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功的出现

气功和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两朵姐妹花,不仅都有着数千

年的悠久历史,而且这一对姐妹项目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更相互影 响与渗透。特别是武术,很早便吸收了导引行气的某些功法,把 气功与技击结合起来发展出了武术内功,成为武术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武术内功或称“硬气功”,是气功在练武中的特殊运用, 即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少林武术发展至清代,逐 步形成了少林内功,与少林拳术及少林器械共同组成了少林武术 的完整体系。

从《少林衣钵》这一乾隆时期的古谱看,少林练内功至少在 清初即已开始,少林内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少林武功的技击 性。这本书的第四卷题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序言说清初少 林内功功法为“十八罗汉功”,也称“罗汉短打或罗汉行功”。 此书标明为“升霄道人重集”。据此序言,升霄道人是卢乡(今 山东荣阳西北)云花观道士,曾习武于少林寺,得少林福居禅师 所传罗汉行功短打,并据自己休会注释绘图成谱。这本《绘象罗 汉行功全谱》,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也是较完备的少林内功。

《绘象罗汉行功全谱》有十八段,它们的名称是:仙人拱手、 霸王举鼎、左右插花、枯树盘根、夜叉探海、推窗亮格、韦陀献 柞、老僧入禅、铁牛耕地、青龙摆尾、左右骗马、燕子绰水、虎 蹄人身、陈传大困、父子三请礼、鲤鱼打挺、张辽献袍、金钩挂 玉瓶。这十八段每段各有四至五势,少数二式,按势绘图,图上 详注行功呼吸动作口诀。全谱十八段共六十九势,有图六十九幅, 行功口诀要领六十九首。此十八段较之清咸丰年间主祖源从少林 寺得到的《内功图》(目前已流行多种版本)内容丰富得多,功 法口诀要领要详尽得多。初步考察,此少林十八段六十九势内功, 未见其他古代典籍,可能全是少林佛门多年创造积累的功法。此 内功图谱在乾隆年间的整理,表明至迟清初少林已开始练内功, 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积累,至乾隆时期,少林内功趋于成熟,形 成了一套完整而详尽的内练功法。

《绘象罗汉行功全谱》中还讲到一些依据中医经络及子午流 注等学说创造的点穴法。少林创造点穴之法是为了暂时制伏对手, 充满人道精神。谱中,还附有道教内丹修炼的《内观图》及用功 行气要诀,表明少林内功吸取了道教内丹修炼(气功)的一些理 论与方法。佛教与道教、医家与兵家、武术与气功等,它们都是 中华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子系统,这些个别的系统有着共同的文 化母体,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彼此渗透、交融,相互吸取,乃 是一种必然。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与角度共同 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与优点,进而代表中华文化。少林武术内功 正因为在形成中吸取了医家、道家的理论与技术才发展成有独特 个性的优秀的武术内功。

作为一个庞大的武术系统,少林也分生出很多支派,有“三 大家”、“四大门”之说。“三大家”是红家少林、孔家少林、 俞家少林,“四大门”是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驮门。又如六合、八极、劈挂,通臂、太祖、燕青、华拳、查拳、弥宗、 动力、明堂,沙脚、戳脚、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 咏春等,也大多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

如今,少林已经超越了武功层面,成为了文化层面的一个东 西,最显著的就是少林武术门派和武侠文化的关系。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无人可以穷尽,是天下最大的武学宝库, 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当着“道义”的维护者、裁判者和 领头羊的角色。由少林的起源传说,产生了一批武侠文艺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述说了隋唐 之际“十三棍僧救唐王”及少林开始发扬光大的传说。关于达摩 创少林及历代高僧为少林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也有一些武侠文 艺作品加以反映。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御外侮方面,充当着重要 角色,少林曾有过抗倭的壮烈事迹,到清代据说又从事“反清复 明”的秘密活动,由这里产生了关于少林的武侠文化传说。明代 抗倭名将俞大猷据说与少林大有关系,洪门天地会传说源出少林, 文艺作品里又出现了似少林俗家弟子为题材的“方世玉系列”等。

