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七大项图解内容

1.运动方向

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物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躯干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图中人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向地心为下,离地心为上。 另外还有左前、右下、左上、右后等方向之分。转身时以转后的身体姿势为准,如“弓步格挡冲拳”,就是以左转后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武术图解中,也有以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来表示运动方向的。不论图中人的体位如何变化,表述的方位不变。

2.运动路线

武术插图一般用实线(一)或虚线,表示某部位下一个动作的行进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表示人体右侧(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虚线表示左侧肢体(包括器械)的动路线, 其作用都是表示下一动作将进行的路线。

3.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段连接,再加上起势和收势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向 右。而且套路要求起势与收势的面对方向应相同,位置变动不 大,反则说明动作出现了错误,学练时应加以注意。

4.叙述顺序

武术动作插图的文字叙述过程中,一般先写下肢,然后再写上肢动作,最后注明目视方向。在有的情况下,也有按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由于武术动作强调身体的整体配 合,常用“同时”的写法,表示上下肢或左右动作的同时进行。用 “上动不停”是表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另外,文字说明中有左(右)或右(左)的写法,表示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换的意思。 此外,有些套路中有不少动作是重复动作或是动作的左势变右势,为不必重述,将文字省略成“此动作与某动作相同”或加上 “方向相反”“左右相反”等说明。

5.动作名称和术语

为简化文字说明,方便记忆与交流,武术图解常常使用动作名称和术语。动作名称多以下肢的主要动作结合上肢的主要动作而命名,如“马步冲拳”“虚步刺剑”等。有的根据动作形象命名,如“白鹤亮翅”“海底捞月”等;武术术语是武术运动特有的专门用语。掌握动作术语,不仅能简化文字说明,而且有助于正确领会动作含义。如“冲拳”“踢腿”“亮掌”等。了解动作名称和术语对掌握图解知识和学习动作有很大帮助。

6.要点说明指示

要点提示是说明完成好动作的关键和应注意的方面。例如,弹腿的要点有挺胸、立腰、收髓,弹踢要有寸劲。练习者在学练动作时要认真学习领会动作要点,反复体验,才能准确地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7.攻防解说

为满足练习者练拳时明拳意的学习要求,有些书刊增加了攻防含义用法的解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解释那些攻防实用性较强的动作,目的是使练习者了解攻防技法,更好地掌握动作。

武术识图自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自学的方法

1.掌握术语

在看图学习动作前,首先要了解、掌握文字说明中的术语概念。

2.边看边做练习

首先看分解动作图的运行路线及动作间的衔接,然后认真阅读文字说明,并按照动作顺序边看边试做,对动作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领会要点,重复练习,逐步掌握动作。

3.由少至多,由简到繁

先学练单个动作,然后连接成组合动作进行练习,并逐步扩展到分段和整套动作的练习。

4.不断改进提高

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还应对照动作细节和要点反复加强练习,并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5.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看图学习中,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采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合作式学习方法,如一人阅读文字说明,一人按顺序和要求做动作。这样通过相互帮助纠正错误,来达到共同掌握和提高动 作的目的。

二、相关注意事项

1、首先学习掌握武术图解的基本知识、动作术语及动作要 求,按照识图自学的方法、步骤,采用由简到繁的学练方法,逐步掌握动作。

2、在学习中,如遇到较为复杂的动作时,可采用先上、下肢分解学习的方法,然后再完整配合练习,降低动作的难度,加快动作的掌握。

3、武术动作演练中,对眼法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自学掌握每个动作时,应对照文字说明,注意动作与眼法的配合练 习,不可忽略。

4、为便于初学者的学习记忆,在学练时要固定练习方向,以 避免造成方向不清,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待动作熟练掌握后,方可变换方向进行练习。

武术段位的证书、服装与徽饰

1.证书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制作。

2.服装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指定专门的厂家制作。

3.徽饰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指定专门厂家制作。

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少林派功夫

少林派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 时(公元477年一499年)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洗髓》《易筋》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与历史不相合,现代学者已 经证明这只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 功。

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练武风气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为西域高僧跋陀(又称佛陀)所建的,后来,达摩才来到寺中。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

少林武术的发扬光大,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众奋起抵抗,贼人放火烧毁寺院。秦王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作战,少林武僧应邀相助,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电影《少林寺》的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后,对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等十多人大加赏赐,少林寺再度兴旺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门派。

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从宋到元,少林武术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元代大圣紧那罗王传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禅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 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 (公元1553年),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树立“少林观武碑”,成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僧有觉远上人、月空和尚、小山和尚、痛禅上人等,又有悟须、 周参调友、洪纪、洪转、洪信、普使、普从、广按、宗想、宗擎、宗岱、道法、道宗、庆盘、庆余、同贺、铉清18人,皆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后期少林武术逐渐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也有的说是雍正)年间,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其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武术转入地下状态。据说后由转入南少林的一支,创立了洪门。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古轮、妙兴、贞 续、德根等。

少林派不是只有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个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拳术,另一方面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术流传于民间。 同时,少林还在各地创立分院,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莆田九连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来,元代福裕禅师在外蒙古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天津蓟县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十座少林寺,这就把少林功夫传到全国。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大有关系,就连武当和峨嵋的开派传说,也有源于少林的说法。

 

 

浏览3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