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刀套路练习,要求身法协调一致,刀法步法密切配合,“单刀看 手,双刀看走”之说,强调了练习双刀时步法的重要性。双刀有刀如流 水、步法如飞、缠头裹脑、快速有力、气势磅礴、刚柔相济的风格。

太极双刀(34势)动作名称:全舞花朝阳、切三刀、一刀跃步、雁 别金翅、上三刀、孤雁出群、一刀朝阳、左插花、右插花、二刀朝阳、两刀蝴蝶戏水、一刀朝阳、左插花、右插花、二刀朝阳、二刀伏虎、一 刀朝阳、钟靖仗剑、古树盘根、翻身砍、一刀朝阳、左搅龙、右搅龙、 二刀朝阳、二刀转向、霸王举鼎、罗汉降龙、左右片刀、二刀朝阳、白 蛇吐信、左右扑刀、上步七星、下步跨虎、一刀下势。

说明:刀谱采自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武术教研室教材。陈正雷著《陈 氏太极拳械汇宗》为55势,他增加了双刀起势和双刀收势二势,将22势 左搅龙和25势右搅龙合为左右搅龙一势。

另外,陈家沟还广为流传太极双刀(24势),太极拳小架系多习 练之。

太极单剑(49势) 陈氏太极单剑,是太极功夫套路中短器械的 一种,也是最古老的器械套路之一。套路布局合理,衔接紧凑,剑法清 晰,以刺、劈、撩、挂、点、抹、托、架、扫、截、扎、推、化等剑 法,并结合太极拳舒展大方的身法,灵活稳健的步法,忽刚忽柔,忽隐 忽现,沾粘连随、腾闪折空的变化,真正体现出陈氏太极剑以身运剑, 连绵不断,缠绕回旋,蓄发相变,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特点,以及沾 粘不散,无孔不入,虚笼诈诱,变化莫测,屈伸往来,刚劲有力的技击 技法。以意导气,以气催身,劲贯剑梢,周身一致,圆转自然。拳谚 云:“练刀如猛虎,练剑如游龙。”故在练剑时如同练拳一样,运动如 56

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浑厚圆转,发劲如金狮抖毛,瞬息万变。 太极单剑(49势)动作名称:单剑起势、朝阳剑、仙人指路、青龙出水、护膝剑、闭门势、青龙出水、翻身下劈剑、青龙转身、斜飞势、展翅点头、拨草寻蛇、金鸡独立、仙人指路、盖拦势、古树盘根、饿虎扑食、青龙摆尾、倒卷肱、野马跳涧、白蛇吐信、乌龙摆尾、钟尴仗 剑、罗汉降龙、黑熊翻背、燕子啄泥、白蛇吐信、斜飞势、鹰熊斗智、 燕子啄泥、摘星换斗、海底捞月、仙人指路、凤凰点头、燕子啄泥、白蛇吐信、斜飞势、左托千斤、右托千斤、燕子啄泥、白猿献果、落花 势、上下斜刺、斜飞势、哪吒探海、怪蟒翻身、韦驮献杵、磨盘剑、单 剑收势。

说明:剑谱采自陈小旺《中国陈氏太极拳》、陈正雷《陈氏太极拳 械汇宗》,陈正雷首尾两势叫太极剑初势、太极剑还原。陈家沟太极拳 学校武术教研室教材无起势、收势二势,并将展翅点头分为凤凰展翅和 凤凰点头二势,上下斜刺分为上斜刺和下斜刺二势。陈立清《陈氏太极 拳小架》、陈沛菊陈氏太极小架网站均为48势,也都没有起、收二势, 招式名称大同小异,但顺序差异较大。

太极双剑(39势) 太极双剑是太极功夫器械套路中双兵器的一 种,套路中有各种刺、点、撩、挂等剑法,配合太极缠丝劲,动作灵活 多变,腕力突出。

太极双剑(39势)动作名称:落花流水朝阳剑、转身美女望月、 夜叉探海、黑熊翻背朝阳剑、转身凤凰双展翅、上三剑、古树盘根、日 套三环、黑熊翻背朝阳剑、左罗汉降龙、右罗汉降龙、转身蝴蝶戏水、 黑熊翻背朝阳剑、左罗汉降龙、右罗汉降龙、二郎担山、黑熊翻背朝阳 剑、钟帽仗剑、古树盘根、翻身下劈、黑熊翻背朝阳剑、左翻身下劈、 右翻身下劈、左罗汉降龙、翻身朝阳剑、霸王举鼎、护膝剑、白蛇吐 信、左凤凰双展翅、右凤凰双展翅、转身朝阳剑、连环刺虎、左右双手 剑、左盘龙、右卧虎、狮子滚绣球、美女纫针、拨云望日、怀中抱月。

说明:剑谱采自陈立清《陈氏太极拳小架》、陈沛菊“陈氏太极小 架”网站。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械汇宗》多“双剑起势”和“左右磨盘 剑”二势,无“美女纫针” 一势,少“左罗汉降龙” 一势。其中间顺序 略有差异。

