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热”的国际化 势头不断升温,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公元前551 -479)作为儒学的创立者,其核心思想集中于“忠恕之道”或“中庸之道”,也就 是今天的“理想主义”、“和谐友善”。这些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 而且影响到国外。其中国外孔子学院的凸起,方显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我 国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在国外培养汉语教师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计划,拟 协助各国建立1〇〇所孔子学院。先后在美国、瑞典、日本、韩国、肯尼亚、 德国等国家办起了孔子学院,仅一年时间在五大洲已开办了 26所,可谓办 院迅速。到2009年底,已在8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 282个孔子学院,孔 子学堂若干。而到2011年底,已扩展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并建 立了 353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学堂。在启动计划后,就有武术人士 呼吁“孔子学院如果把武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传授武术功夫,而且可以 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和知识”。《五年过后的今天,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 孔子学院应适当设置武术课程,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那么,儒家又是如何看待“止戈为武”的呢?孔子认为“唯礼是从”, 强调“宗法伦理道德”。只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安于既定的政治秩序,上 下都注意伦理修养,并从“仁爱”出发,做到“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等等,社会便会充满着“仁爱”,于 是“止戈为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又想到道家又是怎样对待 “止戈为武”问题的,老子是从“道法自然”出发,揭示了“柔弱胜刚强” 的规律。老子的德治与孔子是有区别的,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无为”。一 方面要做到“绝杀弃智”,另一方面要杜绝“法令滋张'只有这样才能做 到顺应民意,推进社会,实现“德治”。老子思想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的百花争鸣,使得各学派在“止戈为武”问题上发表了不同见解,以至于 影响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最终完成了统一中 国的目标,也使得武术、兵法标榜青史,万古流传此时也不禁要问:孔子学院何其多?为何没有老子学院? 2010年全国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提交 了一份“关于在海外设立老子学院”的提案。“我们不仅需要像‘孔子学 院’这样的汉语学府,还应建立推广中国文化生活的学府,抓住与日常生 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切实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更深人地向海外 传播。”据鹿邑县老子文化中心主任陈大明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 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学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而排 在第二位的就是《道德经》。他还说“在西方,老子比孔子更具影响力。老 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在西方更受尊重,它体现的是一种普世 价值与终极关怀,能被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皮肤、不同语言的人所 接受。”在欧洲有一种时尚,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士,将新版的《道 德经》作为新婚贺礼。可见影响深刻。
在中国“老子学院”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在2009年9月世界上第一所 “老子学院”在澳大利亚悉尼正式成立,目的是向中外人士推介博大精深的 中国文化,播撒老子和谐发展理念的种子。预计鹿邑县的“老子学院”是 多功能一体的文化中心。向海外实施武术段位制中国武术协会推广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是普及武术,满足全民健身 需要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普及武术的一种手段,实施十余年,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为保持武术段位制在国际化发展中考评标准的一致性,出台了 《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的“海外要求”,其中有:有关海外武术传习 人和爱好者考取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管理工作统一由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办 公室负责。各地武术组织在开展涉外武术培训、比赛等活动时,如拟结舍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内容开展段位活动,可向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 办公室申请。中国武术协会将批准具备相关条件的单位承办这类活动。要 想做好这项系统工作,至少需要完成三项任务:一要充分发挥各国武术组 织的作用。目前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加入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各种国际武术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广武术段位制同样要靠 这些组织。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有些武术组织还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国家 或地区的整个武术界,它游离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武术协会之外,这直接 影响到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和普及。二要选派武术专家和评委巡回指 导。中国武术协会应积极协调和帮助各国武术组织做好段位制的技术培训 和考评员培训,要使参与培训的人员学懂《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中的相 应规定。中国武术协会将向涉外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教材、软件等支持, 并配合远程培训。若可能将武术赛事与段位制宣传呈现在国际奥委会比较 重视的电视网(EBS、ESPN、STARTV)上加以宣传。2012年6月,中国第 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在“神舟九号”上秀了3分钟的太极拳,可谓是意义非 凡,传播到世界各地,“地球人都知道”。据行家预计:近期内,很可能在 一定范围掀起一股新一轮的太极热潮。可见,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力 度。三要推进“国际武术联合会武术段位制”草案的出台。中国武术研究 院受国际武联的委托,正在筹备和起草“草案”,“草案”是以我国实施段 位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并考虑到国际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拟定 的。它的尽早实施,可以满足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参与段位制考试、晋升 武术段位等级的需求。
综上所述,武术之所以称之为“武术文化”,这是以它的丰富文化内涵 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为根基的,丰富文化内涵是以东方儒学为统领的,而鲜 明文化特征是以历史演进为标志的,并经过了武术萌芽时期的“混沌”状 态;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离”状态,以及唐代武举制以来的“兼容”状态。 以此构成武术文化的基本形态,即以攻防技击为本质,以分类形式为中介, 以独特功能为外显。历史地看,先文德而后武力构成了武当武术起源的诱 因,而文事与武备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安全的双刃剑,文武兼备则是 唐代以来形成的武术文化理想样式。在武术文化不断国际化的今天,采取 以武术塑造“中国形象”;在孔子学院增设武术课程;向海外实施武术段位 制等多项推广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浏览2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