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不是用力量 和“功力”取胜;再观察某位70岁老拳师(现在叫做“大师”)能 够在众多人围攻中驾驭自如的神形,哪里是用快就能够办到的啊!简 直是闲庭信步!王老夫子继续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 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欲避 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 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 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这个太极拳的运动状态中:站立静止时,就如同一把秤上的准 星,意识中要做到精准计量,周身上下是不偏不倚的,活动起来又如 同车轮一样地滚动转换,是动中有静的。如果秤杆“偏” 了、“沉” 了,就计量不精准了,就必须像用秤碇去“顺随”准星一样,以调整 四肢和放松的方式去调整回到不偏不倚的状态中;一个轮子如果出现 两个重(中)心则必定会导致车轮出现棱角,就会在滚动转换中受 至恤面的牵制出现停顿和窒息的现象。我每每看到那些练了很多年苦功夫,还不能“运转”、“走化” 的人们,统统都是他们自己出现了毛病而受到了别人的牵制。要想避免出现这个毛病,必须明白矛盾是对立统一的道理。如同 你“粘住”对方的同时对方也是“粘住”你的,因此不能绝对地控 制死对方,否则你就会受到对方力的反作用力。应该让他走动、运 动,但他是否走动、运动都必须是在你“粘”住、自己能掌控的范围 内因形就势、运用自如地进行。所以你什么时候做到有了阴阳变化的 矛盾运动,同时又让这种矛盾运动对立统一起来,在周身上下、内外 “若隐若现”,你就开始迈进太极的大门懂得太极这个劲是如何运用 的了!明白后,就会越练越精,经常地思考揣摩这些道理,逐渐地达 到随心所欲运用太极的状态。这个道理本来是从舍己无我和“从人顺随”两方面去着手,也 就是按《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精髓去下工夫,但是多数练成旁门 左道的都是在舍近求远搞其他的怪异练法啊!全篇最后道出了王老写论的目的和用心良苦——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写这篇文章呢?是因为如同一句谚语所说“差 之毫厘,谬之千里”,学习太极拳的人们,不可以不仔细地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特征啊!又能演又能打——山东-演员沙学周的太极演艺沙学周可以骄傲地说,内家拳练得好的,演戏比不过他,演戏好 的,内家拳功夫没他好作为内家拳修炼者,家住山东省的沙学周拥有一般内家拳练习者 所没有的“名气”。他是演员,曾在《父子》、《中国功夫》、《较量》 等电视剧担任男一号,与赵文卓、吴京、吴槌一道,被誉为内地影视 新四大武生。演出、太极两不误2009年3月19日,作为潍坊市太极拳协会副主席的沙学周在山 东青州市清真寺开始传授陈式38式太极拳,学期两周。而此前,沙 学周刚刚拍完电视剧《贤妻良母》。2008年12月7日,沙学周还在潍坊市拍摄电影《爱,回家》。 当地邀请他参加一个太极拳培训,他没怎么思索就答应下来,在潍坊 五中多媒体教室为来自十几个县市区的140余名学员讲了一堂理论结 合实践的陈式太极拳讲座。他从提线木偶练习入手,然后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演变到十 三式、发力、太极推手、技击、桩功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两个半 小时的时间里,学员与教师互动,妙趣横生。最后在全体学员的要求下,他们从教室转移到操场,沙学周为大 家表演了一套陈式太极拳二路炮捶演出、太极两不误,几乎是近几年沙学周的生活写照。青年演员沙学周拳照几年来,沙学周参与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不断。从《父子》、《较 量》、《再生缘》、《雪山飞狐》、《跤王》、《谭嗣同》等到话剧《霍元 甲》,都有其活跃的身影。