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三杆、八杆,套路简短,一招一式,攻防逼真,方法清晰实用,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抖、滑等杆法,结合太极拳的身 法、内劲、功力,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练习三杆、八杆,必须在练好太极拳的基础上,加之十三杆的单练 技法,以及掌握了沾、缠、绞、拦、披、崩、抖、挂、拖、横、扎、架 等基本杆法,才能真正体现出双人粘杆的风格特点。(小架系称四杆、 六杆。四杆为上扎咽喉、下扎膝、中平枪、锁口枪,在此套路上再加 披、崩,就称六杆。

太极梢、杆对练梢、杆对练是陈氏太极功夫器械套路中,长器械 二人对打的一种练习方法。采用的杆比前边对练杆所选用的杆略短,约 2.7米。采用的梢为长把梢,把长2米,下边有钻,上边用三个铁环套着 梢穗,梢穗长约40厘米,用坚硬木质制成。

练梢、杆对打,必须是在练好拳术的基础上,达到身法协调一致, 手、眼、身、步、法密切配合,与器械紧密相连。使杆的一方用扎、 崩、披、拦、绞、缠、横、架等方法进攻对方;使梢的一方用撩、挡、 绕、缠、横、扫、抡、打等方法守中有攻。待两人熟练时,可互不相 让,一个似蛟龙出海,一个如猛虎下山,势不两立,越打越快。

太极大杆又称太极大枪,分套路练习(即十三杆)和单练两种。 单练是取其中主要单势杆法反复操练,以锻炼耐力,增长内劲,加大 裆、腰、臂及全身合力和爆发力为目的。单练法主要有:抖杆、披杆、 崩杆、斜上刺、横扫杆(横扫眉)等。

第三节太极推手

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为解决太极拳实战训练中场地、护具及伤 害事故问题,创编了太极推手法。这一独具匠心的训练方法和切磋提高 技艺的运动形式,遵循以柔克刚、借力打力、避实就虚、恃巧不恃力的 攻防原则,摔、拿、跌、打并施,避免了伤害性,又贴近了实战性,同 时解决了场地等条件限制和象征性训练造成的失真现象,是由单人套路 练习向双人技击实战应用,以及提高拳技的一种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方 法,开创了中国武术训练的又一先河。

传统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练习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的双人实 战训练,以切磋交流、检验拳架、提高技艺为目的,不以胜负为目标, 双方身手相接,凭肌肤末梢神经的感觉和自身本体知觉判断对手的劲力 大小、方向、速度和所有的变化可能,运用搠、捋、挤、按、探、例、 肘、靠等方法,身手相随、上下相合,表现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化发 相承、人背我顺的拳理反应,并造成对手失重而跌仆失势,这对检验练 66 拳中的偏废和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应变性、技术应用性和速度、耐力都

中 是行之有效的。传统太极推手古称搁手,也是具有较技含义的一种文雅国功 切磋交流形式。目前陈家沟流行的有挽花、定(合)步推手、顺步推

夫 手、大捋、花脚步五种练习方式。挽花分单手挽花和双手挽花两种。单手挽花以顺势单搭手为其预 备势,以甲领乙或以乙领甲,前后移动重心,两手腕互相听劲,沾连粘 随反复练习推化时,两手运动呈平圆形或立圆形,以锻炼上、下、左、右引进落空的劲。也可左、右势互换。双手挽花以顺势双搭式为其预备 势,甲领劲,乙随劲,结合重心左右移动,在身法、腰法的带动下,两 臂相互缠绕,连绵不断,沾粘不散,快慢相间,上下相随,里外结合, 随机应变,周而复始,循环练习,也可左右势互换。其特点是:两手缠 绵不断线,足跟牢固意九泉。练到两臂如秤灵,欲加毫厘意在先。

定(合)步推手 属定步双推手练习法,也叫打轮。以顺势双搭 手为其预备势,甲领劲,重心前移,用右臂挤劲走下弧向上捆于乙方左 臂,同时左手按乙左腕于身体右侧,乙方左手接甲左手,右手按甲左肘 变按劲。甲重心后移用搠劲上捋,化解乙方按劲。乙顺势变挤劲后,用 左臂搠于甲方右臂,右手按甲右腕。甲转加搠劲,化解乙方挤劲。循环 练习,左右练法相同。其特点是:两人推手如醵胶,沾连粘随主宰腰。 功夫达到熟练时,滑如冰凌黏如胶。

