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功的出现
气功和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两朵姐妹花,不仅都有着数千
年的悠久历史,而且这一对姐妹项目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更相互影 响与渗透。特别是武术,很早便吸收了导引行气的某些功法,把 气功与技击结合起来发展出了武术内功,成为武术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武术内功或称“硬气功”,是气功在练武中的特殊运用, 即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少林武术发展至清代,逐 步形成了少林内功,与少林拳术及少林器械共同组成了少林武术 的完整体系。
从《少林衣钵》这一乾隆时期的古谱看,少林练内功至少在 清初即已开始,少林内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少林武功的技击 性。这本书的第四卷题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序言说清初少 林内功功法为“十八罗汉功”,也称“罗汉短打或罗汉行功”。 此书标明为“升霄道人重集”。据此序言,升霄道人是卢乡(今 山东荣阳西北)云花观道士,曾习武于少林寺,得少林福居禅师 所传罗汉行功短打,并据自己休会注释绘图成谱。这本《绘象罗 汉行功全谱》,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也是较完备的少林内功。
《绘象罗汉行功全谱》有十八段,它们的名称是:仙人拱手、 霸王举鼎、左右插花、枯树盘根、夜叉探海、推窗亮格、韦陀献 柞、老僧入禅、铁牛耕地、青龙摆尾、左右骗马、燕子绰水、虎 蹄人身、陈传大困、父子三请礼、鲤鱼打挺、张辽献袍、金钩挂 玉瓶。这十八段每段各有四至五势,少数二式,按势绘图,图上 详注行功呼吸动作口诀。全谱十八段共六十九势,有图六十九幅, 行功口诀要领六十九首。此十八段较之清咸丰年间主祖源从少林 寺得到的《内功图》(目前已流行多种版本)内容丰富得多,功 法口诀要领要详尽得多。初步考察,此少林十八段六十九势内功, 未见其他古代典籍,可能全是少林佛门多年创造积累的功法。此 内功图谱在乾隆年间的整理,表明至迟清初少林已开始练内功, 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积累,至乾隆时期,少林内功趋于成熟,形 成了一套完整而详尽的内练功法。
《绘象罗汉行功全谱》中还讲到一些依据中医经络及子午流 注等学说创造的点穴法。少林创造点穴之法是为了暂时制伏对手, 充满人道精神。谱中,还附有道教内丹修炼的《内观图》及用功 行气要诀,表明少林内功吸取了道教内丹修炼(气功)的一些理 论与方法。佛教与道教、医家与兵家、武术与气功等,它们都是 中华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子系统,这些个别的系统有着共同的文 化母体,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彼此渗透、交融,相互吸取,乃 是一种必然。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与角度共同 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与优点,进而代表中华文化。少林武术内功 正因为在形成中吸取了医家、道家的理论与技术才发展成有独特 个性的优秀的武术内功。
作为一个庞大的武术系统,少林也分生出很多支派,有“三 大家”、“四大门”之说。“三大家”是红家少林、孔家少林、 俞家少林,“四大门”是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驮门。又如六合、八极、劈挂,通臂、太祖、燕青、华拳、查拳、弥宗、 动力、明堂,沙脚、戳脚、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 咏春等,也大多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
如今,少林已经超越了武功层面,成为了文化层面的一个东 西,最显著的就是少林武术门派和武侠文化的关系。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无人可以穷尽,是天下最大的武学宝库, 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当着“道义”的维护者、裁判者和 领头羊的角色。由少林的起源传说,产生了一批武侠文艺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述说了隋唐 之际“十三棍僧救唐王”及少林开始发扬光大的传说。关于达摩 创少林及历代高僧为少林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也有一些武侠文 艺作品加以反映。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御外侮方面,充当着重要 角色,少林曾有过抗倭的壮烈事迹,到清代据说又从事“反清复 明”的秘密活动,由这里产生了关于少林的武侠文化传说。明代 抗倭名将俞大猷据说与少林大有关系,洪门天地会传说源出少林, 文艺作品里又出现了似少林俗家弟子为题材的“方世玉系列”等。
巍巍嵩山,古刹少林,千百年来以其博大的胸襟与禅宗祖庭 的地位孕育了名震中外的少林武术。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自其产生发展至今,已有1500多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少林武术逐步吸收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少林精神、哲学智慧和特有的 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宝 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上少林武术已成为中国人特有思维 方式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模式。
屡建奇功的少林武僧,由于少林寺武功功夫过硬,实战意义强,所以历代都有武艺 精通的名僧出现。
一、十三和尚救唐王
隋末,唐武德年间,以昙宗为首的少林寺13个高强武僧, 因在救驾秦王李世民的战斗中,立有特大功勋,皇上封昙宗为大 将军,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浏览4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