但即使是繁忙的演艺生活,他也没荒废太极拳。2001年他取得杭州国际武术比赛冠军,2002年获得北京第三届 亚太地区传统武术比赛冠军,2004年得到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冠军, 都是用拍戏的间隙时间去参加比赛的。4岁开始学武1971年12月,沙学周生于山东省青州市一个武术世家。父亲沙 荣生是个武术大师,擅长扑功、查拳、八极拳、少林拳及散打、中国式摔跤。4岁时,他就被父亲“逼”着习武,14岁时被父亲送往河南陈家 沟学习陈式太极拳,后进山东武术队习竞技武术,练功不辍。沙学周 好学、好问,陈式十七世陈七爷、十八世陈世通、十九世陈正雷、陈 小旺、王西安、陈小星、陈长留及济南周永福、王新泉、王代友、李 恩久、哈乐之、邱建华与五台山广亮禅师等,都曾指导过他的陈氏太 极拳或佛家内功。说起习练内家拳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沙学周告诉笔者:练拳让自 己的身体从年幼时体弱多病到身强力壮;生活多姿多彩,拥有许多朋
他最难以忘记的是引导自己学武的父亲。父亲习练长拳和中国式摔跤,虽不会内家拳,但对沙学周积极学 习内家拳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沙学周说:父亲现在年逾70岁,但我对他仍然心存敬恐。如果说14岁前,沙学周是被“武痴”父亲硬逼着练的,那么以 后的十几年里,特别是在得了无数的奖牌后,对武术的热爱“已是 骨子里的东西了气内家拳是一种文化,沙学周越走近它,越觉得它 深不可测,妙不可言。38岁的身体,28岁的心脏沙学周今年38岁,但他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自己28岁时一样 棒,而这全是陈氏太极拳所赐。在学陈氏太极拳之前,沙学周学习的长拳达30多套,但身体一 直没有太大改善,而学了陈氏太极拳,身体一天天变得强壮。不仅对身体有好处,沙学周认为这拳的魅力还在于:刚柔相济, 圆活连贯,内外结合,融健身、技击、表演于一炉。陈氏太极拳的技击价值,沙学周是有亲身经历的。2002年夏,有习练过硬气功、散打,自称30余年未逢对手的张 某来访,对方90公斤,膀大腰圆,确实很有力量,将沙学周当时比 较得意的弟子连摔了几个跟头。沙学周出场与之对决,先比试摔跤, 将其摔了十个跟头,次日比试散手,将其打得浑身青紫,后拜沙为 师。经培训,张某获2003年山东省民运会重量级摔跤季军。
沙学周之所以取得那场胜利,有人评价,那是他的摔跤底子和内 家拳太极拳结合起来的效果。沙学周幼年跟随父亲学的善扑功承传了当年善扑跤法的习练模 式,注重基本功的磨炼,头、肩、肘、手、胯、膝、脚,七点到位, 贯穿合一。习练时以树干为对手,硬靠直贴,身碰力行。沙学周把掬咬与陈式太极拳结合在一起,快慢兼用,内外兼修,以 气补力,以力运气,井畋多派之优长,填补自身空白,可谓推陈出新。太极拳让他“入世”在许多场合,太极拳都被误解为老头老太太退休没事的养老“慢 运动”,甚至被误认为是消极处事的代名词。沙学周的意见刚好相反,他告诉笔者:太极拳实际是积极入世的,让人更有耐心向自己的目标挺进。沙学周喜欢看书,他说读书与练拳一样,要有耐心,从书中分出 轻重,找出为人处世之道。在读《狼图腾》时,他结合自己练拳,从 中明了个体与团体的密切关系,明了练拳不能避世,而应积极入世, 将其作为沟通友谊的桥梁,方能精进。太极拳的修炼让沙学周敢于对自己的爱好发起进攻。从2002年开始,他就想尽办法参加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以积累 经验。2004年中央电视台《非常6 + 1》中表演的武术小品《拜师》 获得了最佳参与奖,此后正好中央戏剧学院组建首届“武侠戏剧 团”,沙学周便凭借自己出色的武术功底成为少数被录取的成员之一。 他勇往直前,直到考上中戏圆了当演员的梦想。事实上,太极拳对他的演艺事业也大有帮助,让他精力充沛,并 且在繁忙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沙学周回忆,他策划完成的电影《爱,回家》,从海选演员、落 实演职人员食宿、与政府部门的协调、联系赞助单位等均有条不紊, 其实就是把拳理用于工作而已。
浏览3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