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击剑运动的种类和特点

击剑所用的剑是不开刃的,剑身使用特殊的弹簧钢材料 制成,在剑尖触及到对手身体的时候能快速弯曲,以免造成身 体伤害。运动员在上场之前,必须穿戴好内有护具的白色击剑 服、皮手套和面具。

现代击剑分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剑种。向前追溯三种剑 的起源可以发现,花剑源于古代战争,重剑的雏形是决斗剑, 佩剑则是在骑兵使用的弯刀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三、击剑的风格与流派

击剑作为欧洲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法国、意大利、俄 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并且随着现代 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奥运会上重要的夺金项目。在发展 和普及击剑运动的同时,这些击剑强国在击剑理论和训练方 法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击剑运动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因地域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剑术的基本动作和风格也 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击剑流 派,而且每个流派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为击剑运 动所做的贡献,也将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推向了更高的 发展舞台。

(一)法兰西 绅士风度

法国击剑应算是古典派的代表,其击剑风格在路易十四 时期就已经形成,颇具绅士风度。其流派特点可概括为美观、 流畅、多变、沉稳。

法国花剑技术很少有花哨动作,一招一式都很规范,且实 效性很强。鲜有变形的法国花剑动作对战术的运用有严格的 要求。观看法国花剑比赛时你会发现,该国的击剑选手善于挑 弓,且观察细致,很少有无意识地盲动。在打法上,法国花剑讲 求技巧,尤为注意精力与实力的保存。由于法国花剑多年形成 的具有实效性的打法,使得该国男子花剑一直处于世界一流 水准,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花剑男子运动员,如拥有“世界最 佳选手”称号的戈丹等。

除此之外,法国的重剑在整体水平上也处于较高位置,以 奥运会、世锦赛冠军里布和昂格里为代表,他们的重剑姿势优 美,技术全面,讲求力与技的结合。进击时,讲究高抬护手盘和 伸直手臂,常用大弓步姿势。

法国的佩剑在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以意志 力强、步法轻快、动作灵活、善于隐蔽意图等作为佩剑比赛的 主导思想。此后,法国佩剑一改往日的低迷,成为奥运会、世锦 赛和世界杯赛等重大赛事的新宠。

(二)意大利 豪放凌厉

意大利击剑也属古典派,但与法国古典派有所不同,有着 豪放凌厉的特点。作为现代击剑运动发源地之一的意大利,在 拿破仑时期就深受法国剑术的影响,因此,该国形成的击剑风 格多少可以捕捉到法国击剑的影子,但也有本民族的特点,其 流派特点可概括为严谨、主动、凶狠。

意大利花剑主要以挑引对手创造进攻机会为主,敢于使 用弹跳步近身接近和紧逼对手,从而实现快速出击得分的目 的。该国的重剑以马佐尼为代表,选手在交锋时能够积极主动 地出击,攻防技术运用得当,常以小跃步接近和紧逼对手,强调距离感。

该类选手的特点是善于观察,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很强。

意大利佩剑在打法、攻势以及活动范围上都做到了近乎 完善的程度。该国运动员可充分利用双方拉大的距离快速近 身向对手发起猛攻,尽可能地不留给对手任何反击的机会。十 六世纪起,意大利的佩剑理论和技术就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在 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一些重大赛事上,该国运动员比 赛中的成绩常常是令人瞩目的。

(三)俄罗斯——稳健雄浑

五十年代,前苏联的击剑注重速度,缺乏技巧性,因此,比 赛成绩一直未有大的突破。随着电动剑的出现,以及国际交流 的日益频繁,前苏联博众家之所长,开始对击剑运动进行改 革,先后吸收了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先进击剑技术,保留 了原有的技术特点,形成了新的击剑风格。其流派特点可简单 概括为扎实、灵活、攻防有力。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花剑在秉承古典花剑技术特点之外, 还将力量、速度及凶狠融入其中,使剑术刚柔并济。剑手在激 烈的交锋中,能够通过快速地移动实现有效的攻防,真正做到 了张弛有度,这种极具威胁性的打法常令人难以招架。对于诱 引动作的使用,俄罗斯击剑运动员也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的 虚晃动作往往很逼真,规范的技术动作也令对手无法真正判 断出其真正的攻击意图,为争取场上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攻击时,剑尖刺向对手的力度、速度、深度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善于 创造强攻或在强攻的基础上进行设防,以稳扎稳打的步调,诱 敌深入,极少有盲动或冒险行为出现。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重剑在八十年代推崇迪斯科的技术动 作,九十年代开始以克罗克波夫和斯密特为推崇对象。尽管他 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击剑特点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 同性的,即基本技术动作规范,移动灵活,姿势优美,攻防技术 全面,善于采用真假动作转换的技法。

