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大佛在少林寺的南边 山上只要站在少林寺武术馆、少林寺山门、塔林等处向南观望,可见南山犹如一座大 佛。他头朝西天,脚蹬东海,仰卧山顶。其大佛轮廓清晰,形 象逼真,远远望去,其神态安然,悠然自得。今人有诗云:

“佛祖自若卧南山,与世无争悠悠然。大肚能容风云变,慈颜 常笑万物间。”

石僧迎宾,石僧迎宾站山头

在少室山阴,少林寺东南的瓦旋坡崖下,有个独立如柱的 大石头。我们从少林水库西北的公路上看,此石很像一个身披 袈裟、双手合十、背壁侍立的和尚。他神态慈祥,正在迎接远 方来游的客人。据说,它是少林和尚觉兴化成的。少林寺僧觉 兴因触犯佛法,被二祖慧可逐出寺院点化于此。那觉兴离开寺 院方知少林寺的珍贵,每日时时留恋寺院,后来听说六祖慧能 主张“真如”,决心解脱过错,以行动迎接游寺来宾,为少林 寺作出贡献。后人有诗道:“独立山头迎佳宾,前过何劳常挂 心?但思六祖怀‘真如‘,微薄贡献见精神。”

其三,要以真挚思想感情观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景则 意寓于景,使主客体相互渗透,对景象人格化,达到物我两 忘、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如此,对人生将有更多更深的启 迪。如:


  • 仙人采药,仙人化石艺永年


“仙人采药”在太室山,距登封县城正北10公里。乘车经 嵩阳书院,至老君洞下车,沿千级石阶北上到“行宫”,站在 形似大船,人称“石船”的巨石上,面向西北玉柱峰下部观 看,方见那“嵩门待月”桂轮峰的南峰上,有一位老人,束 发,宽衣,身背药篓,面向东北,一手抓着药苗,一手高举小铲,正在采药。此岩石即叫“仙人石”。仙人者,传说是为唐 玄宗李隆基医好病的嵩阳观神医道士孙太冲。孙太冲,道号 “嵩阳真人”,为了给人治病,常到民间搜集验方,登临嵩山 诸峰采药。传说他集嵩参、灵芝、何首乌等植物和全虫、金 钱、娃娃鱼等动物及嵩山麦饭石、矿泉水等矿物之大成,炼取 仙丹,疗效神奇。一次,李隆基身染重病,久治不愈,就派大 臣到嵩阳观请孙太冲。经治即愈,皇帝大喜,意封孙太冲为 官,太冲不受,飘然嵩门采药,化石救民。唐玄宗即破格为孙 太冲立传刻碑,立于现嵩阳书院门前。唐代大诗人李白赋诗 道:“神人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嶷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 莫悟,终归茂陵田。”

  • 鸡鸣盆地,鸡呜难解千古谜


鸡鸣盆地位于登封市中岳大街西北部鸡鸣巷里。小巷虽宽 不过5米,名不见经传,但这里却有着声学上的“不解之 谜”。在一段不到50米的地方,人们站在那里一鼓掌,好像从 地下,又好像从两侧墙上发出小鸡“叽叽”的叫声。笔者曾几 经试验,掌声将落,叽声随起,鼓得响,叽声大,鼓得快,叽 声疾,异常有趣。寻寻觅觅,找此奇声之源头,难以见得。有 人认为这可能是两侧墙壁之回声,但同一条胡同,前进几米后 退几米都听不到小鸡的叫声。我曾问过附近的群众,他们说这 里未建房之前,是一片洼地,也能听到这种声音,可见声音与 墙壁无关。有人说洼地下有磁石,但磁石难以发声。我环视 “鸡鸣盆地”四周,太室山在北面围绕,形似“半圆城墙”, 由“墙”发声,这里可能是一个共鸣的焦点区。此谜有待自然 科学工作者去证实。笔者有诗赞曰:“太室之阳有圣地,日夜不息鸣雏鸡。声振五岳勇探索,人间定会出奇迹。”

  • 嵩山红叶,嵩山红叶别样红


嵩山红叶,以少室山三皇寨为最。站在三皇寨,丽日高 照,秋风飒然,举目远眺,一簇簇嵩山红叶在翻腾涌动,像喷 焰的火,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色泽。走进林中,仔细辨之,那些 高扬在黄护、棠梨、榔叶、野山楂枝头的秋叶,有绛红的、粉 红的,有绯红的、猩红的,有褐红的、紫红的,没有任何粉 饰,红得自然天成。险峰高处,风光无限。余晖里,片片红叶 在绿树丛中溢朱流彩,泛着点点辉光。如璀璨的云霞,红得绚 丽夺目。今人有诗曰:“碧树青山君漫游,红枫岩谷万阶愁。 凭栏远眺神心旷,此生一曲放歌喉。 ”少室山曾是共产党豫西 抗日先遣支队抗击日寇的地方,老百姓说,是革命战士的血染 红了嵩山的土地,染红了这嵩山红叶;是党和政府带领群众用 勤劳的双手修建出这风景独秀的森林公园,用滴滴汗水浇灌出 这满山树木,才使红叶更鲜,更艳!这红叶是不屈不挠、积极进 取的象征,我们是应该永远保持这种坚定正直、昂扬向上的精 神的!

