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中侠者
少林寺地处河南省嵩山脚下,又以 少林拳法名扬天下。少林寺和尚习武的 传统由来已久。嵩山地处中原腹地,紧 傍九朝古都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 喉,辕关是秦汉八大关之一,是扼守古 都洛阳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 争之地。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皇家敕建大寺少 林,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 大。为了保证皇家寺院财产的安全和佛 法的尊严,僧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习武强 身。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的常备 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 兵,以保护寺院,免遭战乱的破坏,国 家也经常调用武僧,武功就成了一种护 国的技艺。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 武术发源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少林 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 地位,是少林武术达到极高水平的一个 重要因素。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 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 家出入、强人会集的所在。
从唐朝以来,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 风,以拳棍之术闻名于世。
少林武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一套少林拳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结构 严谨,攻防兼备,运动形式尤为特 别,为“拳打一条线”,出拳方式则 是滚出滚入。
拳是少林功夫的基础,早期的拳法 是以实战搏击为主,明末拳法大师留下 的拳经是现存少林寺拳法最早的套路。 少林拳出手接招始终保持在一条声:线 上,其原因就在于能在瞬间以极大的速
度、最大的力量产生最佳的打击效果, 因此享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盛誉。
少林功夫动作的设计和功夫的组合 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人体医学知识基础 上的,讲究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神形 兼备,极大地发挥了人体内在的潜能。
在传统武学中,人体有九个禁忌部 位,如眼睛、咽喉、裆部等,均不能受 丝毫打击。但少林武功中却有一项铁裆 功,此功练成后,甚至可以绑上绳子拉 动石碾,即使用棍棒击打也毫无损伤。
但据说这些铁裆功是专供上年纪的老人 练的,小孩不能也不该练。当然,身为 出家人的武僧没有俗人传宗接代的顾 忌,练此功也无妨。
像铁裆功、铁头功都属于世间流传
少林七十二艺:1.铁臂功2.排打功3.铁扫帚功4.足射功5.腿踢功6 .铜砂掌7.蛇行术(螟蚣跳)8.提千斤9.罗汉功10.铁头功11.四段功12. 铁布衫功13.双锁功14.上罐功15.石锁功16.铁珠袋17.千斤闸18.鞭劲 法19.分水功20.玉带功21.鹰翼功22.跳跃法23.霸王肘24. 一指金刚法 25.拔钉功26. 一指禅功27.石桩功28.金钟罩29.铁牛功30.旋风掌31. 卧虎功32.拔山功33.合盘掌‘34.推山掌35.踢桩功36.鹰爪功37.斩魔剑 38.玄空拳39.金砂掌40.铁砂掌41.飞行功42.枪刀不入法43.五毒追砂 掌44:飞檐走壁法45. 一线穿46.穿纵术47.金铲指48.揭谛功49.梅花桩 50.捻花功51.螳螂爪52.跑板功53.闪战法54.金刀换掌功55.轻身术56 .铁膝功57.陆地飞行术58.穿窗功59.泅水术60.点石功61.琵卷功62. 柔骨功63.壁虎游墙术64.门裆功65.翻腾术66.布袋功67.蛤蟆,68.千 层纸功69.弹子拳70.锁指功71.追风掌功72.软玄功
的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但据少林僧人 所说,少林绝技实际并不止七十二艺, 现今已知的就有一百二十余种。二枪刺 喉更是绝技中的绝技。
二枪刺喉属于少林硬气功,武僧在 两支尖利的钢枪顶住咽喉的情况下运足 体内的真气,使身体能够抗击铁锤的打 击,甚至能够推动一辆大巴车。此功练 成后便可以“空手入白刃”。
铁砂掌与上述少林绝技一样均属硬 气功,练铁砂掌,练的是将手往沙子里 面插的功夫,在此之前,练功之人先要
“二龙戏珠”,叉人咽喉则可以扣断动 脉。二指禅也属于少林神功,练习此功 至少需要5年到8年的时间,练成之日, 指如钢钩。
护国圣僧
少林寺历代受皇家重视,受皇家保 护,每日为国家祈祷,为众生祈祷,扮 演的是护国寺院的角色。历史上,少林从用手插米开始,再后来练插豆子,最 后才是插沙子。练成之后可以成就“二 指禅功”,用两根手指点地,支撑起全 身的力量倒立过来。这种功夫如果用于 点穴,功夫更是厉害,叉人眼睛叫做