前苏联的佩剑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吸收了匈牙利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讲求打法上的攻防结合,并在以后的 发展中,研究和总结出了先进的防守技术,这令该国击剑运动 员的比赛成绩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跻身世界剑坛行列当中。此 时期的代表人物基里连科曾是四届奥运会的冠军,成为了击 剑史上取得成就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四)德国——天马行空

德国的击剑属自由式,技术动作游走在圆滑与硬朗之间, 实效性很强。其流派特点可简单概括为随性、灵便、实用。

德国的花剑首创了甩剑刺、点刺和大角度刺技术动作,对 时机的把握和距离的控制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尤其在姿势的 变换及躲闪能力上尤为突出。交峰时,通过抢占剑的有利交 叉,使对手处于不利位置,从而获得得分机会。

在重剑上,德国的击剑手朴许和鲍尔曼曾在八十年代末 名噪一时,即使到了今天,谈及两人所取得的成绩,仍也会有 很多慨叹不已。他们的技术特点表现为实用,善于利用剑的交 锋创造攻击时机,防守技术突出。

德国佩剑较花剑和重剑所取得的成绩稍逊一些。为了扭 转这一失衡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剑协高薪聘请了两位来自匈 牙利和保加利亚的教练,两人的到来为德国佩剑带来了新的 活力,也带动了德国佩剑水平的提升。该国佩剑运动员的技术 特点表现为技术动作规范,但不呆板,灵活多变,且实效性很 强。1985年的世锦赛上,诺尔特代表德国击剑队进入单打个人赛前10名,排名第8,这是德国近50年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此后,德国佩剑一发不可收拾,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优异成绩。

(五)匈牙利 标新立异

匈牙利击剑属古典派,其流派特点可简单概括为新颖、巧 妙、细腻。

匈牙利的花剑在电动剑的使用上做到了大胆而细腻,从 而获得了早期使用电动剑的先发权,在掌握、提高和适应电动 剑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其技术特点表现为规范,手法熟练, 动作多变,善用诱敌之术。

匈牙利的重剑表现为动作流畅、美观。交锋时,剑手能够 以冷静的作风,谨慎的态度压制对手,从而为赢得比赛的胜利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匈牙利的佩剑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该国也是佩剑最早兴 起的国家之一。早期匈牙利的佩剑吸收了意大利的谨慎,这为 以后流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意大利专家依达罗•桑 坦利近50年的潜心专研下,匈牙利的佩剑经历了一系列的变 革,最终走在了时代弄潮的前沿,高居世界佩剑主流派的榜 首。交锋中,剑手注意创造进攻时机和营造良好进攻条件,做 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在激烈的对抗中,能否寻找到合 适、有利的时机,先发制人,是取胜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努力, 匈牙利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击剑运动员,有些人甚至在以后的 发展中成为世界级的明星,如: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冠军科瓦 契、卡尔巴、沙博等人,他们的成功得益于该国对此项目的重 视与投入,以及他们个人的努力。

(六)中国 万流归宗

中国击剑.博取众家之所长,在岁月的积淀下慢慢成长起 来。六十年代之前,我国的击剑主要受前苏联和匈牙利流派的 影响,七十年代之后,又接受了法国和联邦德国流派的先进技 术,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在借鉴国 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发展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对攻 防和制动权等问题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以提高运动员 技术水平和训练成果方面,我国曾多次组织专家对两项问题 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制订出了更符合我国运动员自身特点的 训练方案,也为我国击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不断摸 索和尝试下,我国击剑运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风格,其特 点可概括为博采众长,出手迅速,招式凶猛,善于攻击。经过多 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击剑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不断脱颖 而出,栾菊杰、王会凤、王海滨等都是我国优秀的击剑运动员, 他们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击剑事业的崛起与腾飞。

浏览3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