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热播《李小龙传奇》时,我觉得播得太慢,就先在网 络上囹囹吞枣地看完。众多网友质疑电视剧的一些细节。如果用电视 剧的一句话来说:剪枝蔓,立主脑。这些质疑不能掩盖这部电视剧的 宏大与精彩,因为这部电视剧,让更多的中国人对李小龙的传奇一 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武术的角度看,电视剧体现的武学思想与我们能查到的资料中 李小龙所阐述的武学思想是一致的。李小龙说,截拳道不是一种拳,而是一种武术思想。而截拳道的 思想和太极拳的许多思想是“重合”的,我们不管是从这部影片还 是从其学生时代写下的论文,都能看到李小龙对太极思想的理解是深 刻而精准的。反过来,学太极拳的朋友都应来看看李小龙的著作和这 部电视剧,也许收获的不只是故事,还有功夫和思维方式。哲学拳:功夫不只讲打“剪枝蔓,立主脑”是看这部戏记忆最深刻的话。

我们也应以这个思维来看待这部电视剧。这部片子可能会和1983 年《少林寺》掀起的武术热一样,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的功夫热。

但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像秦小曼对李小龙的误解一样,大家都 乐于参加打架。如果大家看电视剧的结果是都爱上打架,那就是学到 了枝蔓。

主脑是什么,李小龙是武术天才,他喜欢和各路高手交手,为了 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学习其他拳种的优点。他说过,功夫是一种特 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 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又说,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术,它 还是一种世界观。功夫能鼓舞人的勇气,还能改变人对生活的态度。由于法制的健全,真正的技击易伤人会被法律所不允许,李小龙 所面临的环境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大不一样,喜欢技击的朋友的功夫进 步之道也会不一样。

太极拳正如李小龙所说的功夫,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 的精妙艺术,能改变人的气质与思维方式。学习太极拳,会发现师父口中所说的术语和教中国古代哲学史老 师口中的术语,颇有“雷同”之处:“刚柔”、“阴阳”、“强弱”、 “冷热”、“长短”、“上下”、“动静”、"开合”……

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学习者,理解起来会很费力。所以有人称太 极拳是“文人拳”、“哲学拳”。在电视剧中,我们也看到,因为学哲学,李小龙境界大开,创立 截拳道,其实截拳道就是“哲学拳”。“水”的理论,“最重要的是能放松,心静如水”,这是《李小龙传奇》的台词。

作为一个被凯恩教授称为最优秀的哲学系学生,李小龙对“水” 多有感悟。他在论文《悟》中说:“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 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刚刚用拳头打 水,可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 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 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李小龙甚至号召人们来学习水,在《大道似水》中说:朋友,像 水一样吧!在他看来,水有5种特质。

—、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 如此的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

二、 水虽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的强大。

三、 水,当它静止时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汹涌、咆哮时,它又 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

四、 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

五、 如果你与水协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击它,那 么它就会变成你的敌人,李的理论和太极拳的理论,都很明显地受到《老子》一书的影 响,脱胎于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和太极拳高手搭手,感觉对方很舒缓、很放松,但觉得力大无 穷,如潮水涌来,不可抵挡。为什么?这正是水的“大象无形”、 “唯变是常”的博大与精妙,是太极拳理功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功法所崇尚的有意练柔无意得刚,特别强调“松”,也就 是要求练功者要处于纯任自然的状态,像自然形态的水一样,让自己 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都保持着一种自然而舒展弛张的状 态,心中要达到空静意境,以接近水的状态。套路的价值看《李小龙传奇》会记住这句话:去掉一切花架子,最简单、最 实用。乍一听,李小龙似乎是否定传统套路的价值。

