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是文人胸怀中的某种极致,也是影人着力建构的一座丰碑。归根到底 侠客是身怀绝技的普通人,是广阔江湖的独行客,是理想世界的维护者。2004年,一部名为《功夫》的动作喜剧问世。故事发 生在民国期间,一个游手好闲拘小流氓无意中引发了黑社 会与正派功夫高手之间的斗争,最后小流氓良心发现,选 择了做好人,后来成为了真正的功夫大师。本片的导演、 编剧、主演是著名的喜剧明星——周星驰•周星驰是功夫 迷,视李小龙为终身榜样,还跟李小龙的师兄黄淳梁学习 过味春拳.《少林足球》是周星驰执导的第一部功夫喜 剧,其辛酸自嘲的剧情那精彩的动作场面反映了真功夫在 当下社会中的尴尬境地,其略带自卑同时又自强不息的草 根精神则在观众内心产生了强大的共鸣。《功夫》与 <<少 林足球》—样,让观众的笑声中包含了一些苦涩与反思。 观众更少的是为这个寓言故事而感动——何谓"仁者无 敌”?只要顺从自己的良心,人就会变得强大,而电影中表 现这一种"强大"的元素,即是功夫。功夫与良心的互动关 系也是这部电影的内在核心.故事最后,男主角宽恕了罪 大恶极的对手,让他输得心服口服,这与刘家良的理念如 出一辙:拳脚小功夫,容人大功夫.电影《功夫》集合了以 往香港优秀功夫电影的各种元素,将五郎八卦棍、十二路 谭腿、洪家铁线拳、狮吼功、太极拳等进行了全新演绎, 更将百人大战表现得异彩纷呈,一举刷新了华语电影的票 房纪录,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最佳动作设 计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奖.最 佳导演奖,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波士顿影 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等无数奖项,并入选了 2005年美国 «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全球十佳电影.电影《功夫》里的高手都隐藏在市井之间,他们或是 苦力、裁缝.小摊贩,或是普通的房东,或是卖艺人.他 们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烦恼,平时绝不显山露水,但 一旦发生不公平的恶性事件,他们就会挺身而出,甚至不 惜舍生取义.从这个角度看来,《功夫》更像是一部武侠甄子丹在《武侠》中饰演 隐栽于民间的高手,片中 的精彩武或都出自他的 手笔,甄子丹也凭此片获 得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 奖最佳动作设计奖片,处处表露出了 "侠”的精神。与之对应的是20〃年上映的《武侠》。影片讲述的是一 位精通武学知识的侦探从一桩普通的杀人案现场牵出极 为隐秘的黑帮恩怨的故事。导演请来老牌武打明星惠英红 和王羽与新派武打明星甄子丹进行生死对决,以此作为主 菜;金城武饰演的乡疑侦探由判案者演变成肇事者,此为 配菜;温婉恬淡的汤唯中和了极端性格与极端暴力,成为了 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这部略带实验性和艺术性的电影,在 动作方面给出了不一样的新意。它将功夫招数的格斗效果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再现,让观众看到了经络、骨骼.血管和 穴位的微观互动,并用四川口音喃喃将其道出,实在有趣。 从这个角度看,它更像一部功夫片,处处解构了 "武”的微 妙。片中的精彩武戏皆出自甄子丹的手笔,甄■子丹也凭此片 获得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如此看来,功夫片与武侠片这两种亚类型之间并没 有太明显的界限,两者互相交叉,相互补充。从源头上来 说,武侠电影起源干上海,功夫影片则是香港制造。功夫 片偏重于"功夫”的演绎与解构,但离不了 "侠"的精神。 武侠片偏重于故事剧情和侠乂精神的表现,却脱不开"功 夫”这身筋骨。侠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由来已久,早在距今两千两百多 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关于“侠”的文献记录。当时,社会 结构存在着统一的道统与分割的势力,思想上没有形成一 个统一的排他的中心,社会制度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的观彖而有能力的个人 是容纳并欣赏的,这使得侠客的思想和行为都有很大的活 动空间,加上儒家和墨家等学派对于侠又行为的推崇,干 是儒家有侠,墨家有侠,道家也有侠。同时,诸候的纷争导 致很以地区尚武精神EI益盛行,社会对侠士产生了一定程度 的需求,所以侠士群体迅速兴盛起来。