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黄檗,延胡,血竭,血通,羌活,独活,白芷,木香。【用法】将上药按一定比例研细末,混匀。用时以冷开水和少许蜂蜜调合成 膏状。根据伤处大小,将药摊于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药干后可加水蜜,再次 调敷,一次药可敷两天。【特点与体会】本方对一般新伤,气滞血瘀,局部发热,作肿作痛,疗效较 好。敷药后有一种舒适感,1—3天肿痛明显减轻。凡新伤,多有不同程度之气 滞血瘀,烧热肿痛。本方以黄檗为主药,用最大,退热消炎为主,配以元胡、血 竭、血通,凉血活血散瘀,辅以白芷、木香、羌活、独活,祛风解表行气止痛,并可 防寒凉滞留之弊,实为退热,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基本方。软组织损伤,脱位 整复后,稳定性骨折等新伤期皆可使用,并可随症加减。如烧热肿痛极严重 者,可加大黄、黄苓、芙蓉叶,瘀血肿硬明显者加王不留行、三棱、莪术,以破散 之;若骨折者可加土鳖、自然铜调敷,以促骨生。关节囊积液者,可加防己、泽 泻、茯苓。本方系常用方,在全国很多医院、运动队中使用,并载入《中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骨伤科学》方剂中。二、 舒活酒【成分】樟脑,冰片,95%酒精,白酒,生地,三七,红花,血竭,麝香,薄荷冰。将生地、三七、红花、血竭、麝香分别按比例,用95%酒精或白酒浸泡出性 (一周)。配时以95%酒精溶解樟脑,冰片,按一定比比例,先后配入浸泡好的三 七酒,倒入白酒,红花酒,血竭酒,麝香酒,生地酒,薄荷冰等,成浓茶色即成。【用法】涂擦伤处,每次3〜5毫升,擦1〜5分钟。每日2〜3次。根据症状, 用此酒外擦时常配合各种手法。外敷药前亦可涂擦,以增疗效。【特点与体会】本方为郑氏所创良方,需特殊配制。经临床验证和有关测试, 已由国家批量生产。方中红花、血竭、三七、生地以活血散瘀,麝香通经络导气滞,配以樟脑薄荷 冰辛凉解表、香串开窍透肌肤,加强行气活血、清热散窜之功,使筋肉舒利,瘀热 不生。故本方具有舒筋活血,消肿之功。使用时,多有辛凉散窜,透入肌肤之舒 适感。行手法后,药力可达深部。筋肉关节气血通利,病人局部有明显兴奋感。 对防治运动创伤,提高运动成绩和消除筋肉关节的胀痛,效果尤佳。本方用于新伤时,可单独外擦清热消肿止痛。陈伤,配合手法施用,可使筋 肉关节舒利,恢复功能。三、 软骨膏【成分】牛角炭,血余炭,火麻炭,生半夏,生南星,穿山甲,巴豆霜。【用法】将上药研细末,加醋放锅内熬煮。煮沸后改用小火熬,定要边熬边 搅,以免锅底结焦。熬成糊状后,将锅提离炉火,倒入瓷坛内盖好备用。用时将 药膏摊于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如果皮肤不发痒,可贴两天。两天内如果药 干,可用醋调制再敷。亦可将药贴患处后,用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后取下药 育。还可将药膏溶于水中进行熏洗,一日2次,每次20〜30分钟。敷药后如果 皮肤发痒,出现疹了,即停药。擦肤轻松或芦甘石合剂,疹了消散后再敷。【特点与体会】本方多为软坚破散镇痛药组成,辅以酸醋熬制,加强了软化镇 痛功效。对筋骨伤后出现的疤痕粘连、硬结、骨化性肌炎、骨关节增生疼痛等症, 止痛效果好,对软化软组织粘连、硬结效果尤佳。筋骨关节损伤,若因治疗不当 或损伤严重,瘀血久不消散,将导致筋肉关节粘连硬结,屈倬不利。酸胀疼痛,必 用峻猛之品方易收放。此方虽为破散软化猛药,但为外用,不耗人正气。较内用 破散软化之药更安全,且功效也佳。四、 铁弹丸(又名五灵二香丸)【成分】制川乌,制草乌,五灵脂,乳香,没药,麝香,薄荷冰。【制法】炼蜜丸,每粒重6克,或作水丸,梧桐了大。【用法】每日2〜3次,每次一丸(水丸3克),温开水冲眼,或酒吞服。【禁忌】孕妇、贫血、心脏病、月经期忌服。【特点与体会】本方通经活络镇痛力强。方中五灵脂、制川乌、制草乌追风除 湿,散结止痛;乳香、没药行气活血通经络以止痛,佐以麝香、薄荷冰则香串开窍, 加强通经络止痛之功。对麻木不仁风寒疼痛,神经性疼痛效果显著。临床中对 痹症、劳损导致的慢性腰痛、腰腿痛及筋肉关节痛疗效较佳。体壮者用酒冲服本 丸可增强通筋活血止痛功效。五、 肩关节单人复位法拉挂法。适应证:盂下脱位,喙突下脱位。