刷体的“气”字统称今“气”字。
古“气”字,主要包括古“三”字:“三”,“三”字左上端加一个短I的“气”字(=),以及“三”字左上端加一个短I ,右下端加一个短I形成的“气”字(气)三个汉字符号,均读作“气” Q
今“气”字主要包括“气”字、“氧”字和“反”字三个汉字符号,其读音均同“气”字。“气”字形成于商周时期,“氟”字首见于战国初 期的青铜器上,“界’字则出现在战国中后期的《行气铭》中。
古今“气”字,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字体结构和寓意的演变,出现了本义、引申义和歧义的不同。
古气字,上划的“一”指代天,中间的“一"指代人与万物,下划的 "一"指代地,三个“一”合一,即三才合一的“气”字。
因此,古气“气”最简单、最基本的寓意是天上、地下、人与万物居中,天气降,地气升,人气合和,天地气交而生人与万物,天、地、人三才混沌一体,合和一气,万物生生不息,活力无限的意思。
(二)“气”字的通假字、异体字和简繁字
汉语的“气”字,有简繁、通假和异体字的区分,主要包括“气” “冢,“亟” “羸,“器,,”熟,”冢,和“乞”字八个汉字。
1.气的简繁字
在中国汉语中,简体字的“气”字,写作“气、繁体字的“气” 字,写作“氟”。
东汉许慎《说文》:“气,云气也,象形。”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王筠句读:“《周礼•大司马》注‘皆画以云气宋《集韵•未韵》:气,《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日息也。或作氟、
《说文》:“氯,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春秋传》日:‘齐人来氧诸侯J粟(XI),氟或从既;巅,氟或从食。”《释文》:“氟,本或作气, 同。是后汉犹用气字。”朱骏声通训定声:“经传皆以縻氯字为之。”
清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王鸣盛《蛾街编》:“案:‘气’字隶变, 以‘氟‘代‘气‘……‘气’废而不用,而‘氟’字之本义则专用重文献以当之。”
清名臣高翔麟撰《说文经典异字释》:“气为古氟字,氟为古‘频‘字,许氏所引从古文也我们今天通行使用的“气”字,是繁体字“氧”的母字。“气”字比“氟”字更为古老。
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简化汉字,在公布的第一套 《简化字方案》中,去掉繁体字“氧”中“米”字,恢复了古老的“气” 字原貌,使气字去繁就简,返璞归真。
浏览1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