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拟实战来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训练中常用的 手段,将不同级别、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运动员组合到一起 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多元化,从而更 好地适应比赛环境。在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散打战术和比赛的 基本规律之后,有助于运动员养成较强的战术意识。个人战术 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所处环境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上,进而采 取有效的行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手段,以达到完成战术目 标的目的。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可采用从未有人使用过的 战术,这也是一种新的战术运用方式。意识支配行动,行动的 效果又反过来对战术意识发生影响。

二、战术种类

进攻战术:是指运动员根据对手的情况,采取的积极进攻 手段,以击打对手的有效得分部位,或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 进行的摔法。

防守战术:是指在掌握对手的进攻特点之后,利用快速的 移动步法保证自己的得分部位不被对手击中,或使对手无法 靠近自己而使用惯用的摔法,从而瓦解对手的进攻。

防守反击战术:是指通过试探性的打法快速地判断出对 手的实力,如果对手的实力在自己之上,那么,就采取防守反 击的方式破解对手的攻击。荀子《议兵》中说:“后之发,先之 至,此用兵之要术也。”两个拳师对抗,聪明的拳师往往后退一 步,而愚昧的一方则使出浑身解数,结果是他将被对方逼得连 连后退,最后被打倒在地,再无还手之力。这说明适度的让步 不仅能为自己创造蓄势待发的机会,同时也能为自己营造更 多寻找对手漏洞的空间,之后,以迅疾之势乘隙而入,一 举获胜。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现战术的前提

拳谚云:一打胆,二打眼,三打步伐,四打闪。胆”字第 一个被提及,说明“胆”在散打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运动员拥有强健的身体,但并不代表他的内心就十分的强大, 如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勇猛,但到了比赛现场,往往情绪 低迷、信心不足,这样是无法取得胜利的。打斗时运动员表现 出来的胆怯、攻防不到位等现象,尤其是在被对手击中面部或 摔倒之后,动作显得更为不确定,这是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心理 素质造成的,所以,在训练中要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 养,以适应激烈的对抗比赛。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实现战术的基础

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以攻击对手的有效得分部位,或 运用比赛规则中允许的摔法赢得分数,以累积分数多者获胜。 在此过程中,对战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对战术的使用是 建立在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上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 速度、耐力、力量及柔韧性等方面。比赛时,运动员贴近对手进 行近身格斗,一定要有足够的移动速度和出拳速度,在频繁使 用各种组合技术和摔法的同时,力量和速度是动作能够产生 效力的前提条件。从生理学角度看,人体的主要能量是靠分解 体内的糖元产生的,而分解中产生的乳酸又会降低肌肉和大 脑的工作能力,进而使人产生疲劳感。如果运动员的动作不够 迅速,身体的抗疲劳能力较差,那么就很难有效地完成进攻和 防守技术。

五、战术运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熟练。熟悉各种战术打法,并通过不断地练习提 高技术质量,但最为主要的是正确而有效地使用适合自己战 术打法。其次,要有创新。对于战术的创新可完成战术能力的提升。再次,就是要有“拿手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绝招。 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战术或某种 共有的战术打法上比别人有独到之处,能够帮助你赢得场上 的主动权,成为取胜的利器也是十分可行的手段。

在激烈的对抗中,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到最后一秒谁也 无法准确预测出胜利归属于谁。因此,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到战术与技术的有力配合,真假虚实相结合,才能为赢得比 赛奠定良好的基础。关于战术能否做到有效发挥,不仅受心 理、身体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所以,必须全面考量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比赛的胜利。

第二节 散打比赛的节奏控制

在人文艺术界中,节奏常指音符交替出现拼凑出的有强 弱、长短特点的有规律的变化,而在武术套路裁判法中,节奏 是指动作的时间变化,即对动静、快慢的处理技巧。散打作为 武术对抗性竞技项目,双方运动员进行的技击动作体现的是 智慧、技巧和打斗,所以,在踢、打、摔等立体攻击中,攻防的瞬 间转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各种攻防技战术的运用也是遵 循一定规律的。尽管散打不同于武术套路,节奏虽是事先编排 好的,但它具有随机性和可变性,其间还夹杂着不稳定的因 素,这也是散打节奏所具有的特点。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运用的战术和技术会处于一个发挥与 反发挥、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竞争之中,而对整场比赛节奏的 控制能力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关系着运动员能否 占据场上重要位置,夺得比赛的胜利。比赛中难免有旗鼓相 当,势均力敌的时候,此时,将场上节奏为己所用,可减少体力的消耗,从而为激烈的对抗保存实力。运动员对节奏的控制能 力也是战术灵活应用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其心理、身 体、战术、场上意识等方面的一种反衬。