顺步推手也叫一进一退,属活步双推手练习法。此法一进一退为 一圈,甲、乙双方各一左一右,平衡圆转,均包含有搠、捋、挤、按、 探、例、肘、靠8种用法,以及足膝胯等部位的套、管、沾、粘法。做 法是以右式双搭手为预备势,甲用挤劲缠绕,乙用搠按引化;甲用捋劲 承接,乙变挤劲前搠;甲前按外挤,内含背折靠劲,甲下捋,内含探拿 劲;乙退步上搠,甲进步上搠。以此循环练习,也可换左势练习。其特 点是: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一进一退步灵活,肩肘胯靠 显神威。

大捋属活步双推手练习法,它是在顺步推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 推手方法,按照搠、捋、挤、按四正手,步法一进一退,随着身体各部 位关节活动拉开,一身法移动幅度增大,随着搠、捋、挤、按的缠绕, 小腿贴地左右盘旋,也可左右互换。大捋推手主要练习腿部力量,使下 盘活而稳固,裆内产生弹簧力。其特点是:两腿铺地如顽石,下盘稳固

 

定根基。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花脚步 属活步双推手练习法,也称乱踩花,其方法参见顺步推手 法,用搠、捋、挤、按四正手的推法和一进一退的步法,推几圈后,手 法不变,步法灵活多变,或进或退,或快或慢,或大或小,连绵不断, 周身协调一致,步法不受方向位置的限制,可进一退一,也可进三退 三,进五退五,并根据场地大小,任意选择方向,步法须与身法协调配 合。此练习法主要练习步法灵活,如进步、退步、垫步、偷步、横步、 跃步的灵活运用。其特点是:二人推手如围棋,一来一往论高低。围到 山穷水尽处,陡然一式判雌雄。

68









第四节竞赛性套路

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势). 新编太极拳套路,国家正式比赛 项目。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武术专家创编。全套共56势,结构特 点是:保留了陈氏太极拳的传统风格,在传统陈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的 基础上创编而成,既有缠绕柔和的一路特点,又有发劲弹抖的二路特 点,结构上也吸收了原套路中的主要动作顺序;为了适应竞赛的需要, 套路中发力、跳跃动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动作编排上由易渐难,多有 左右对称动作,以求平衡发展,全面锻炼。全套动作,第一段多柔缓缠 绕动作;第二段步法灵活多变,突出连续发力;第三段突出难度动作摆 莲跌叉;第四段有跳跃发力。动作大小、刚柔、快慢,变化明显。整 套拳路身体活动量逐渐增大,符合生理变化规律。全套共分四段56个势 架,动作名称顺序为:

第一段:起势、右金刚捣碓、懒扎衣、右六封四闭、左单鞭、搬 拦捶、护心捶、白鹤亮翅、斜行拗步、提收、前趟、右掩手肱捶、披身 捶、背折靠、青龙出水、斩手、翻花舞袖、海底翻花、左掩手肱捶、左 六封四闭、右单鞭。

第二段:云手(向右)、云手(向左)、高探马、右连珠炮、左连 珠炮、闪通背。

第三段:指裆捶、白猿献果、双推手、中盘、前招、后招、右野马 分鬃、左野马分鬃、摆莲跌叉、左右金鸡独立。

第四段:倒卷肱、退步压肘、擦脚、蹬一跟、海底翻花、击地捶、

 

翻身二起、双震脚、蹬脚、玉女穿梭、顺鸾肘、裹鞭炮、雀地龙、上步 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当头炮、左金刚捣碓、收势。

42势太极剑竞赛套路42势太极剑是中国武术研究院1991年组织 有关专家名师集体创编的一个竞赛套路。全套共42个动作,包括18路剑 法、5种步型、3种平衡、3种腿法和3个不同的发劲动作。既保留了太极 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 编排新颖、布局合理,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 求。其动作和顺序名称如下:

起势、并步点剑、弓步削剑、提膝劈剑、左弓步拦、左虚步撩、

右弓步撩、提膝捧剑、蹬脚前刺、跳步平刺、转身下刺、弓步平斩、 弓步崩剑、歇步压剑、进步绞剑、提膝上刺、虚步下截、右左平带、弓 步劈剑、丁步托剑、分脚后点、仆步穿剑、蹬脚架剑、提膝点剑、仆步 横扫、弓步下截、弓步下刺、右左云抹、右弓步劈、后举腿架剑、丁步 点剑、马步推剑、独立上托、进步挂剑、歇步崩剑、弓步反刺、转身下 刺、提膝提剑、行步穿剑、摆腿架剑、弓步直刺、收势。

浏览4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