巍巍嵩山,古刹少林,千百年来以其博大的胸襟与禅宗祖庭 的地位孕育了名震中外的少林武术。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自其产生发展至今,已有1500多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少林武术逐步吸收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少林精神、哲学智慧和特有的 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宝 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上少林武术已成为中国人特有思维 方式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模式。

屡建奇功的少林武僧,由于少林寺武功功夫过硬,实战意义强,所以历代都有武艺 精通的名僧出现。

一、十三和尚救唐王

隋末,唐武德年间,以昙宗为首的少林寺13个高强武僧, 因在救驾秦王李世民的战斗中,立有特大功勋,皇上封昙宗为大 将军,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 二、福裕追封晋国公


据《登封县志》载,元朝初年,少林寺主持福裕大和尚曾为 河南九州提督,因保国有功,圆寂后,被元世祖赐“光祖正发” 之号,后又追封为晋国公。少林寺现存碑刻可考。

三、紧哪罗王御红巾

据《说嵩》记载:“元至正初,忽有一僧至少林,蓬头裸背、 跣足,只著单禅,在厨中作务数年,殷勤负薪执爨,朝暮寡言, 暇则闭目打坐,人皆异之,莫晓其姓名。至正一年辛卯三月 二十六日,颖州红巾率众突至少林,欲行抢掠。此僧手持一火棍 而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巾众惊怖而遁。僧大叫日:‘吾乃紧哪罗王是也’。言迄遂没。人始知为菩萨化身也。众感其德, 塑像寺中,供奉敬之,并以‘威镇少室三千里,能抗巾家百万兵' 的对联,贴至紧哪罗王佛像两侧,以示崇意。”

四、月空和尚抗击海盗

明朝中叶,倭寇作乱。东南沿海一带,百姓常受侵袭和骚扰。 嘉靖三十二年,千里沿海,寇侵猖獗,时遭洗劫,两广总督,万 表上书皇上,要求兵援。明皇朝招募义勇,圣旨少林寺僧平寇。 少林寺月空和尚,奉命应招,带领三十多名武艺高强的武僧,奔 赴松江前线。在战斗中,他们个个英勇无比,奋不顾身,以金戈 铁棒,横扫疆场,击毙很多倭寇,屡立战功。后因寡不敌众,误 中埋伏,全部壮烈牺牲。少林寺僧在保明抗倭的卫国战斗中,写 下了可歌可泣的史篇。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明朝皇上在福建泉 州九莲山建立南少林寺,以作永久怀念。

五、小山和尚三次应招讨帅印明代的小山和尚,是个武艺超群、智勇兼备之人。为保大明 江山,他曾三次“受御命”挂帅出征,平服倭寇,屡立战功。曾 受到嘉靖皇帝的封功嘉奖,并为他在少林寺山门前立了石狮子, 竖起了双旗杆。

六、边澄和尚出征倭寇

明正德年间,少林火头僧边澄和尚,出征倭寇,临危不惧, 用绝技击败了重围之险,致使众寇惊魂不定,四散逃命,不敢击战。

七、明代平倭名僧征战有功胜过唐代少林武僧应征平寇的法名,据郑若曾《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认为,嘉靖御倭僧兵法名可考者有:孤舟、天真、天池、天 员、月空、无极、了心、彻空、一峰、元真10人。又如《倭变志》 认为,御冠僧兵法名可考者有:大造化、月空、天池、一舟、玉田、 太虚、性空、东明、古泉、大用、碧溪、智携、大有、西堂、天移、 古峰、了心、彻空、一峰、真元20人。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 个外家武功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拳术, 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术流传民间。同时, 少林还在各地创立分院,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莆田九连山少林寺 分院(即南少林)以来,元代富裕禅师在外蒙和林(今蒙古国前
杭爱省哈拉和林)、天津蓟县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 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 一共是10座少林寺,这就把少林功夫传到了全国。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大有关系,就连武当和峨眉的开 派传说,也有源自少林的说法。

浏览4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