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的拳术源自中国或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1)柔道。据一些中、日学者考证,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国台湾学者梁容芳说:“相传元赞实传其技,然柔之为术,元赞东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宽永中、关口柔心已以柔术名于国内。元赞之功,为改进完成柔道。元赞寓江户国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寓同寺,元赞授之大明捕人之武术,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蕴奥,遍传各地,屡有改进,渐与日本固有之柔术混合,迄今重于 体育界。”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赞于十七世 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道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最有说服力的 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刻着“拳法之 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赞而始”的碑。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术派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现已普及世界各国,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2)空手道。日本国际拳道学联盟理事长大西荣三在《我所创建的国际柔道学》一文中写道:“相传在八十多年前,空手道从中国的福建省传到了冲绳。后来冲绳首里的系洲官恒先生将传入冲绳的空手套路进行总结,形成了冲绳最初的空手流派。与此同时,冲绳那霸的东恩纳宽量先生正好在中国福建拜谢先生为师,并学成回到日本。”(转引自《武林》1986年第6期第46 页)另据1989年11月22日《中国体育报》登载:“最近,由福建省体育总会、福建省旅游局和福建省武术协会以及日本冲绳县武术界的朋友在福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现今流于冲绳县的空手道刚柔流源于福州市。该流派的祖师东恩纳宽 亮的师傅系我国鸣鹤拳的一代宗师,福州人如如哥(谢如如)可见,日本的空手道是源自中国。
(3)跆拳道。跆拳道是朝鲜的传统武术。它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韩国的民间自卫术,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明代之前,中国的武术技艺就传入朝鲜,特别是在近代,随着中国武术和日本武术的不断输入,花郎道的臂掌结合中国拳术、日本空手道等技术,而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即今天的跆拳道。
(4)泰拳。泰拳是泰国的国技,是最受泰国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关于泰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泰拳主要受中国古代技击术的影响,源自中国。泰国古称暹罗国,明太祖洪武十年(1378年)始昭禄群鹰为暹罗王,以我国翰林学士谢文彬为坤岳,建立了暹罗第一王朝。此后,中暹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云南省等地迁居暹罗的人越来越多。明清两代,华侨在暹罗做官也很多。泰国人的祖先,大部来自我国云南 省西南的傣族。中国武术早就随着其他文化传到暹罗。经过泰国几代人的筛选、提炼、融化而成今日独具一格的泰拳,不难看到,泰拳中的肘技、腿技和膝技等主要技击招式与中国武术完全相同或十分相似,这也许可以证明泰拳是源自中国、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5)截拳道。美籍华人李小龙在20世纪60年代末70代初,创编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技法的现代技击术——截拳道而蜚声国际武坛,同时又以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系列别具风格的 “功夫片”而轰动国际影界,以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兴起了“中国功夫热”。李小龙之所以能创造截拳道,是因为他长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熏陶。其祖籍是广东顺德县,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香港度过的。他从小酷爱武术,6岁便开始跟父亲李海全(香 港著名粤剧武打演员)学习太极拳,后来又随邵汉生武师学精武门的截拳。此外,他还练习过洪拳、白鹤拳、少林拳、谭腿、戳脚等南方及北方拳种,并参加过学校的西洋拳训练班。18岁他重返美国先后就读西雅图爱迪生职业学校和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时,又认真研究了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泰国拳、印尼拳、马 来西亚拳等等。他依照中国武术“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等拳理,根据咏春拳的手法和训练方法、戳脚拳中的腿法并吸取了西方拳击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武术特长,从而糅合中外武术的精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理论和技击风格,创立了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新技击术——截拳道。
李小龙和李连杰的功夫
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武坛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李小龙——功夫!
不用说爱武术的人,就是根本不懂武术的人也知道“李小龙”这个惊天动地的名字。那么是什么让李小龙名声大振的呢? 自然是武术。
李小龙(1940〜1973)出生于中国香港,其父是香港一名武打演员。李小龙自幼嗜武,先随父习练武术基本功,13岁起从师叶问练咏春拳,刻苦练功,勇于实践。在中学时就赢得校际拳 击冠军,还参与拍摄多部武打影片,显示了搏击和演技的天资。 1958年,李小龙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学哲学,课余研习流行的搏击术,他采用现代体育的练习方法,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毕业后他先在西雅图开设武馆,后又在洛杉矶、加州奥克兰市等地开设武馆。他传授以打倒对手为目的的实战拳术,自命名为“截拳道”。由于他不断击败前来挑战的空手道、跆拳道和拳击好手, 他的弟子也多次在比赛中夺魁,使“截拳道”名声日隆,习者日众。李小龙曾主演《精武门》《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等武打影片,通过自己精湛的武功,展示了中国武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正气。
如果说李小龙是传统武术的代表人物,那么李连杰则是现代武术的化身。
李连杰,1963年出生,辽宁沈阳人。原北京武术队优秀运动员。1971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随吴彬习武。自1974年崭露头角后,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1979 年北京市体委为他记特等功;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0年在《少林寺》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此片一公演便在世界武坛引起轰动,中国功夫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功夫热后来,李连杰进军香港,塑造了 “黄飞鸿”等形象。在香港影视圈发展一路顺畅后,李连杰挺进美国好莱坞,主演电影《致命武器》,让西方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次见识了中国功夫。
“武术热”丰富了世界体育生活
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一百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从而推动了一些国家体育运动的开展。
国外有人把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请中国教练去教授武术、或派出人员来华参观学习。例如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十一年来,已经有一万多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到这里学习或观摩。目前,在这所大学专攻武术的专科和本科外国留学生就有十六位。”(徐才: 《武术属于世界》)
武术在日本十分流行,仅“少林南拳法联盟”就有二千六百 多个国内分支和三百多个欧美分支组织,共有一百万会员。近几年来曾先后多次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并邀请中国武术协会访问日本。日本的大、中、小学还把柔道、剑道、相扑和弓道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学习课目。
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也很流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至今仍保留着精武体育会。在每年举行的东南亚武术邀请赛上表演的拳术,除流行的五祖拳外,还有泰拳、缅甸拳、本扎(印尼拳)等,也都是吸收了中国武术技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些拳种。
随着许多国家和地方出现的“武术热”,世界上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推动武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1985年在一 些国家武术组织的共同倡议下,先后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盟、南美洲武术联合会。
近年来国际比赛频频举行,促进了各国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自国际武术联盟筹委会和亚洲武术联合会(1987年)以及国际武联(1990年)成立以来,已经分别举办了四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和五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92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锦标赛。从此,武术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1988 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 比赛项目。
浏览3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