散打运动实践表明:谁能自由控制比赛的节奏,通过改变 节奏实现压制对手的目的,谁就有可能争取到场上的主动权, 赢得比赛的胜利。所以,运动员对比赛节奏的控制能力,直接 关系着技术及战术的发挥效力。

一、动作节奏

散打比赛的节奏包括动作节奏和战术节奏两种。战术节 奏又分为进攻节奏和防守节奏。所谓动作节奏是指运动员在 相互对抗中进行有效攻防时,所使用的技术动作在强弱和时 间间隔上所体现的一种关系。武术散打中所运用的踢、打、摔 等多种技术动作,无论是单一的连用或组合使用,都可体现出 节奏,这种将空间思维与自行动作紧密配合的方式,增加了散 打蕴含多元概念的可能性。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技术动作的运 用都是遵循一定节奏的,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将动作做到饱满, 从而实现有效的击打。在训练中,教练员会根据每个技术动作 规定的节奏对运动员加以训练,这样可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 动作要领.以满足比赛的要求。同时,在攻防能够紧密配合的 情况下,减少了多余动作的使用,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从而为顺利完成比赛创造了条件。

例如,做“转身横扫腿”时,可利用头、腰部的转动带动大 腿、小腿摆出,形成有序的连续性动作。如果先摆腿,就无法形 成合理的节奏,即使加大用力,也无法将动作有效地完成。再 如,做“前蹬腿一左右冲拳一退步一上步双抱腿摔”连招时,要 求前蹬腿接左右冲拳的速度要快且迅猛;退步缓慢,以诱敌深 人;上步双抱腿动作要连贯,争取一招制敌,即使无法达成预 期效果,也能做到快速撤离。因此,各部分动作的力度的时间 长短要有明确的规划,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动作节奏。想要在 比赛中控制技术动作的节奏,需要在平常的练习中不断地揣 摩,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有稳定的发挥。 练习中,要严格执行每个动作的节奏要求,经过反复地练习, 大脑皮层将来自各感受器的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经历一个 泛化到分化的过程,进而形成自动化,建立起正确的动力定 型,那么该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就形成了。

在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动作节奏, 干扰对方的攻防步调,这对于增加有效击打次数,掌控场上主 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对手的积极对抗中,运动员的动作 节奏不可能不受干扰,这就要求每名运动员都应具备随场上 形势调整运动节奏,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改变习惯性的侧弹 腿动作节奏,那么,就要在踢击时进行有意识的放慢或加快动 作节奏,从而与对手的防守动作形成“时间差”,获得有效部位 击打得分的机会。由于运动员在生理、心理、身体等方面存在 差异,所以,动作节奏也会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运动员运 用技术动作的风格和特点上。

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学习技术动作时,首先要讲解技术 动作的细节,启发运动员的自主思维,对动作规律加以体会。 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模拟练习,以形成合理的动作时间、空 间和动态结构,正确、熟练地运用技术动作,使其更加规范化 的同时,注意合理调节动作节奏。例如,学习“侧踹腿”时,攻击 腿的一系列连续动作要紧凑,腰、髓关节的扭转与支撑腿脚尖 的辗转同“踹击”要保持同步等。其次要根据训练者自身的特 点选择合理的动作节奏,如侧踹时,提腿或展髓与踹击之间的 停顿,这有利于灵活改变攻击的角度。因比赛形势瞬息万变, 所以运动员要随时做好调整身体姿势和动作节奏的准备。对 于动作节奏的掌控程度取决于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 力,也就是说,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愈高,其技术动作节奏的变 化范围也就愈大。

浏览3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