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华武术特有而宝贵的一项传统武术遗产,前国家体委为 了更好地继承发展我国的武术事业,从一九八三年以来在全国开展了 规模空前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盛成果。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发 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古拳谱、古拳经以及独特的功法技艺等方面的珍 贵资料。进一步研究整理这些宝贵的资料,使之在我国武术“走向世 界”的新形势下发挥积极作用,就成为当今全国关心武术事业人们的 一项非常紧迫、非常重要的光荣责任了。《傅山拳法》的整理出版就是 我们在这一巨大工程中略尽绵薄的一次尝试。山西武术源远流长,拳种流派十分丰富,高师武士代有名人,在全 国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三年的挖掘整理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全省武 术的拳种、分布及一般的源流历史。在全省六十五个拳种中,有的已濒 临绝传,《傅山拳法》就是其中之一。《傅山拳法》的发现过程,内文已有一般叙述。自从一九八四年我 们得知《傅拳图》手抄本是傅山所传后,就引起了我们探讨的兴趣。因 为众所周知,傅山先生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卓越成效的思想家、诗 人、学者、爱国主义义士,其金石、书画、医学、文学等方面的著述、作品 已成为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这方面的情况,有正史可考,论著记载颇 多。但是傅山不仅精文而且善武的情况,却是鲜为人知,这就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及时走访太原傅学研究方面的名 学者,查阅了傅山的遗著及他人关于傅山的传记、论文等有关资料;对 《傅拳图》进行了专家鉴定。初步确认是傅山所传。对此我们为在武术 挖掘整理工作获得重要发现而振奋,进一步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和继续 研究的信心。这个古拳谱,参加了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六年在承德、北京举行的 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虽然有很多全国武术界的名家学者参加 了鉴评,但很少有人识别其真伪和价值,可见这项拳艺是很古老而又 稀有的。可喜的是,有北京原铁道兵法院的一位离休老干部李思元同 志,北京市第二清洁车辆厂的程怀玉同志,在展览期间看到了《傅拳 图》手抄本后,非常惊喜,如获至宝,高兴地对我们说:“找到了傅山所 传的子午太极拳、绵山太极拳的老拳谱了。”并简要地向我们介绍了傅 拳的沿革经历和现况。这一重要情况不但进一步证明了《傅拳图》确系 傅山所传,而且得知至今尚有人在传练,并未完全绝传。对我们研究傅 拳提供了新的门路和领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此后,山西省灵石县体委副主任、县武术协会主席张耀伦同志,县 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县武协副主席任重远同志进一步查阅有关历史、 典籍,编写出《侨黄父子武功考资料汇集》,在此基础上,又由原山西省 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武协副主席王立远,省政协《山西文史资 料》编辑兰安乐,省体工队武术教练、省武协副主席张希贵等,共同改 写成《侨黄父子武功考》论文,得到了山西省体委的支持,出席了一九 八七年六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论文研讨会,被选为大会书面发言 材料,受到了大会的奖励。同年,王立远、张耀伦、张希贵等人,又先后 赴北京亲自拜访了李思元、程怀玉先生。二先生较详细地谈了他们学 练傅拳的传授过程,李思元先生并提供出他保存的子午太极拳古谱歌 诀和他整理的套路材料。张耀伦、张希贵并经李老亲授学会了子午太 极拳的全部套路,较深刻地领会了该套路的功法奥妙。为编写出版《傅 山拳法》提供了依据,做出了贡献。当时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已进入 尾声,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武术拳种,为了将当时认为是重大发现的、 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傅山拳法》公诸于世,让武术界知名学者了解和 研究太极拳的渊源、发展脉络情况,我们整理出版了该书。但是二十多 年过去了,并未引起武术界和学术界多大的反应;说实在的,当时我对 《傅山拳法》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够深刻,虽然我少年时候也曾跟随傅拳 传人葛书元老师学习过“三皇炮捶”和“子午太极拳”。人到中年了,对武术的价值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后又遇到了李思 元先生,看过了他对“傅山太极拳”出神入化的表演,了解了 “傅山太极 拳”的渊源关系和动作内涵,明白了 “傅山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历史意 义后,进一步对“傅山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再次同灵石张耀伦一起 经过李老传授,学得此拳;通过精心品味、体会,才感到确实是一个不 可多得的好拳。但迄今为止,只在少许人中传习。欣逢盛世,所幸在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年之际,傅山先生故里、太原 市尖草坪区西村兴建了一座宏伟建筑景观——“中华傅山园”。而尖草 坪区政协近年来作为文史资料,正就傅山先生各个领域的成就在做深 入细致的挖掘整理,区政协主席张银喜同志、副主席高反文同志对这 项工作高度重视;傅山学社社长(原太原市副市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 长)范世康先生、中华傅山园张果元同志更是大力支持。六年来,傅山 学术研究活动蓬勃展开。二OO九年,“傅山拳法”又申遗成功,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本人有幸成为“傅山拳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按照傅山 学社社长范世康先生的思路,今后将在太原市大力宣传、推广“傅山拳 法”,成为太原市的特色项目;为了纪念傅山先生诞辰四百零六周年,二。一三年七月将举办“傅山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傅山拳法”将 成为特例项目参加大赛。今后还将不定期地举办“傅山拳法”培训班, 培养“傅山拳法”辅导员、教练员。将在太原市及海内外广泛开展拳法普及、推广活动。因此,本次比赛也定能将“傅山拳法”的宣传推广推向高潮,使“傅山拳法”走出太原,走向全国,在全民健身的新世纪, 古老的“傅山拳法”定将闪烁出熠熠光彩。在此情况下,尖草坪区政协决定再版《傅山拳法》,将其内容增订, 作为文史资料存史传世。回首往事,曾经一起编著《傅山拳法》的同事 们大都故去。再增订《傅山拳法》,这对已故的同事们也是一种慰藉。 希望通过此书,能再次唤起学术界人士的注意,以研究之;同时也期待 “傅山拳法”能得到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以练习之。《傅山拳法》的编写,根据现有材料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关于傅拳的考证情况,主要叙述了傅山出身于治学严谨、历代居官、文 武兼重的世家;傅山父子(即侨黄父子)在清朝入主中国前后的时代背景下,崇尚道教、隐居四游,联络志士、传练武功、反抗清廷的史实,以 及傅山有关武功方面的论述、诗词的注释。第二部分是《傅拳图》的原 谱照录,以便保存原貌,提供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参考。第三部分是李思元先生传练整理的子午太极拳动作图解,以及古歌诀注释。第四部分是李思元传授的子午太极剑动作图解。第五部分是李思元先生数十 年来演练子午太极拳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材料对进一步研究傅拳的源流、发展变化以及独特的功法特点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整理出版《傅山拳法》,我们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 傅拳的整理出版丰富了我国太极拳的流派内容太极拳是我国武术拳种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重要的拳术,其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 子午太极拳、浑元太极拳等,均源于傅氏所传。根据是傅拳的源流最 久,并有独特的功法特点,当可统称为“傅氏太极拳”,不为过誉。二、 根据《傅拳图》和子午太极拳歌诀,可以看出傅拳的动作、结 构、功法具有明显的中国古典哲理“一而二、二有一”和变、易的思想内涵。如在歌诀中就有“无极”、 “太极”、“两仪”、“四象”、“八方”等内容的体现;同时在套路中,上下、 左右、前后、进退、刚柔、攻防等方面的内容很丰富,并强调了它的可变性。再一个特点是拳式动作紧密结合了道家气功的健身术,如“大小 周天气运转”、“圣人拱手上下引”、
浏览3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