太极十三枪(13势) 又称陈氏太极十三杆,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氏太极功夫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3米多长、尾部 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 威力无穷。它以劈、崩、点、穿、挑、拨、扫等枪法合以沾、缠、绞、 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方便灵活,机巧多 变,独具特点,是陈氏太极器械中的佼佼者。练习时要求:裆圆步稳, 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氏太极拳 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之爆发力,锻炼耐力及强度的 一种特有练习方法;是检验太极拳练习者裆、腰、臂力,周身结合,内 劲饱满程度的一种独特方法。

太极十三枪(13势)动作名称: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饿虎扑 食、拦路虎、斜披、横扫眉、井栏倒挂、中心如对(入碓)、俊鸟入 巢、面披背崩、拖一枪(拖杆)、黄龙三战竿(搅水)、怀中抱月。

说明:枪谱采自陈立清《陈氏太极拳小架》、陈沛菊“陈氏太极 小架”网站。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械汇宗》多“腰拦枪” 一势作为第5 势,将“斜披”和“横扫眉”合为“斜披横扫眉” 一势。

另外,太极二十四枪(24势)来源于杨门二十四枪。杨家枪被武 林公认为第一名枪,传说始于宋代。二十四枪势是杨家枪的枪法组合套 路,是现存最早的枪术套路。太极二十四枪对杨家枪法有所改良。

太极枪(77势) 亦名“梨花枪夹白猿棍”,是陈氏太极功夫器械 中备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它汇集枪、棍的特点,在实战应用中,既有枪扎功 一条线,又有棍打一大片的应击效用,结合陈氏太极拳中缠绕沾粘法,故称“陈氏太极枪” 此枪套路严密紧凑,风格特异,在太极拳协调身法的配合下,充分显示出枪、棍各具特色和相互为用的独到之处。它以 扎、拦、披、崩、扫、点、挑、劈、拨、架、绞、缠、刺等以及多种舞 花组成的独特用法,真正体现出梨花枪夹白猿棍在演练和使用中的神化无穷、变幻莫测。它动如雷震,势如游龙,节奏明畅,气势磅礴,既有 “百兵之王”和“百兵之魁”之威,又有长兵短用之能。

太极枪(77势)动作名称:夜叉探海、全舞花、上步中平枪(中 平枪)、急三枪、刺上平枪(上平枪)、珍珠倒卷帘、下平枪、颠腿掳 (橹)一枪、扎青龙献爪、上步捉一枪、扫地刺边拦枪、往前延(打) 两枪、黄龙三战竿(黄龙点杆)、撩扎一枪、半个舞花、腰群拦枪、回 头半个舞花、手按地蛇枪、向上挑一枪(挑一枪)、向下刷枪(扎一 枪)、延(掩)两枪、左摇旗一扫朝天枪、右摇旗一扫铁牛耕地、回头 半个舞花、滴水枪(下滴水枪)、向前延两枪(扎一枪)(掩两枪)、 上步骑龙(上骑龙枪)、往前进拨草寻蛇、往后退白猿拖枪、回头扎 (刺)乌龙入洞、收琵琶枪(颠回腿收琵琶式)、往前延(打)两枪、 摇旗扫地、泰山压卵、回头半个舞花(半扑舞花)、灵猫扑鼠、左扑 (左扑一枪)、右扑(右扑一枪)、翻身刺一枪(翻身回头刺枪)、 回头打一棍子、单手出枪、往前延两枪、全舞花、二郎担山(二郎担 扫一枪)、延两枪、美女纫针、回头半个舞花、(半个舞花)、灵猫 扑鼠、左扑(左扑一枪)、右扑(右扑一枪)、翻身刺一枪(翻身回 头刺枪)、回头打一棍子、单手出枪、往前延两枪、全舞花、二郎担山 (二郎担山扫一枪)、延两枪、美女纫针、回头半个舞花、鸥子扑鹤 鹑、右挡(扫)一枪、转身后退打一根子(挑一根子)、撩扎一枪(扎 一枪)、全舞花、二郎担山(二郎担山扫一枪)、蒙头扫一枪、半个舞 花、六封枪、回头扫一枪、半个舞花、织(玉)女穿梭、刺闯鸿门、半 个舞花、护膝枪、扫一枪、全舞花、延(掩)两枪、苍龙摆尾、往前 挡一枪、扫一枪、往后(前)再挡一枪、往右再挡一枪、再扫一枪、半 个舞花、往左再挡一枪、延(掩)两枪、向前刺姜太公钓鱼(太公钓 鱼)、转身回头往下刺一枪(往后退步也叫回马枪)、琵琶势。

说明:枪谱采自陈立清《陈氏太极拳小架》、陈沛菊“陈氏太极 小架”网站。陈正雷《陈氏太极举械汇宗》为71势,加上了 “起势”和 “收势,,;多“踢一根子,,一势;前半段基本一致,后半段次序出入较 大,还合并了不少动作;无最后的“琵琶势”。陈庆州《陈氏太极功夫 荟萃》为72式,大同小异。

浏览4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