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是散手的俗称,古称相搏、卞、弁、白打、拍张、手战、相散手 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散打 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格斗竞赛项目。它把武 术套路中的攻防动作拆散开来,根据当时对方的不同情况、特点,任意组 合,灵活运用,随情变化,以踢、打、摔为进攻形式,以格挡闪躲为防守策 略,猛冲巧打以谋取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古代,散打多用于保国卫民、临阵杀敌和抗暴自卫,即多体现在军队 战事上。古战争的作战条件和历史的局限性,促使了古代武术的发展,并逐 渐丰富了散打的内涵。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热兵器的出现,人民生活的提高使武术与军 事有了明显的脱离。但散打仍作为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主要方式,在现代 民间与军队中研习。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对武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挖掘整理,作为武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打运动,也雨后春笋般地在民间流传;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试验、教学、比赛,在科学的指导下,多层次与外交流,如今散打已成 为中华民族的正规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已向世界迈开了可喜的步伐,并且已 形成了它独特的科学体系。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它的运动形式 和结构布局来讲,既简单又复杂,既有技术动作的操作,又有战术思维的开 拓。一个技术动作,一场实战的胜利,战术思维、技术素质相互交织,成为 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的散打应包括踢、打、摔、拿、夺,而现代的竞技散 打,根据竞赛规则,则包括踢、打、摔。第一节散打训练与竞赛的特点一、散打的特点散打的特点,也是它本身与其他项目的异点:(一)它有强烈的民族性散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它自然不可能从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脱离出来, 散打之所以是中华武术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对抗性项目,这 就是它的民族特色。它是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进程的一个分 枝,它以技击防身自卫为主体,以中国哲学、古代军事学为基础,并以中华 武术固有的属性为特性,而形成独特模式,技法上丰富多彩,形式上虚实结 合,风格上朴实无华。(二)它有浓厚的体育性和对抗性现代散打既有它的远踢、近打、贴身摔、攻防兼备的实用性,同时又有 它所固有的体育性,在比赛规则的规定下,竞赛双方共同展示自己的体能、 技能和智能,既能做到防身自卫,又能强身健体,供人们欣赏、娱乐,促进 人体体能的发展和智能的敏捷,从而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完善的竞赛 规则,既能保护双方的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挖掘人的潜能,锻炼人的坚强 意志和提高人大脑的思维敏捷性。培养运动员的英勇、果断分析判断能力。二、散打训练的特点散打训练的特点是与散打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无法分割的。它是根据 散打的特点及其竞技规则,而制定出来的能够提高散打水平,充分挖掘运动 员的潜能,适宜散打竞赛规则所采取的特有的训练形式。首先,它有独特的技术体系散打的技术体系要求,根据散打竞赛规定,可采取武术中任意流派攻防 技能。它既然是现代体育竞赛项目,就受到了安全性和对抗性的制约,在技 术进攻上,主要有踢、打、摔、靠、推等。在防守上,主要有闪、展、格、 挡、挂等,防守反击技术,主要有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以格、挂为进,或 迎击,或借力打力,或待敌力竭而击之。它要求运动员既要有拳和脚的进攻 防守能力,又要求有较强的摔法技术。技术运用原则是“远踢、近打、贴身 摔”。战术要求“避实击虚,攻防兼备”,动作要求“快、准、狠”。其次,它有独特的训练体系在散打训练过程中,它主要采取传统式训练和现代对抗性项群训练相结 合。既要进行传统式的桩功、手、眼、身、步法、精、神、力、气、功的练 习,武德教育,又要进行适应现代对抗竞赛的高、难、美的要求训练。形式 上要求,以快制快,以柔克刚,靠坚持不懈的重复训练,意念的配合,实践 的不断总结,来提高运动成绩。并始终将“尊师爱徒、爱国、崇德尚武”精 神贯穿训练之中。再次,它有独特的竞赛体系在竞赛方式、规则上它不同于柔道、跆拳道、拳击、泰拳、自由搏击等 体育项目,在规则上,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个性,突出了民族特色(擂台), 又与现代体育运动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适应。它要 求运动员充分利用拳、腿、摔的功夫攻击对方,又严格地规定了禁击部位, 不允许使用肘、膝法及反关节,突出了它的激烈性和安全性。第二节散打训练与竞赛的作用散打训练与竞赛的作用,主要来源于它的技击风格和训练手段,无论对 练习者本人或是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振奋精神通过散打训练、学习,从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基本功训练,可以增进练习 者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技术、战术的训练,可以充分挖掘练习 者思维的敏捷性和勇于进取、战胜对方的自信心。通过竞技观赏,可以振奋 民族精神,加强凝聚力。二、增强体质散打训练,是建立在身体素质基础之上的,为了提高散打训练水平,就 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身体训练,以更好地有效发挥技术、战术。通过 散打技、战术和实战的训练,对提高练习者的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 等素质,促进呼吸改善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增强各部肌肉的肌力,都有良好 的作用。通过散打训练、武德教育,可以使练习者与社会的丑恶现象及违法 行为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广大公安民警、保卫干部、武警官兵、解放军指 战员,学习掌握散打本领,对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均可发挥 应有的作用。三、竞赛观赏、丰富人民生活散打比赛角逐激烈,拳来脚往,异常精彩。一方猛冲猛打,势如破竹; 另一方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出奇制胜。每逢散打比赛,观者成千上万、人 山人海,随着参赛水平不断的提高,观众的观赏水平也日新月异,从而使散 打这项运动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对普及和发展散打,不断促进全民健 身计划的实现,都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散打竞技 水平和丰富中华武术的内涵。第三节散打训练与竞赛应注意的事项及其训练原则一、尊敬师长,崇德尚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如父”,自古以来,都强调尊 师之道。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名师的指点、传授,老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往 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尽管促使事物质变的是内因,但散打是技术经验性极 强的项目,没有教师的指点,只能形成盲目性、要走许多弯路。有教师的正 确指导,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称师徒关系 为半师半友,以进一步融洽师生之情,可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应从心里尊敬 老师,只有尊敬老师,才能够虚心学习,一丝不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 严格要求,同时又要关心爱护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古云:“未习武,先习德”。 “德”即仁。崇德尚武,一方面老师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包括尊师爱 友、热爱祖国、敢于匡扶正义;另一方面,学员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谦 逊好学,与人交手,强不怕,弱不欺,在比赛中,不故意用不正当的手段砸、压伤 对方,做到以武会友共同进步。在实际生活中,要嫉恶如仇,决不能助纣为虐!要 处处为人楷模,决不能做害群之马。要有民族自豪感,爱国爱民,当国家有难时, 应团结武林,挺身而出,报效祖国。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散打训练,要持之以恒,只有勤奋学习,刻 苦训练,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炉火纯青的地步。散打训练应有恒心与专心。 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暴十寒。”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 不练十日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都是这个道理。只有量的积累达 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在训练时,要注意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对理论 的反作用。
浏览2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