其实这句话,可以和他的“剪枝蔓,立主脑”连在一起解读。李 小龙是认为,传统的套路里面枝蔓太多,需要剪掉,而保留核心的、 必须的套路。类似的话,李小龙有多次表述:“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 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 “武术的至高 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不同的师父对套路的看法是不同的。有 的强调原汁原味地保持师父传下的套路,认为拳架是经过多代拳家摸 索固定下来的,其科学性、有效性是被历史所验证的,随意更改可能 造成拳术的丢失和走样。有的对拳架的原汁原味不那么强调,每个人 身体状况、认知水平不同,拳架不可能整齐划一,更重要的是每个拳 架所练的核心机理,为什么要这样练,强调达到这个机理的核心要 求。

我以为,两者不可偏废,传统套路在练习之初是要踏踏实实地去 做的,不经过传统,也不可能创新。但练习到了一定阶段,要更重核 心的原理,这时候也许套路就没那么重要了,就像《戴氏心意拳》作 者在书中所说:形随意转,意随心生,心随神动,神随形移,不可以 追求所谓固定招式,练各种拳法姿势,只是练各种不同方位的劲力而 已。技击的灵魂,,截拳道”三个字是对李小龙技击的高度总结,截即是防,拳是 攻,而武术的核心就是攻防。请注意《李小龙传奇》里的台词:“防 守的同时也是攻击,这点很重要!”

太极推手就是典型的“攻防一体”,两人搭手进的时候,高度敏 感,随时注意无过无不及,进攻过了,防守就不好,人家防守的同 时,正是找你弱点的最好时机,所以,高手胜低手往往浑然不觉。因 为防守的同时也是攻击,正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

“敌未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不论什么形式,只练身体 四肢对力的发挥与运用,不拘泥于死板的拳套。”李小龙的这个论述, 在太极拳古谱里就有原话。在和高手推手时,很清楚地感到,才起意 的瞬间,高手已经将我发出。让我们以李小龙曾讲述的一个故事来结束这篇文章。

一个著名禅师接受一位大学教授邀请问禅。很明显的,这位禅师 从他们开始谈话的时候,就觉得这位大学教授对于禅学并没有多大的 兴趣,因为大学教授总是在发表他的意见,展现他的学识。禅师耐心 地听着,最后建议去喝茶。禅师把教授的杯子倒得满满的,而后仍继 续倒茶。教授看到茶杯里的茶溢出来了,忍不住说:“茶杯满了,不要再 倒了了

“就像这个杯子一样”,禅师说,“你充满了自己的意见和理论, 如果不先把茶杯倒空,又怎么能品尝到我的茶呢?”茶杯的价值就在 于它的空。

 

早晨练拳站了会桩,丹田似有翻江倒海的感觉,与以前的充实相 比,更强烈。而行拳中,感觉要减弱些。

昨天没写日记,原因是我想今天练拳之后把感受一并记下。昨天上歌乐山练拳,师父和师兄弟们一起丹田旋转收功时,发现 "丹田前日的充实感觉进一步加强,丹田内随着意念转动,虽无声音,但感觉像推磨一般霍霍作响。圈子越小时,劲越强大。今早继续练拳,感觉在加强。带着功的感觉,打完两套拳。朋友传来李经梧《太极内功》,是1986年版的,如今市上已买不 至耽是个宝贝,有时间可学习学习。丹田若风箱,这几天感觉其实是不错的,丹田的开合较前段时间要强烈。

静下来,丹田的开合就渐渐开始,坐着、站着都如此。有些明 白李经梧所说的,随练式是怎么回事。开合时,棉实、非软非硬,如果说拳经有运劲如抽丝之说,那么 这个丝好像是麻糖那种丝,不是一根,是一组。其过程犹如农村铁 匠,打铁烧煤时,所拉风箱,拉开时似有引力,推合时似有阻力。然 而又并非用力。我们把这个感觉说给一个曾当过知青的拳友,他在农村使用过这 种风箱,就明白了这种感觉。但这种开合,似乎太有为,也许只是发展中的一个小小阶段而 已。不足为奇。

浏览5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