操作方法:(以左侧为例)患者坐位或立位,伤肢自然下垂,医者立于伤侧,左 手握着肘部,以扶托伤肢于外展40。一60。,右手轻微抚摸伤肩周围,以顺理放松 筋肉。同时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当患者思想已注意于讲话时,抚摸之手 迅速于伤肩腋下握着肱骨近端,骤然用力向外上方挂送,同时右手拉压肘部向内 下方,使患肢内收,两手配合,形成一个远位近挂之杠杆力,促使肱骨头复位。此 法多用于盂下脱位。若为喙突下脱位,复位时,握近端之右手用力向后外方拉挂,握肱骨远端之 左手,同时用力向远牵拉,并内收内旋上臂,使肱骨头从关节囊前壁的破裂口还 纳入臼。抬肩法。适应证:孟下脱位。操作方法:(以右肩为例)患者坐位或立位均可。术者立于患者伤侧,将左手 前臂从患者腋下穿过,前臂贴近患肢肱骨近端内侧,并握着患肢手部,使伤肩外 展70。〜80。,肘部屈曲。右手做肩部周围抚摸,并与患者交谈。然后右手握着肘 部外侧,趁患者不备,左手前臂骤然向上用力端抬肩部,同时右手用力向下拉按 肘部,使患手迅速内收,在肱骨干上两手配合形成远侧按压近侧端抬的杠杆力, 使孟下肱骨头回位。患者手换对侧肩部,肘贴于胸壁,在此体位下做轻微的耸肩 及前后摆动,和屈伸关节的活动,以舒利关节周围之软组织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 腱的回位。六、 肘关节脱位复位法(推拉屈肘法)适应证:后上脱或外上脱。操作方法(以右肘为例):患者坐位或立位,术者立于患者伤肢对面,右手握 伤肘后外侧,左手握腕部,将其前臂置于旋后位,右手用拇指推按桡骨小头向尺 侧,四指拉肱骨下端向桡侧,以纠正肘关节之外侧移位,使其成为单纯后脱位(若 为单纯后脱位此步骤可减去)。然后术者两手交换,以右手握患肢尺桡远端(暂 不用牵拉力),左手握肱骨下端,趁患者不备,左手推肱骨远端向后,右手在牵拉 下屈肘摸肩,使之复位。复位后在屈肘80。〜100。范围内轻微屈伸肘关节两次, 以顺理关节周围受牵张挛缩之关节囊、韧带、肌腱。术后屈肘90。悬吊胸前。七、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法按压抖动法操作方法:经10〜15分钟用一般手法做腰骶部大面积按摩后,以双掌重叠 压着患椎部,用力向下按压后,迅速放松,使腰部上下振动,医者手部不离开皮传统武术养生方法集萃肤,连续按压抖动数十次,力量由轻到重,频率由慢到快,协调而有节奏。重者, 在按压时一助手在腋部固定,另一助手握双踝向远侧牵引,并将双下肢抬高,抖 动划左右摆动。俯卧搬腿法操作:俯卧位。术者以掌根或拇指推压患椎棘突旁作为支点,另一手抱托痛 侧大腿向正后方、斜后方,搬拉,或环绕大腿各3〜5次,使腰部受到后伸旋应力。 亦可一手按压患者椎部,另一手肘臂部托着患者双大腿向上做极度后伸,左右摇 摆,环绕旋转大腿和腰部3〜5次。摇腰牵抖法操作: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痛侧踝部,一手扶膝部,逐渐屈膝屈髋屈腰,内 收内旋然后用力快速牵拉伸直,抖动下肢。反复3〜5次,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屈髋内旋时,使患侧腰臀部离开床面,并向对侧倾斜,使腰骶部受到屈曲扭转应 力,牵抖时力达腰部,使腰骶部受到牵张振动力。术后,患者俯卧,于腰背臀部从 上到下做揉、叩击、摩擦手法2〜3分钟结束。八、髌骨劳损练功法高位站桩法:两脚分开平肩宽,足尖向前,两臂向前平举,松肩微屈肘,腕 背伸。上体正直,人体重心靠后,膝微屈30。〜40。。两眼平视前方,调匀呼吸,思 想集中。每次站桩时间的长短,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股四头肌和膝部发热 发胀为止。初次可练1〜5分钟休息一分钟重复进行。每日早晚各练一次。每 次逐渐增加到15—25分钟。负重站桩法:下蹲角度为膝微屈400〜500,双肩负杠铃或其他重物20〜 25kg。蹲桩一分钟左右,稍休息后重复进行。每次练习可做5〜10次。下蹲重 量和时间,可随腿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每次练习以腿膝部出现酸胀、颤抖,不 能坚持为止。

浏览3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