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龙年伊始,在首都武术界春节茶话会上,我曾 以“扬武举文,龙飞凤舞”为题作了个祝辞。我想在武术的 触角深入祖国城乡,走向世界各地时,要扬武必须举文,这 样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社会效果和国际效果。古人有句话: “有文事必有武备今人在习拳扬武中,又是多么需要以“文事”来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啊!扬武举文能使武术 不是平面推进,而是立体发展,不是只见武术“筋、骨、 皮”,而且还见武术的“精、气、神”。

这几年,国内武术界的朋友,以很大的紧迫感提出了强 化武术的科学研究问题,而且也已做了相当可观的工作,一 篇篇有价值、有创见的学术论文纷至沓来。1987年全国武术 学术讨论会就是在各地武术学术研讨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武 术科研丰收的检阅。向这次讨论会提出论文的不只有武术界、 体育界的同道,而且有科学界、教育界、医药界、文艺界的 同道和研习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学生。这使我们 看到一支包含多种学科、多种门类的武术科研队伍正在形成, 武术科学的春天确已到来!对武术理论、武术学术的呼唤,也从五洲四海传来震人 耳鼓的强音。不少外国朋友在习练武术技术之余,还提出要 了解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武术与中国医学、武术与中国文 化的因缘关系,而且有一些朋友已经着手研究探讨了。我手 头有几本联邦德国出版的名为《武术与哲学》的刊物,在这 上面就登载了一些武术和气功的理论探讨文章。请看德国朋 友研究武术、气功的理论勇气该是多么可贵!我还要向同志 们介绍法国的一个故事。今年一月,我在巴黎访问时,一位 熟谙太极拳的法国朋友说:如果只会打太极拳的套路,而不 懂得《易经》,那就太不够味了。一问,他们果然在打太极拳 之余,还在一起研究有关《易经》的问题。这虽然几乎是难 以让人置信的,但却是事实。或许他们一下还不能完全弄懂 《易经》,可他们的理论勇气也足以让我瞠目了。还有,前不 久收到由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全国汉学家协会合建的苏 联武术中心一封真挚的来信。信里有这么一段话也深深地触 动着我:“我们之所以兴办这个中心,首先是因为现在苏联人 对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武术的兴趣挺大,并且这种兴趣 有一浪高一浪的的趋势。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核心任务是 根据苏联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在学习和研究中国武术史、技 术动作的要领和基本原则以及有关的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习练 和推广武术「信里还说,为了完成上述任务,他们吸收了汉 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运动员等参加这个中 心的活动。请看,这又是多么可贵的理论热情!这几个事例 使我领悟到外国朋友对武术的一股清晰的思想流。面对这股 思想流,作为生活在武术发源地的中国人,怎能不油然而生 “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向武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 精湛的技术和科学的理论成果献给世界呢!武术科研的课题是多方面的,而在近期的迫切课题之一 是:为创立“武术学”的科学体系而群策群力。人们翘盼着 “武术学”的科学著作早日问世。这是国人的期待,也是世界 人民的期望。在创立“武术学”科学体系的进程中,我想目前武术的 两个“走向”是不容忽视的。

 

浏览3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