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术是由各种棍法如云、扫、挎、戳、崩、劈、点、摔等,加各种步 法、步型、腿法、跳跃、翻转、平衡等组成的套路运动。练棍要手臂圆熟, 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风声雷动。棍是近战搏斗兵器,它的攻击范围大于 刀、枪,自古有“棍打一大片”的说法。所谓“棍打一大片”,就是指舞棍 时要勇猛有力,快速暴烈。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钝器伤和瘀伤,其杀伤力比 刀、枪等要小。
- 戟
戟是我国独有的古代长柄兵器。实际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 刃,
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 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
- 斧、钺
斧、钺通常联称,因二者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钺是一种 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虽具备杀伤力,但更多地用作礼兵器;斧则是 一种用途极广的实用工具。《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斧和 钺的区别在于斧刃较钺为窄,钺刃较宽大,呈弧形,似新月。《十八般武艺 全书》载:钺头较斧大之三分,钺杆比斧杆约长50厘米。此外,凡在斧背 上有钩或有刺者,即为钺。据《六韬》记载,周武王军中有大柄斧,刃宽八 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名曰“天钺”。
斧钺在上古时代不仅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 象征。斧舞动起来,姿势优美,风格粗犷豪放,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 雄姿。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钺的用法则多为刺、 钩两法。斧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由于斧 和钺演练起来比较笨重,加之很多传统套路已失传或濒于失传,故在近代武 林中已很少见。
7
•叉叉为中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顶端有三 股叉的为“三头叉”,又名“三角叉”。柄长2-2.5米,重约2.5千克。三股 叉中锋挺出10-15厘米,叉的尾端有瓜锤。叉的击法有拦、横、抒、捂、 挑、掏、贯、拍等,套路有“飞虎叉” “太保叉”等。
- 锤
锤古称“椎”,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 “立瓜” “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 锤,非常沉重,舞练需要较大的力量。在战斗中用锤硬砸、硬架、很有威 力。用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 抓
抓,又称挝,在民间流传较广。抓头形似爪,缚以长绳或木柄。抓分长 械及软械两种,长械有“金龙抓”,杆长约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 伸直,四指屈挠;软械叫双飞挝,系暗器的一种,用金属打造,像鹰爪,缚 以长绳,用于击人马,脱手掷去,着身后收回,使其不能脱走。
10
.铲由生产工具演变而成为古代战争的兵器和武术器械。中国商代有青铜 铲,战国时期开始用铁铲。铲也是古代百姓和僧侣随行的武器。铲头一般是 铁制,但杆有木或铁制两种。铲长1.8-2米,其中头长约40厘米,扁平的 呈弯月形,月牙朝上,刃薄而锐,向后渐丰厚,底部有一套筒与柄连接。铲 柄尾部装有钻,可作刺点用。有的铲头,底部两角各凿一孔,上套粗大铁 环,舞动声声作响,以增威势。主要击法有推、压、拍、支、滚、铲、截、 挑、拨、劈、冲、摇等。演练时多走身法,风格别致。
1L
槊槊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同 “矜”。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约1.8米。槊头呈 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WWo槊即可用于骑兵持 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 等。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
12
.拐拐,俗称“拐子”,由拐杖演变而成的一种武术器械。由铁制或木制。 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长拐一般长约1.3米,拐柄为圆柱形,在 其柄端垂直处,有一突出之横拐。使用时可双手持柄,也可一手持柄一手持 拐。短拐多为丁字形,长不足1米。短拐可双拐同使,也可以与刀剑之类兵 器同使。
二、短器械
1
.剑剑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器之一,誉称为“百兵之君”。剑由剑身和剑柄 两部分组成。剑身包括:锋,剑身前端锋利部分;脊,剑体中线凸起;从, 脊两侧成坡状部分;铐,从外的刃,即剑身两旁的刃;腊,脊与从合称为 腊。剑柄包括:茎,也就是剑柄的把手部分,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 格:剑茎和剑身之间的护手,又称为卫、璇、剑锂;首,茎的末端常有的圆 形部分,又称为镣;箍:茎上的圆形凸起的纹饰;缭,在茎上缠绕的绳子; 缰,系在剑首的皮绳,用于悬挂在手腕上便于取用;穗,系在剑首的流苏, 又称剑袍,有穗的剑称为文剑,佩戴于文人权贵身上,由早期的剑缰演变而 来,在剑术套路中有一定用途。此外,剑通常配有剑鞘,又称为“室”,套 在剑身之上,有保护剑身和方便携带的作用。
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要以人体高矮为标准,量人而 定。剑在古时是作战的武器,有剑锋和两刃,使用起来逢坚避刀,不硬撞、 强击。练起来“剑如游龙”,带有几分文气、优美。其用法有刺、劈、挂、 点、崩、云、抹、穿、压等,在剑法的基础上配以剑指,加以各种步法、步 型、跳跃、平衡、旋转等动作构成了剑术的套路。
剑术名目繁多,形式不一,仅单剑可分短穗剑、长穗剑;从剑路体势而 言,可分工架剑、行剑、绵剑、醉剑和双手剑等。各种剑术风格不同。工 剑,形健骨遒,端庄势整,一招一式,端端正正;行剑,流畅无滞,挥摧潇 洒,忽往复收,行多停少;绵剑,柔和蕴藉,缓缓不断(如太极剑);醉剑, 恣意挥舞,乍徐还疾,形如醉酒,以醉非醉;双手剑,双手持剑,劈、砍、 挎、挂,身法矫健,丰彩多姿。武术的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富有传奇色 彩。许多诗人都有赞美剑的诗句,所谓“一舞剑器动四方”,自古以来我国 舞剑之风甚重。
- 刀
单刀是短兵器的一种,各种形状的刀,用法上各有特点。在刀术的套路 中,都是以缠头裹脑为主的动作,加上劈、砍、挂、刺、扎、撩等刀法及各 种步法、步型、腿法、跳跃、翻转等动作。所谓“单刀看手”,就是在刀术 演练时,不持刀的左手要与刀的舞动密切配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运动 的结构、姿势的造型遭到破坏,而影响了整个刀术套路的完整性和优美感。
- 匕首
匕首是短剑或狭长的短刀。其首形状类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 名。据传尧、舜时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锋利,携带方便,是近距离搏斗的有 效武器。其用法主要有击、刺、挑、剪、带等。演练时有单匕首和双匕首两 种形式。
- 钩
钩为古代兵器之一,由戈演变而成。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之。技 法有钩、缕、掏、带、托、压、挑、刨、挂、架等。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波 如浪。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钩因形式不 同而得名,如鹰嘴钩,其钩尖如扁担头;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 挠钩长杆杆端有两钩向下弯曲。风火钩俗称“铁烟斗”,它既是吸烟的工具, 又是防卫的武器。由烟斗、火连、烟袋、皮绳连接而成。火连重约一斤,烟 袋内小铁球两个。该兵械近则用烟斗勾、挂、点、戳而击之,并可用斗中的 铁丝惊敌。远则用皮绳、烟袋和火连抽杀,势如风车飞转,锐不可当,兼有 鞭、流星锤等共同点,还可用烟斗点穴。该兵械虽属钩类,但技法确是鞭、 钩、流星锤的共同体现。
- 舸
铜为(铁)鞭类,亦作“简铜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一般为 65-80厘米)。铜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铜为铜 或铁制,由铜把和铜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铜身为正方四 棱形或八棱形,铜粗约两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铜 把与铜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铜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 者,名竹节铜;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铜。铜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 之用。铜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系丝弦或牛筋可悬 于手腕。铜多双铜而用。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 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浏览3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