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可以借助于两个放在头皮上的电 极导引,经过放大器放大,再经记录装置记录下来,所观察 到的脑电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脑电图的活动可能是大脑 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代数和。当大脑 皮层许多细胞进行同步性活动时,可记录到高幅、缓慢的a 波或<5波,当进入大脑皮层的传入冲动增多且发生异步现象 时,因引导出的神经细胞突触后电位不是同时产生,就会出 现波幅较少,频率高的B波,a波是脑电图中的基本节律,主要出现在大脑半球后半 部,特别是枕叶部位。正常人停止思维活动及闭目时出现, 如果受试者突然听到音响,睁眼视物或进行思维活动,a波即消失而呈现快波。在应用脑电图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中,常以a节律作指标,在对运动员进行脑电图的分析时, 往往沿用临床上的分类法,有时为了诱发出潜在的异常波形-以提高诊断率,还附加一些剌激条件,常用的有闪光剌激, 过度换气实验,运动负荷试验等。在一般情况下,运动 员只对8〜16次/秒的闪光有同步化反应,训练状态良 好时,脑电同步化范围增大,训练程度不足或过度疲劳 者,同步化范围减小或降低.因此,节律同.步化的程度 是评价运动员大脑机能指标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过度换 气实验,要求受试者以25〜30次/分的频率深呼吸三分 钟,同时描记脑电图,过度换气会导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降低。当其正常值下降ImmHg时,就会使脑血管收缩,脑 血流减少,从而导坚脑组织缺氧诱发出慢波。在过度换气停 止3。秒以后仍持续出现慢波或高波幅慢波者,说明对缺氧的 耐力降低.定量运动负荷中,若枕区a波幅增高,8波指数显 著增加,未见异常慢波,休息时恢复得快,反映大脑皮层的 兴奋性增高、调节功能改善的良好表现(参看《优秀运动员 机能评定手册》P110〜口3 ) .缺乏训练或处于疲劳状态的 运动员的脑电图波幅是降低的.安静时,a波指数减少,慢 波指数增加,闪光剌激后,有持续的高波幅慢波,定量负荷 后,波幅降低,节律同步化减弱等。气功态和太极拳想象练. 习中的脑电图,具有自身的特点,出现大脑活动有序化程度 的增强。由于脑电受肌电的干扰较大,测取运动中的脑电变 化较困难,但武术演练中脑机能的变花是我们亟待了解的科 ,研课题,如何测定演练过程中脑电的变化?还需先在方法学 上努力二,心电图在武术运动员机能监测中的应用通过心电图机记录下心脏兴奋时电的变化即是心电图。 典型的心电图由一组波形和各波之间的时间间期组成,它包 括下列波形和间期:P波:代表左右心房肌的除极过程。P—R间期:表示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所需的 时间QRS波群:代表左右两心室除极的电变化。QRS间期:两心室除极的时间.S—T段:表示心室除极结束,复极尚未开始无电位差的 一段。T波:表示心室复极过程的电变化Q-T间期:代表心室肌开始除极到全部复极完毕所需 的时间.U波: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心电图测量:•常规心电图描记时,记录纸移动速度为每 秒25毫米,故移动每一小格图纸为0.04秒,若定准电压ImV 为10mm,则一纵小格的高度为0. ImV。心电图各波振幅和 间期的测量法,常见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心电图: (参考《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P78,和佟启良、杨锡 让等编《运动生理学》P115—127 ) 、窦性心动过缓:多为长期耐力训练的适应结果,属生理 现象,需与病态窦房洁综合症鉴别。窦性心动过速:多属异常情况,注意详查。窦性心率不齐:多属正常生理现象,显著心率不齐与机 能减退有关。早搏:常见的原因是过度疲劳,有的和感染.情绪因素 有关。有的原因不明。I房室传导阻滞:多系迷走神经作用加强引起,对训练 和比赛无不良影响,若有其它症状和体症需考虑其他疾病存 在的可能性。房室传导阻滞;多属正常,少数同时有过度疲劳或感染I房室传导阻滞;少见。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属正常变异,或有右心肥厚 和扩张,对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均无禁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较少见,无其他心脏病证据时 可从事正常训练活动。后天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要 注意有无潜伏的心脏病左室高电压:多属正常现象。