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政(?一前397 ),魏国貌邑深进里(今河南省济源市貌城镇南)人。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 侠士为自己刺杀侠累报仇。后闻听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 在市场做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强。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居 所,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 坚持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 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 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处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 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其报仇。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当时侠累正坐在府堂上,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 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 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 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 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辨认者。聂政姐聂斐闻听消息,即 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他必报其知遇之恩, 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确认是聂政后。聂晏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较 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当时有好心者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 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 辨认呀? ”聂妾回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 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 恩怎可不报! 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 人辨认出来牵连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话说 完,聂美长呼三声“天! ”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弟忠姐烈,侠义之气 不仅表现在聂政身上,而且也表现在聂斐身上。
重承诺、守信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侠义英雄是武林中人崇拜的偶 像与追求的人生目标,见义勇为是武林中人显示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重要方 式。而侠之大者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即武德内涵深层最宝贵的爱国情节。 春秋战国时的武侠,给后人以深刻的影响,他们的人格品质为后世不断颂 扬,为人们所景仰,他们的言行举止成为许多后人模仿的榜样,“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上,不少朝廷的文官武将有着深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大是大非面 前,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他们都会舍身为国,义无反顾,用鲜血和生命去 奏响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乐章。下面仅选取几例,让我们去感受爱国志士 们泣天地、动鬼神的民族精神。
颜杲卿断舌仍骂贼:天宝十五年(756 )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在 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带),城内兵员短少,寡不敌众,御敌物资全部用完。 正月八日,城池陷落,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被叛军俘获,送到东都洛 -阳。安禄山见了颜杲卿,当面斥责他说:“从前是我把你从范阳户曹任上奏 请为判官,于是你得以任光禄、太常二丞,又让你代理常山太守,我什么事 有负于你而使你背叛我? ”颜杲卿怒目而视对答道:“我家世代为唐朝大臣, 永远信守忠义,即使得你奏请得官,难道还应跟着你反叛吗?况且你本是营 州一个牧羊的羯族奴隶,因窃取皇帝的恩宠,才有今天,天子又有什么事有 负于你而你竟反叛朝廷呢? ”安禄山非常愤怒,命人把颜杲卿绑在天津桥柱 上,肢解他并吃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叛贼割断了他的舌头,说:“看 你还能骂吗?"颜杲卿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死去,时年65岁。这天,颜杲 卿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及袁履谦,都被截去了手脚,叛将何千年的弟弟在 旁边,他们便含血喷他的脸,于是又被更为残忍地施行碎割,过路的人见了 都为之流泪。
月空抗倭血洒松江: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倭寇侵 扰,倭寇烧杀抢掠,荼毒百姓。武备松弛的明朝军队难以应敌,朝廷于是征 调各地乡兵。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 檄,御倭于松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武,持铁棒击杀倭甚众,皆战死。” 在战斗中,僧兵英勇作战,给予倭寇沉重打击,后因寡不敌众,月明和尚等 武僧全部壮烈牺牲。
史可法战死扬州城:清兵围扬州,清军主帅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遭 到严词拒绝。扬州城破,史可法欲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簇拥着他下城 楼,他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顾诚 在《南明史》中评价道:“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 气节。”
颜杲卿、颜诞、颜诩、袁履谦、张巡、岳飞、文天祥、月空和尚、史可 法等,他们这种舍身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彪炳青史,激励后人。
我们再将历史的镜头切换到近代那场惨烈的抗日战争岁月里,从白山黑 水到南方椰林,有多少中华儿女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不畏强暴、抗击侵 略的悲壮篇章。在15年的抗战史中,有抗联的艰苦卓绝,有八女投江的不 屈,有狼牙山壮士的无畏,有淞沪抗战、血战台儿庄的英勇,也有激战长空 中国雄鹰的壮烈,等等。纪录片《冲天》以1937—1945年中国对日寇的全 面抗战为大背景,展现中国空军这群年轻人的爱国精神。就是那么一群平均 年龄20岁的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又准备着明 天起飞。他们战斗在云霄,生死一瞬间。他们必须无所畏惧,也必须勇往直 前。其中有两段故事感人至深。一段是国军飞行员飞机中弹后,撞向敌机与 之同归于尽,国军烈士的妹妹给日军殒命飞行员的未婚妻写信。字里行间没 有憎恨和咒骂,只有同情和惋惜。另一段是国军飞行员避开海上日军封锁直 奔东京,这是日本领空首次遭遇中国战机,远比美军空袭东京更早,日本上 下大为震惊。可是国军飞机投下的不是弹药,而是一张张“号召和平,停止 战争”的宣传单。舍身赴死只为宣传和平,这正是中国军人尚武精神的真实 写照,与日寇的重庆大轰炸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历史会记住这群抵抗侵略,为国捐躯的英烈:杨靖宇、赵一曼、张自 忠、王铭章、戴安澜、范筑先、高志航等,他们这群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长 河中的一颗颗明星,正是因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亡紧紧地连在一 起,才创造了辉煌,铸就了永恒。今天,我们同样应有“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兴旺繁荣而奉献毕生。
第五节答嫉恶精神
嫉恶,就是憎恨坏人坏事。习惯上人们常用成语嫉恶如仇来表达。嫉 恶如仇出自《旧唐书•孔纬传》:“纬器志方雅,嫉恶如» ( W,同仇)。” 清-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盒随笔•蔡木龛》中做了诠释:“(翁)嫉恶如仇, 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就是对坏人坏事深恶痛绝,见之必出手相 惩的意思。这作为武术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被历代武术家所推崇、 遵守。
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记载,王征南“岁暮独行,遇营兵七八人, 挽之负重。征南苦辞求免,不听。征南至桥上,弃其负,营兵拔刀拟(比 划,作砍的样子)之,征南手格,而营兵自掷仆地,铿然刀堕。如是者数 人,最后取其刀投之井中。营兵索缓出刀,而征南之去远矣”,对蛮不讲理 的“营兵”出手相惩。王征南( 1617—1669),名来咸,字征南。早年从 军,以“七矢破的,补临山把总”,因“屡立战功”,官至“都督佥事副总 兵”。由于参与反清复明,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气他一生 收徒极严,四明内家拳的真髓只授予了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王征南“凡搏 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有恶少侮之者,为征南 所击,其人数日不溺,踵门谢过,乃得如故”(《王征南墓志铭》)。他精于内 功点穴之术,这就是他用点穴法来惩治胡作非为的恶少。“征南任侠,尝为 人报仇,然激于不平而后为之。有与征南久故者,致金以懿其弟,征南毅然 绝之曰:此以禽兽待我也。”王征南非常有正义感,明辨是非,不为不仁不 义的事所左右。
浏览2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