少林寺十三棍僧: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
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 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
叔侄二人终日东征西战,民不聊生。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
地,住着十三位武僧: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场,寺僧昙宗、普惠、明 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一日,智守偶获“秦王之 印”(秦王即李世民)玉印。十三武僧认为唐王李渊父子治军有道,对百姓秋毫 无犯,顺应天理民情,而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 属靠贼。他们在司马赵孝宰等配合下进入洛阳设法搭救出 李世民,生擒王仁则,交还玉印后便返回柏谷庄。李世民 登基后,下令将柏谷屯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赐给少林 寺,封昙宗为大将军,而其他十二武僧因不愿做官,自 此云游四方。
自唐朝十三棍僧救唐王起,少林寺僧人 就踏上了为国为民平乱保平安的绵长道 路。历史上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协助 朝廷征调,参与戍边战争,屡建功勋, 武僧们为此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年年大举入侵 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到处烧杀抢掠,洗 劫滨海城镇,使百姓生命财产遭受的损 失难以计数。国难当头之际,时任少林 寺住持的小山和尚曾数次派遣少林僧兵 到沿海协助戚继光抗击倭寇。
在小山和尚出寺之前,明朝抗击 外族倭寇入侵的第一批少林和尚以边灯 和尚为首。边灯和尚初战带领三十多个 武僧出征,倭寇眼见来的是一些吃斋念 佛的出家人,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却 不知武僧们的金戈铁棒是何等威猛,不 知道棍是少林功夫中最负盛名的功夫之 一,早在少林武术形成之初,僧人手中 的武器就是棍。结果倭寇们被武僧们一 棒子打下去就碎了头,烂了背,一棒子 打下去就断了胳膊,痛了腿。于是,少
自唐朝十三棍僧救唐王起,少林寺僧人 就踏上了为国为民平乱保平安的绵长道 路。历史上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协助 朝廷征调,参与戍边战争,屡建功勋, 武僧们为此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年年大举入侵 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到处烧杀抢掠,洗 劫滨海城镇,使百姓生命财产遭受的损 失难以计数。国难当头之际,时任少林 寺住持的小山和尚曾数次派遣少林僧兵 到沿海协助戚继光抗击倭寇。
在小山和尚出寺之前,明朝抗击 外族倭寇入侵的第一批少林和尚以边灯 和尚为首。边灯和尚初战带领三十多个 武僧出征,倭寇眼见来的是一些吃斋念 佛的出家人,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却 不知武僧们的金戈铁棒是何等威猛,不 知道棍是少林功夫中最负盛名的功夫之 一,早在少林武术形成之初,僧人手中 的武器就是棍。结果倭寇们被武僧们一 棒子打下去就碎了头,烂了背,一棒子 打下去就断了胳膊,痛了腿。于是,少
林武僧顺利取得第一役的全胜。明代僧 兵的铁棍也因参与抗击倭寇、保卫边关 等多次战役而威震天下。
失败的倭寇却并未就此罢手,依然 屡次骚扰进犯,嘉靖皇帝便下旨派少林 寺住持武僧小山和尚御敌平乱。小山和 尚文武全才,三次挂帅镇边。与武僧多 次交手的倭寇也渐渐学得聪明起来,不
再赤手空拳地与武僧周旋,而拿起了倭 刀。虽然武僧依然在交锋中占据上风, 但取胜已然不易。小山和尚就针对倭刀 的特点和弱点发明了三股叉,取代简单 的长棍。三股叉的特点是倭刀砍过来后 可以用叉部去挡刀,挡住后,刀就只能 受三股叉的拨撩所制动弹不得,这时 候,将叉顺刀向对方手部推下去,对方
小山和尚:明朝初年,日本海盗猖獗,朝廷出兵剿倭,难以平息贼寇。世宗 皇帝无奈,诏降少林寺,命小山禅师亲率武僧出兵平寇。小山禅师接旨后,即令 报时僧鸣钟聚众,挑兵选将。前来催战的朝廷使臣问他:“不知禅师打算出兵几 许? ”小山答:“五十僧兵足矣。”使臣哈哈大笑,摇头说:“官军万众,兵强 马壮,兵器精良,征战数次,尚未能平息倭寇,区区五十棍僧,能顶何事? ”小 山禅师胸有成竹地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我虽五十僧众,个个都是英雄虎 胆,敢上九天揽月,敢入深山擒虎,武艺高强,胜敌千军万马。”小山禅师率5。 名武僧,出其不意地向倭寇发起猛攻。不到一个时辰,敌寇便尸横遍野,残敌狼 狈逃窜。少林僧兵一直把敌寇追杀到海边,大获全胜。少林僧兵平倭有功,受到 嘉靖皇帝的封赐,特为其在少林寺山门前挂立双旗杆和东西牌坊,在中华历史上 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浏览3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