嵩山少林,人文美景酿诗韵。1978年,大陆游客来此仅2 万多人次。1988年,增至187万人次。1989年后,每年引来 200多万中外游人,遍及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有专家断定, 旅游文化以少林文化发展为最,世界上没有哪个名山及宗教场 所在十年间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少林寺在5月旅游高峰期, 平均日进6万人,中午时分,平均每分钟就有300人拥进。少 林文化的兴盛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它东与郑州,西与洛阳,南与许 昌、临汝,北与偃师、巩义的公路干线相互贯通,主要风景点公路 成网,旅游有车。嵩山还成立了风景区管理局,具体负责旅游接待工作。中国少林国际大酒店、登封市委招待所、嵩玉宾馆、嵩岳宾 馆、嵩山宾馆等每日可接待上万游客。少林文化以其雄姿,留驻世 人的脚步,赢得了整个世界

第三章嵩山,历史文化大观园

一、从“启母石”至广太室山”「少室山”的命名

“书载涂山世共知,谁传顽石使人疑?可怜少室老突兀, 也被人呼作阿姨。”这是被人称为“诗史”的元代大诗人元好 问,站在嵩山万岁峰下一块大石前所吟的诗句。

此石渭"启母石”,高10多米,矗然雄立,势如大厦,石 上可容数十人。元好问,号遗山,太原秀容人。8岁能诗,后在 登封定居,前后生活了 9年。他说的“书载”,指淮南 子关于此石,在《淮南子》书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神话 传说。

夏禹在治洪水的时候,娶美丽的姑娘涂山氏为妻。涂山是 夏的邻邦,位于今安徽省寿县一带。夏禹到嵩山治水,涂山氏 也随禹到达嵩山。

嵩山东西两山之间,北面有个轩辕关,为疏导水之咽喉, 工程十分艰巨。只有打通了轩辕关才能使水流向东南。一日, 禹对涂山氏说:“非打通不可!打不通轩辕关,我就不吃饭” 涂山氏很体贴为国为民的丈夫,问道:“什么时候给您送饭 呢?”禹王说:“以鼓声为记吧!”

禹王到了轩辕关前,把身子摇了三摇,霎时,他变成了一只 大黑熊,力气倍增。只见黑熊往后退了三丈余远,“呼”的向轩 辕巨崖猛推过去,巨崖倾斜了。那黑熊又退四丈余远,“呼”的 再推巨崖,一连三次,“轰”的一声巨响,巨崖坍塌了,黑熊高 兴极了,在那里扒呀、挖呀,扒呀、挖呀,不慎把一块石头扔到 了鼓上,黑熊也没有察觉。

鼓声惊动了久盼丈夫的涂山氏,她赶忙把馍菜放进担子,挑 着快步赶往轩辕关。

到了那里,涂山氏一下惊呆了。这里没有丈夫的身影,只有 一只黑熊在扒石扔石。她顿时明白了,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原来 是只黑熊。她羞愧之极,把担子一扔,扭头就跑。甩担子的响声 惊动了禹王。他看见回跑的涂山氏,知道自己的原身吓坏了她, 懊悔不及,猛地把身子摇了三摇,还身于人,快步追赶妻子而 来。这时,涂山氏已“十月怀胎”。她跑到太室山下,不慎被石 绊倒,渐渐地变成了一块大石,再也不理大禹了。

“妻子 哪里去了? 妻子啊,你 还怀着孩子 啊!”禹王 哭着、喊 着,抚摸着 大石,猛 地,他冲着 石头大吼一 声:“还我 孩子来!”只听霹雳震响,大石的北方开了个洞口,洞里蹦出个小孩,这 就是夏启。“启”是开的意思,用以纪念他的母亲。生启的石 头,人们尊称“启母石”。在启母石附近,汉代建立过“启母 庙”,庙前立了庙阙,叫“启母阙”。

涂山氏去世了,远在安徽的涂山氏之妹,深为禹王治水、救 国救民的行为感动,就跋山涉水来到嵩山,继承姐姐的遗志,嫁 与大禹,协助大禹治水成功。人们不忘记涂山氏姐妹的功德,就 把嵩山东边的大山,叫“太室山”。“太”为第一,“室”为妻 室,以纪念禹王第一个妻子涂山氏,并在太室山下建太室庙,庙 前立了 “太室阙”;同时,人们把嵩山西边的山叫“少室山”

浏览3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