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对武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他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 观、以阴阳卜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思想原则 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武术 技击战术观等,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第五章武理与医道
武当内家夜行门《夜行宗谱》载述:“所谓技击,乃以武艺行实战搏杀 之能。所谓技击术,系专事修炼实战搏杀之手法、腿法、步法、身法、功 法、心法等技艺及其综合运用之法术……技击法术,不求其形,但究其理; 不求其势,但究其道;不求其定,但究其机;遵五行生克之理,循阴阳变化 之道,依八卦推衍之机;以静制动,柔化刚打,避实击虚,无形无象,道 法自然。”《夜行宗谱》这段话,重点指出了武术的“理”在五行,武术的 “道"在阴阳,武术的“机”在八卦,也就是说武术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 武术与中医是同源的,都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经 进行了论述。武和医都在研究人和人体,只是二者目的有所不同,但在强身 健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武理与医道也就有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笋阴阳变化原理
阴阳变化的原理一直影响着武术的理论,也指导着武术的实践。本节主 要从武术的刚柔、快慢、虚实和动静等几方面,来说明武术对阴阳学说和太 极理论的运用。
—、刚柔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武术中,“刚柔”两字几乎贯穿于每个拳械功法 每招每式的具体实践与运用之中。
1 .刚柔内涵
“刚柔”,语出《易经•系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孔颖达 疏:“冈揉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汉语大
词典》释刚柔为强弱;释刚为硬、坚强,与“弱”相对。释柔为软弱,与 “刚”相对。《广雅》注:“柔,弱也。”柔也是老子思想的重要内容。由此可 见,刚在一定范围内有强大、有力的意思,柔正好是刚的反面。武术既有在 技术上表现为偏刚的拳术,如外家拳;也有表现为偏柔的拳术,如内家拳。 但不论哪家拳术都兼有刚和柔的成分,仅是有所偏重而已。如属外家拳的少 林拳,就强调“遇软须硬进,遇硬须软磨”;属于内家拳的太极拳,同样认 为“发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武术所说的柔,是一种自然拥撑、周身一家、整体膨胀、似松非松、将 展未展、松沉圆活、肌松力拥的自然弹性力,这种力如云如水,松弹柔韧, 化僵引拙,绝非软绵绵的酥软懈力;所谓的刚,是在精神与形体极度放松的 情况下,使浑身上下在意识的引导下由松到紧、由柔到刚、由慢到快、由束 到展的瞬间弹性发力,这种力迅猛暴烈,击远摧坚,挡者皆靡,绝非硬僵僵 的蛮拙攀牛力。
- 以柔克刚
《孙子兵法•军争篇》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 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意思是说善于 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 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 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 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 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 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 机应变。核心意思是避敌锋芒,不能硬碰硬,要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才行。 《老子•七十八章》有云:“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弱胜刚强。” (《老子•十五章》)
以柔克刚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是太极的上乘功。滴水可以穿石,水可 溃堤,要明了 “万物之刚易折断”的道理。太极拳认为,能柔软,然后才 能刚强,柔就是软化对方之力。戚继光《拳经》中说:“而其柔也,之当斜 闪。”是说对手进攻我时,刚力十足,就应该斜闪避让它,使其走偏,造成 “人刚我柔谓之走”的战局。当今人们习拳练武的宗旨,除少数人为技击比 赛外,大多都是为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因此,我们行拳走架,必须放松身 心、轻柔行气、化僵去拙、有心存柔地去练习,便会在无意中产生刚劲°柔 非散软,柔中有厚重;冈J非僵硬,刚中有柔韧。要行柔存活,养精蓄气,多 涵养,多引化,少攻击,少发放,以达到气血畅通,强筋壮骨,精神愉悦, 延年益寿的目的。即使是技击推手,也不提倡用蛮劲拙力,要学习水的柔韧 性、渗透性、灵活性、应变性、隐蔽性、适应性等品格。不丢不顶,不偏不 倚,无过不及,实施意动形随、内弓|外发、气催劲发、柔化刚发、以柔抑刚 的劲法战术。武当内家拳也强调柔能克刚,“奉法刚柔之济用,以内柔为主, 以外刚为辅”(《夜行宗谱》)。
少林花拳属少林柔拳一派,走的是轻柔飘逸一路,左盘右扭犹如迎风摆 旗,技手攻守恰似风吹柳絮,起落进退宛若行云流水,张弛急缓好像海潮起 落。花拳拳法的奥妙主要不在招式,而是在劲力的处理之上,“出手敏捷, 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
- 以刚克柔
冈U,代表有力、强劲、快捷,是说以泰山压顶之势,快刀斩乱麻地解决 战斗。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讲究软如 棉、硬如钉,软能克硬,硬能克软;遇软则硬进,遇硬须软磨。其中的少林 五拳特点为“以形为拳,以意为神,朴素明朗,拳势激烈”,富于阳刚之美。 其精义为:“注意不注气,注气不注力,见力生力,见力化力,见力得力, 见力弃力。”形意拳讲究手要快捷,如恶虎扑羊,能先发制人。太极拳也有 “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鸥下鸡场”,“心要占先,意要胜人”的说法。明 代俞大猷在《剑经》中说过:“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
- 刚柔相济
刚能济柔之偏而不至于弱,柔能济刚之偏而不失于强。《武术拳论》说: “柔中寓刚,刚中寓柔;用刚不能无柔,用柔不能无刚,刚柔相济。”《夜行 宗谱》认为:“冈悝寓柔,柔中有刚,刚柔济用。”《太极拳论》中说:“纯阴 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不 论太极拳等拳术中的出拳和击掌都要求肘关节微曲,还是长拳类拳术中先松 柔、后紧刚,这都是武术中“劲以曲蓄而有余”在刚与柔关系上的表现(耶 宝坤《刍议武术刚柔原理》)。
刚柔相济是太极推手的重要特征。太极拳诀讲:“得势争来脉,出奇在 转关丁意指刚柔虚实转换的玄机奥妙是太极推手的关键所在。因此,竞技 搭手时,要轻柔接触,神沾意连,机敏洞察对方来力的大小、方向、轻重、 缓急、虚实、真假等肢体信息。避免刚顶硬抗,轻率发力进攻,破形露体, 陷入被动,要将对方的劲力和身体重心,入里透内,摸清拿住,使其进退不 得,无所适从。要先将自己的身心放松柔,敢于丢掉自己,舍己从人,诱敌 深入,先虚空自己,再引空对方,以柔化卸力,防守为主,以静御动,高来 高走,低来低就,随风就势,将其来力顺势收蓄吸纳到自身松柔虚空处,或 用采、捋、引化向自己的身边旁后,使对方难觅影踪,失中失势,再迅疾应 变,当柔则柔,当刚则刚。以棚、冽、按、挤、靠等不同劲法,伺机进攻 对方。
其实,以柔克刚、以刚克柔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刚或绝对的柔, 刚柔是符合阴阳既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的。如“刚柔拳 法”风格特点,在技击上讲究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简单实用,朴实无华, 其外在表现有形有意。其“形” “意”有:铜铃眼,流星拳,螳螂手,蚱嫌 腿,铁板身,犁臂背,车钻腰,铁扇肩,前马如锭,后马似橹,充分体现 “冈揉拳法”的民族文化特色。其具有代表性的拳法套路有拳母、十字刚柔、 四门劈叶、拨浪手,功法有推马、盘拳、对练、风卷残云九盘山、落地生根 千斤坠、挺劲有力千斤端、意注气海丹田功等。
浏览3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