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中抱月妙在空”、“挡手走势浑元 功”、“阴符阳花育精气”、“入气穴两息存神”、“左右推移润成丹”等,都 是其他流派太极拳所没有的。因此其哲理和功法价值,是值得深入研 究探索其精髓的。

三、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太极拳源流的新课题

据北京程怀玉同志谈,他现在所练的绵山太极拳是清康熙原籍山 西省介休县绵山玄天观道士孟太真所传授下来的,故名绵山太极拳, 并说此拳和《傅拳图》一样。傅山道号真山,按照道教“百代字歆”,“太” 字辈比“真”字辈低两辈。据史载,傅山也曾隐居灵石县介庙,距玄天观 只十数华里,常有来往也是在理的。更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线索是还有 孟太真传于王宗岳太极之说。虽然这种说法尚待认真考证,但就年代 来说,傅山(1607-1684)殁于康熙二十三年,早于王宗岳(1726-1796) 至少一个多世纪;早于陈王廷(殁于康熙五十八年,即一七一九年)至 少半个世纪。所以《傅山拳法》的问世,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一个探讨太 极拳源流的新课题,一定会引起我国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继续探讨的志趣。

四、 《傅山拳法》的整理出版,不但是我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的 一项突出成果,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地、全面地研究认识傅山其人的 成就,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根据现在已经了解的情况,这本《傅山拳法》只搜集整理了傅山子 午太极拳和傅山子午太极剑(简称傅山太极拳、傅山太极剑)。据传,傅 拳尚有一趟变架子、一套太极球功法,尚未收集进来,只好留待日后整 理增补了。同时,切望全国武术界、傅学研究者凡对傅拳的源流和传播lNQUANFA情况有所闻悉或保有资料,能够及时提供出来,以使《傅山拳法》进一 步完善和准确。这正是:古老拳种又续写,《傅山拳法》变新颜。本书由尖草坪区政协出资再版,再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华傅山园 和傅山学社社长(原太原市副市长、宣传部长)范世康先生的热情鼓励 和支持。范世康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王民先生, 尖草坪区区委书记郭建发先生、区长李贵增先生,原中国体育报业总 社资深编审、《中华武术》杂志第一任主编昌沧老先生,中国十大武术 教授、武术九段、中国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丕相先生等为本书题词; 还有郓城武协主席张平先生,灵石县(原县委常委、武装部长)武协名 誉会长徐兴民先生,山西体育报刊社《搏击杂志》编辑部主任张高生先 生等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各科知识有限,考证工作还在继续进 行,文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定然难免,尚望学者行家不吝指正。