预激症候群:如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又无阵发性心动 过速发作时,可参加训练和比赛,但对其机能状况应加强观 察非特弄性T波:可能与心脏过劳有关,需注意与心肌 炎、心肌缺血或心包炎鉴别早复极:运动员中发生率较高,多属正常变异运动试验心电图:分析运动时心电图反应,可以帮助评定机体功能的贮备 能力和诊断某些潜在的心脏病,根据测试目的任务的不同,运 动负荷也不同,一般分为定量负荷、亚极限负荷和极限负荷。 运动可在踏台、二阶梯、功率自行车测功计和活动跑台上进 行,也可在运动场上进行。运动后心电图正常反应为:窦性心 率加快,心律规则出现,P-R及Q-T间期缩短,QRS间期不 变或缩短,TP溶合便基线上移,J点下降,ST段下移,多 数呈上坡形下移,少数呈水平或凹形下移、但均不超过o.im V•心电图异常反应为:明显窦性心率不齐,R-R差大于 0.30秒,随运动负荷增加窦性心律减少,P—R及Q-T或Q RS间期延长,ST段下斜大于0. Imv,早搏,心律失常, RonT,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第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T波方向改变或明 显压低并持续存在二分钟以上。三、心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在武术科 研中的应用。实验证明,经常进行武术运动,可促使心血管系统的形 态、机能及其调节能力得到良好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心血管 功能,紧防心血管疾病.但作为竞技运动武术项目,若运动 员的训练安排不当,心脏工作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反而会 受到不良影响•在某些负荷强度过大的武术项目中,如果心 功能满足不了需要,将意味着循环机能不全或导致心力衰 竭,可能导致各种临床征象的出现.因此在运动训练实践 中,经常监测心脏功能,具有实际意义.在运动医学中,主 要通过两条途径评定,一种是从心脏的泵血性能考虑,另一 种是对心肌的力学性能加以分析,前者以压力、血流和容积 作为基础,后者则以力一速度一长度概念为依据。关于运动员 心功能的测定方法很多,采用超声心动图法,基本可以满足需 要,而且测试较方便,又属无创测试,很受运动医学界欢迎。利用超声心动图法,可以测定心肌的厚度室腔的大小, 射血时间,心腔容积、并能算出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以及射血的百分数,心肌收缩速率等20多个参数.因此,目 前在心功能测定上,采用超声心动图法较多.但超声心动图 机目前还较昂贵,测试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门技术人员逆 行操作,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们必须先设计好科研方案,并与 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式,一般认为仅取安静状态下的测 值不能全面反映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储备水平。因此需要根据 研究目的任务进行设计,以便在不同状态、不同形式下对心 脏功能反应进行测试。(一)安静状态下进行一次性探测:可以了解运动员心 功能现状;同一对象在训练的不同时期进行纵向超声心动图 测定,通过这一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运动员经 过一段时间训练,对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二)在运动员负荷过程中或负荷后即刻作不同负荷阶 段的多次描记!对早期发现潜在心脏功能减退,和心脏疾患 具有重要意义.在递增运动负荷下,观察运动员心脏功能, 对了解运动员的心力储备,有其特殊作用。有人报导,从事 最大运动负荷时,一般人与运动员的心率都能达到同样的高 度,但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却相差很大,运动员可达到35—40 升/分,而一般健康人只能达到15 — 20升/分。可见,运动 时每搏输出量的增多,是决定每分钟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有 人报导,从事武术运动的青少年,心脏容积,室壁厚度,比 一般青少年数值高.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在递增强度运动 中,心输出量也较高,实验证明,每搏输出量与最大摄氧量 成正相关,在提高心搏量的同时,必然也就提高了人体的有 氧能力。因此,最能评定武术运动员心脏工作效率的指标是 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心输出量。
浏览2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