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竞争。这是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它是 在运动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技术水平等进行分 析和对参赛运动员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产生的。在分析比较 中,不同的运动员会产生不同的竞争状态。比如,初次参加, 比赛或以前比赛成绩不佳的运动员y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自 我感觉良好,决心在比赛中争取好成绩;在以往比赛中取得 较好成绩的运动员y在自我评价后信心十足,决心超越自己 以往的成绩,争取名列前茅;在以往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运 动员,在进行“敌”我态势分析后,对于取得最佳成绩胸有 成竹,决心创造优异成绩,夺取冠军。总之,比赛中运动员 竞争情绪状态,对于调动运动员的潜力,发挥最佳技术水. 平,创造优异成绩有重要意义。其三、适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一种深刻而高级的 社会情感。在比赛中运动员体验到自己不只是代表个人而是 代表集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统一的,个人的荣誉、 和集体的荣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为集体创造优 异成绩的荣誉感,为发扬光大中华武术的责任感。这样,在 比赛中就能全神贯注,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战胜对手,创造 最佳成绩为集体争光。其四、情绪压抑。由于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不充分,或赛中情况突然变化,比如,赛中出现失误、错忘 动作、或动作不稳定,或遇裁判不公等,成绩不理想。下场 后心理老想着前面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自我解脱,越想 越敝气,而不是考虑前面比赛为什么会出问题,如何争取以 后几项比赛的胜利。这是一种消极情绪,不利于比赛任务的 完成,要注意防止和调控。影响武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 外界刺激因素和自身内在因素。外界剌激因素是指通过运动员的感官,在比赛中从外部 获得的各种信息,直接影响其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比赛任务、规模程度。实践表明,比赛任务的压力越 大,比赛规模越大,运动员在比赛中紧张程度也就越大,情 绪变化起伏也越大。比赛准备情况。包括技术准备、心理准备(适应比赛环 境、条件、场地'器械、裁判等)和身体准备(保证足够的睡眠、 伤病的治疗等)。一般说来,运动员赛前准备越充分,赛中情 绪就越稳定:赛前准备不足,心虚胆怯,赛中情绪波动就越大。对手实力。通常比赛中对手的实力越强、彼此水平越 接近,势均力敌,比赛激烈,局势变化大,则运动员紧张程 度就越大,越容易引起情绪的变化。观众的态度。实践表明,观众越多,吵闹声越大,倾 向性越明显,运动员的情绪就越容易受影响。裁判的正误。裁判结果对运动员的情绪也有重要影 晌。裁判准确〉公正,运动员会产生满意、愉快的情绪体 验,表现出奋发向上的增力情绪。反之,裁判有偏向,误差 大,好比给运动员泼了一盆凉水,心里凉了半截,影响比赛 积极性。教练临场指导水平。教练临场指导水平越高,善于梃 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比赛中的问题进行 技术和战术指导,帮助运动员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运动员 就会激起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尽心尽意地投入比赛。反1 之,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好,或动作失误,教练. 就脸色难看,言语难听,甚至批评训斥,就会使运动员加重: 心理负荷,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后面的比赛。内在因素指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技术困 素等。具体有以下几点: 生理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主要指运动员内部生理过: 程的活动状态,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内环境的平衡以 及骨骼肌的紧张度等。如疲劳,伤病以及女运动员月经前热 等,都会引起情绪波动。认知因素的影响。认知因素来自大脑的各种中枢信 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参赛动机。对比赛有正确的认 识,任务明确,动机适中,情绪变化起伏就小,即使有变 化,也能运用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进行调节,并能激起深刻 的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去克服困难,争取好成绩。反一 之,对比赛缺乏正确的认识,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比赛中 情绪起伏就大一些,并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向困难屈服。二 是比赛信心。平时训练刻苦°技术熟练、有一定的参赛经广 验,对赛区的生活、气候、裁判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比: 赛形势有较好的了解,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积 极'的措施克服薄弱环节,对取得胜利充满信心,赛中情绪相 对稳定。反之,情绪波动起伏就大。三是回忆联想。对过去 成功经验的回想,会坚定取胜的信心,而对过去比赛失败情 景的联想,会在心理上投下阴影,产生想赢怕输的思想,由于 担心在比赛中失败,就会产生焦虑急躁情绪。气质类型的膨响。不同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 现的情绪状态是不同的。人的气质有“多血质”、“胆汁 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与其相适应的神 经类型是:“多血质”属于“活泼型”,“胆汁质”属于 “兴奋型”,“粘液质”属于“安静型”,“抑郁质”属于 “抑制型”。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变化是不 一样的。例如“活泼型”的运动员,机敏灵活,精力充沛, 注意力受客观因素影响容易转移,情绪变化大3 “兴奋型” 的运动员,热情敏捷,大胆果断,但好激动、易急躁;“安 静型”的运动员,情绪稳定、信心足,善于自我调节,比赛 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比较内向:“抑制型”的运动 员,情绪发生慢而强.体验深沉,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刺激, 疑虑重重,情绪易消沉。意志品质,性格特征的彩响。武术运动员在个性心理 特征方面,不仅要有良好的神经类型,而且要具有坚强的意 志品质,顽强、机敏、灵活的性格特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以振奋、自信的积极增力情绪克服困难,夺取比赛的胜利。 如果运动员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较差,在比赛中遇到不利条 件或挫折时,就会产生恐惧,消沉、丧失信心等消极情绪, 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技术水平发挥情况的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比较好,成绩优异,情绪也就高涨而稳定。如果在比赛中技 术发挥不理想,甚至有失误现象,情绪就会低落。在现代武术教学训练和武术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消耗 巨大的身体能量,而且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必须具有武 术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在教 学训练中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比赛中才能取得优异的成 绩。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训练,促进运动 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武术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 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并学会调节控制心 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在武术教学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是至 关重要的,而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素质训练水平的提 高,又依赖于人的心理因素。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顺利完成艰巨的教学训练任务。因此,在教学训练中,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提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 义。所谓心理品质是指心理过程(知,情、意)的动力特征 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等)。培养武术运动员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认知心理品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武术运动员的认知心理品质对其掌握武术运动技术的快7 慢和动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重视.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运动知觉能力。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各界事 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人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 客体运动知觉,如在练习散打,太极拳推手等项目中,运动 员对对方招势动作的反映,就属于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 身状态的反映则属于主体运动知觉。如运动员在套路练习并 对运动路线展转曲折等运动形态的知觉;对自身运动范围, 手腿摆动大小等运动幅度的知觉;对冲拳、踢腿等动作的黑 力和速度知觉等等都属于主体运动知觉。正确的运动知觉是一 掌握武术套路动作重要的心理因素。

浏览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