最初,"侠"以某种 极端性格和极端行为而著称,随着时代变迁,"侠"的内涵 也越来越丰富,简而言之,就是"行为正确,为人端正"做 奉天行道之事、为人善良、敢于担当、仁厚、守信、重义、知 礼、忠诚.智慧者,方能称之为“侠”.侠客不仅仅是一种 职业,更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与精神气质.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不为己。中国的武术文化同样成型干先秦时代。在近两千年的 历史进程中,经过与大自然的搏斗、远古部落间的持续战 争、诸侯国之间的军事争端,华夏民族逐渐产生了高于搏 击本能的武术理念。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产生巨 大变革,哲学家的思想点亮夜空,自由的侠客遍地游走,中 国迎来了思想和文化的黄金时代,成熟的武术文化也随之 形成,井一直影响至今。汉字"武”由"止戈”二字组成,即 "平息争斗","武术"即是平息争斗的方法-成熟的武术 理念处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为遏制人性中的非理性暴 力提出了方法论。武与侠在这一时期走到了一起,堪称珠联璧合。正如 武侠文学作家梁羽生先生所说:"侠是灵魂,武是躯壳。 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最早,人们的侠客赞是从文学开始的,从先秦两汉的 侠客传记到隋唐时期的剑侠诗篇,从唐宋两朝的豪侠传奇 到明清时代的侠又小说,这股文风愈演愈烈。而民国武侠小 说家中有不少人自己就习武,如“平江不肖生"本人就是武 术家,“还珠楼主"除了习武还研习气功,他们不但是武侠 小说的创作者,也是武术理论的归纳者• 20世纪上半叶,这 批旧派武侠作家把自己在武林中的所见所闻串联成故事,通 过奇思妙想架构出了自己的奇异世界,受到了读者的大力追 捧.成熟干20世纪下半叶的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新派武侠 名家都从旧派武侠作品里汲取营养,但他们更注重人物性 格与情感的刻画,更关注个人命运,在笔尖下呈现出了 "反 正统但不反传统”的一片新天地。对武侠文学作品进行戏 剧或影视的再创作,则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功夫片一样,武侠电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已 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武侠电影诞生于民国期 间,比功夫片的出现要早得多」927年在上海拍摄的《儿 女英雄》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片,片中范雪朋饰演的 女侠客惊艳亮相,受到广泛关注。之后这一电影类型一直 受到观众青睐,一度占电影总数的60%以上」937年日军侵华之后,武侠电影逐渐停产.7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 于政治的原因,武侠电影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了30年。这 期间,港台电影人接过武侠电影的接力捧,将这一传统延 续了下去.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邵氏”等电影公司掀 起拍摄"新武侠片”的浪潮,为我们贡献了很多至今仞被 津津乐道的武侠经典。其中张彻-楚原、胡金铃是众2革 新导演中的佼佼者。张彻年轻时是民国的文化官员,国共政权交替之后活 跃于港台的电影圈。7966年,由张彻导演、倪匡编剧.刘家 良任武术指导的武侠片《独臂刀》获得极大成功。该片讲 述了失去右臂、走到命运谷底的武者方刚如何重新振作、 实现自我的故事。男主人公的经历充满了各种矛盾:几乎 让人绝望的独臂、断刀与残谱,换来的却是孤愤图强、快意 恩仇而绝世武功;复杂的感情纠葛包含着怨恨与报恩;两 难的处境让他在入世与归隐之间徘徊;惨痛的过去是放下 还是承担……似乎在任何时候,方刚都要做艰难的选择, 而每一次,他的选择都发自于对内心的忠诚。电影以稳健 的叙事风格、独特的节奏张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古朴又凌 厉的武侠世界,其中包含着古老的东方哲理,所谓"阴晴圆 缺自有天命”,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独臂刀》开启了新武侠片的先河,它传达的不单是惩 恶扬善,史是对自我志向的鼓励、对自我教育的肯定和自 强不息的精神。45年之后,《独臂刀》里饰演少侠的王羽 重出江湖,在<<武侠》中饰演狼毒至极的黑帮教主。

浏览3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