作者

二。一三年四月(尖草坪区文史资料》编委会
















李贵增李颖
高反文胡福明王毅仁
李毅胡江溥王凤林
武国庆刘淑琴王宝兰

顾问:郭建发 主任:张银喜 副主任:阎海明 委 员:刘金元 李璠珍

《傅山拳法》编委会

高反文张果元

张静

刘金根徐合一张智录 买正虎张高生张平 王美玉承办单位:中华傅山园 傅山学社傅山,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社会活动家,又是 一位博学多艺的著名学者。他的诗文之朴实、书画之精湛、医术之 高明,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无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武 林隐士呢。傅山,字青主,别号侨黄,山西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 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终年七十八岁。傅 山先生自幼慕道,喜读经书,酷爱书画,繁于为人医病,闲时写诗 作墨,后来成为一代儒家名流。明亡后,他出家为道,拜山西寿阳五峰山龙池道观还阳真人郭 静中为师,是龙门派第六代弟子,道号“真山”,别号“朱衣道人”。 他为了 “反清复明”,足迹踏遍了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尤其在晋中一 带的寿阳、平定、榆次、祁县、太谷、平遥、灵石等县,几乎到处 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傅山精于武功,在历史上少有记载,但经过武术挖掘整理之后, 证实了傅山不但会武术,而且是一代豪杰名流。上世纪八十年代 《山西日报》曾刊载过侨黄父子“内功精湛”的文章,尤其在太极拳 方面具有一定贡献。一九八三年,《山西民间文学》刊登了傅山“飞笔点太原”的故事,说明傅山先生不但武术精湛,而且骑射技艺也十分惊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开展以来,山西省灵石县发现了古藏手 抄本《傅拳图》;北京也发现有人会练“绵山太极拳”和“傅拳”。一九八六年十月,北京铁道兵离休干部李思元同志来找我,询 问《傅拳图》情况,他是寿阳人,会练“傅山太极拳”,并进行了表 演。我看后,认为这套拳内容丰富别致,世所罕见,其中既有养生 功法一八段锦的内容,又有道家紫微八卦舞的精华。技击变化多 端,姿势舒展朴实,确是技击与健身的一个好拳种。最近,灵石县体委主任张耀伦和山西大学讲师李有甫、山西省 武术队总教练张希贵等,把他们整理的《傅山拳法》送给我看,阅 后很有感触,这是一本有调查、有研究、有论证、有动作、有图解、 图文并茂、论证有据的书,同时更是一本有参考和研究价值的书。《傅山拳法》的问世,是武术挖整的新成果,定会引起有关方面 人士的重视和极大兴趣,尤其对“傅学”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成为我国武术史上的重要资料,是为序。一九八七年十月于太原修文习武话“傅拳”兼为《傅山拳法》增订再版代序范世康今年是傅山先生诞辰四百零六周年。为更加广泛地研究和传承傅 山文化,省城太原和中华傅山园定于农历六月十九(傅山先生诞辰日) 举办以“傅山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山西省第二十八届传统武术 散打擂台锦标赛为主的系列纪念活动。同时尖草坪区政协决定把张希 贵先生等编写的《傅山拳法》一书增订再版发行。说到傅山先生的“诗书画医”,三晋大地的父老乡亲乃至海内外的 一些名流学者大都耳熟能详。但说起傅山先生的拳法剑术,却未必人 人知晓。因此,有关部门把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弘扬中华传统 武术,并把《傅山拳法》再版发行,这无论对当今还是后世,从整体上研 究和传承傅山文化,无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傅山学社全体同仁理 当为之表示庆贺!更对大力支持举办此项赛事和支持再版本书的国家 和省、市体育部门以及尖草坪区委、区政府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于傅山先生的武术思想及拳法剑术,笔者作为方外之人,不敢 妄加议论。读者可以从张希贵先生等编写的《傅山拳法》中领略大概, 也可从今年“五一”期间在傅山园举办的培训班及研讨会后《太原日 报》《生活晨报》《山西青年报》等省城媒体刊发的专稿中获取信息,还 可从《傅山论坛》第二期编发的一组学术文章中进行研讨交流。但作为 傅山学社负责人,我觉得在几个重要问题上仍有必要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勉。其一是如何理解和把握好“术”与“道”的关系。中华武术源远流 长,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武学思想如同与之相伴而生的古老道学一样, 可谓博大精深。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武术大家,他们不仅视武术为“国 术”,采取多种方法予以保护传承,而且在习武中大都坚持“文武兼 修”,既为强身健体,更为提振精神。进而才使中华武术成了当今世界 不可或缺的优秀文化遗产。深谙中华文化根脉原理的“百科宗师”傅山 先生,更知人乃万物之灵,既有物质肢体,更有情感精神。因而他无论 修文著书,还是习武传武,绝不单纯求“术”,而是更重悟“道”,并且力 争“道”“术”融通,做到抱真守一。为此,他在总结吸取前辈习武经验的 基础上,创立了旨在“内化于心,外化与形”的子午太极拳法。据民间考 证,傅山先生的这套拳法在当时太原周边的寿阳、祁县、介休、灵石等 地很受民间百姓欢迎,就连造访傅山的文人雅士也极为赞赏。江南名 士顾炎武三访傅山后曾大为感慨: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也。这说明傅山当时的修文习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浏览80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