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讲究“三节” “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做到 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顶(头要上顶, 掌要前顶,舌尖上顶)、扣(肩要扣,手背、足背要扣,牙齿要扣)、圆(胸 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敏(心要敏,腿要敏,手要敏)、抱(丹田抱, 心意抱,两肋抱)、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曲(臂要曲,腿要曲, 腕要曲)、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 确舒展。
太极拳的身法很多,含胸拔背就是其中的重要身法之一。太极拳一般是 采用腹式深呼吸的,因此胸部采用“含胸”的方式,是为了在不增加呼吸频 率情况下来加强呼吸的强度和深度,借以减轻运动中气喘的现象。它跟采用 胸式呼吸的运动项目的挺胸方式正好相反。含胸不同于凹胸的紧张内收,含 胸是胸部要有宽舒的感觉。含胸在健身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它在肩锁关节放 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使横 膈有下降舒展的机会。含胸不是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动的,是固定的。一般 都是胸部平正,不凹不凸的,可以很自然地形成横膈式深呼吸。同时由于横 膈的张缩,使腹腔和肝脏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作用,对输送血液和促进肝脏 机能活动很有帮助。由于胸肌上下左右地旋转活动,使含胸在技击上起了重 要作用,凡是要运用化劲(即走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所以《拳 论》说“两膊相系”,“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含胸即是胸部的“蓄势”。
练拳功力加深后,以身领手,以手领身,顺势转圈,“胸亦随手转圈”, 这时胸肌不但起到伸缩的作用,而且起到上下左右弧形旋动的作用,健身和 技击的作用也就更大了。
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在《身法八要》中将“含胸”与“拔背”分 别列为第一、第二条,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发挥道:“含胸者,胸 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 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 所向无敌也。”也就是说要所向无敌,先要力(劲)由脊发,要力(劲)由 脊发,先要拔背,而要拔背则须能含胸。由此观之,杨氏之至理名言不仅指 出了 “含胸”与“拔背”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还道出了太极拳臻至上乘的 一个窍门。人体的胸和背即胸廓的前壁和后壁,是前后对应的两个部位。胸 廓是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构成。成 人的胸廓近似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其结构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牢固 性。在胸廓中,2至7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肋骨的肋骨结节关节面 与胸椎横突凹构成肋横突关节,其肋头与相邻椎体旁上下肋凹构成肋头关 节。胸椎相邻椎体之间由椎间盘连结。每个胸椎的1对上关节突与上位胸椎 的下关节突相关节,还有1对下关节突与下位胸椎的上关节突相关节。整个 胸廓除了 12个椎体间的椎间盘连结之外,其关节多达80余个。众多关节 多属微动关节、联合关节,某一环节的运动通常会引起另一关节的运动,各 个环节的运动都有着力学上的相互关系,正是“一动无有不动”。因此,杨 澄甫将“含胸”与“拔背”合二为一,提出了 “含胸拔背”之说,这完全符 合机能解剖学原理。然而,因胸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故含胸并不简单易 行,拔背也非轻而易举。为了寻觅太极拳的真谛,必须从人体内部去找那些 “极精微巧妙”之处。因此,把太极拳身法和人体机能解剖学结合起来研究 和习练,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含胸的作用是为了有利于化劲,而拔背的作用则是为了有利于卷劲和放 劲,所以它们在技击上是蓄发相变的关系。“力由脊发”,“若问此中真消息, 须寻脊背骨节中”,都说明拔背在卷劲和放劲时的主要作用。拔背活动幅度 小,最多不超过30。。活动脊柱的胸椎,能够做到从前弓形转向后弓形,使 脊髓神经获得良好的锻炼。其次,是在运动时能使肩背部分的肌肉得到更多 的舒展,脊椎骨有力和富于弹性。
含胸拔背,第一是起着支持和调节体重的作用。第二是在主宰于腰的前 提下同腰部联合起来带动四肢运动,使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第三是维持 姿势和动作的正确性及中正不偏。第四是在发劲技巧上同腰部联合起来能起 发动机的作用,使内劲起于脚跟,通于脊背,形于手指。因此说“力由脊 发”,“腰眷为第一主宰”。
第三节倍符合器械形制特点的原理
武术器械也称兵器,它各种各样,名称丰富多彩,内容五花八门,式样 千奇百怪。据统计,武术器械大约有500种之多,可谓洋洋大观。在武术 界及民间早就有“十八般兵器”之说。所谓十八般兵器,古今有十多种说 法,现在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铜、 锤、抓、棍、铲、棒、槊、拐、流星。这些兵器的来源,一是古代战场上 的武器,如刀、剑、戟等;二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演变而来,如叉、斧、 锤、铲等。这些兵器形制特点,有长的、短的、单的、双的、软的、硬的、 带尖的、带刃的、带钩的、带刺的、带环的、带链的等。在武术的套路运动 中,十八般兵器的用法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在其使用方法和表演风格上, 也是各放异彩,各显奇能。下面按照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种 分类进行介绍,当然这些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如抓分长械及软械两种,就放 在了长器械类中一块介绍。
—、长器械
浏览3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