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技认知

和技即中国武家求和而生、谋和而存、应和而动、随和而运、得和而守、依和而斗、靠和而争、正和而攻、明和而战的一门高层打杀技术。这是建立在高深智斗、武斗、战斗基础上的攻杀战守,是不动气、不动怒、不动声色的浴血拼杀,是仅次于和谐、和睦、和平和再上台阶用情、用爱、用恩以及最高境界无为、糊涂、自然所开展的生死较量。

(一)和技简介

中国武学中的和,即武家长寿、益寿、延寿(武家三寿)的根本,技即武家操作、运化、调理的手段。中国武学家把意念、意志、意识、胆量、气度、劲力、手足、肢节、躯干、头干等故意、惑意、无意的巧妙配合用以改变、缓解、转化身体内界、外界、境界所构成的完整运化技术体系称之为和技或和技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尽可能使自己的身体强壮、灵活、健康,以致在与对手的接触、对抗、作战中占足武根,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存在于安稳、安定、安全的人类社会活动之中。所谓武根是指人类从事武术运动的根本。,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四持即持和、持禀、持中、持正,是武家做人、为人、立人的根本。而四持而把阴握阳则是和技运动最为核心的一个根本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只要能主持、坚持、恪守这个持禀而把阴握阳的根本理念,就会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健康、向上、积极的茁壮成长。

(二)和技的传承

在中华文明极具代表性的三大传统学科,即中国传统武术武学、中国传统医术医学、中国传统戏曲戏剧中,现如今已经到了快被彻底遗忘的时刻了。其最大的责任就在我们这些武术、医术、戏曲工作者身上。再如此沉落下去我们将会成为民族、历史、炎黄子孙的最大罪人。中国武学家认为:“主和则司和,司和则藏和,藏和则体和,体和则心和。”中国武学家还说:“心和则人和,人和则脏和,脏和则腑和,腑和则内和。心和则气和,气和则血和,血和则精和,精和则命和。心和则意和,意和则念和,念和则胆和,胆和则动和。”可见和技乃至所有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武文明的发扬光大,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振与不振、兴与不兴、耻与不耻、辱与不辱、健与不健、康与不康,这是事关千年不振、百年耻辱、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万万不可忽视、低估、马虎的。

(三)和技激发

人类以及动物乃至所有的生物,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下的产物。其越经历丰富的生物越高级、越体会深刻的生物越厉害、越驾驭成熟的生物越神奇。所以在人类的基因深处刻录着战胜所有艰难困苦的方法、手段、技巧,只要在和技修炼中,才能得以充分的启迪、开发、维护,才会获得永远不可战胜的止戈精髓支撑。 这也正是炎黄子孙必须进行系统修炼武术和技的根本所在。

(四)和技的特点

中国武术的和技特点,有心神特点、动作特点、运动特点之分。其中,心神特点即武术和技锻炼、修炼、锤炼中所彰显出来的心理特点、心灵特点、心机特点、活性特点、动性特点、运性特点,是和技修炼者的阴性特点,由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内宜鼓荡、外示安逸、劲如抽丝、步如猫行等十二个基本特点组成。动作特点即武术和技举手投足、一举一动、发头卖中所彰显出来的基本特点,是和技修炼者的禀性特点,由轻松灵妙、缓慢柔和、连贯匀称、连绵不断、圆活自然、协调完整、体松心静、心身动合、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内外协调、身形兼备等十二个基本特点组成。运动特点即武术和技攻守、娱乐、保健中所彰显出来的基本特点,是和技修炼者的阳性特点,由处处有弧形、似展而非展、严谨而不滞、规矩而圆活、动中而有静、静中而有动、意到而身随、眼到而卫着、沉稳而不僵、松弛而不散、招到而功济、功到而技展等十二个基本特点组成。

(五)和技运动形式

武术和技的运动形式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百态横生的。宏观地讲,武术和技的运动形式主要由大脑支配下的意气性运动、肢体放长的弹性运动、顺逆缠丝的螺旋性运动、立身中正的上下相随性运动、腰脊带头的内外相合性运动、相连不断的滔滔不断性运动、柔刚辨证的刚柔相济性运动、慢匀运化的永恒性运动、手足为先的九卫攻守娱乐保健性运动、谋略计策点子的战略战术战法性运动、修德振兵治气的修炼性运动、三经四典五法的智慧性运动等十二种宏观的运动形式构成。微观地讲,武术和技的运动形式主要由柔动、软动、韧动、缓动、慢动、匀动、蠕动、刚动、寸动、抖动、揉动、化动等十二种微观的运动形式构成。具体来讲,武术和技的运动形式由功法、戏法、锦法、摄法、推手、角劲、对招、套路等八大具体的运动形式构成。

(六)和技运动动作的基本内涵

武术和技运动动作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十二点。其首先是和技揭示了武术攻守运动动作的一个深刻的生成道理,即斗争激发攻守,攻守提升认识,认识决定理念,理念支配意识,意识引领动作、动作锤成功夫、功夫合成技艺、技艺合成招法,招法合成套路。其次即杜绝僵劲,不用拙力,放松心身。其三即上下相随、周身协调、潇洒自如。其四即虚实分明,重心稳定、肢节自然。其五即动作流畅、呼吸自然、心志祥和。其六即一动皆动、节节贯通、一气呵成。其七即心安情静而启迪念头、使用意识、开发悟性。其八即身心放松而体察心志、体验健康、体会格杀。其九即身法中正而连贯圆活、动作规范、弧形螺进。其十即对称协调而虚实开合、呼吸配合、劲力得道。其十一即行气活血而内劲得体、内气得法、内动得灵。其十二即修身养性而智斗得智、技斗得技、招斗得招。

(七)和技作用

武术和技除具有一般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作用外,其主要作用就是对人类心志智、身体质、运动行、攻守战、斗争夺、杀毁灭具有恰到好处的调和、调节、调理、调控、调配、调护作用;其次和技具有满足人体健康所必须开展的和动、和运、和生、和命、和行、和化修炼的作用;其三和技是针对康复、保健、长寿修炼而言的武术运动形式,是以运化技术为主体的武术和化过程,具有极为鲜明的修身养性、滋阴壮阳、精蓄锐、调和气血、舒心达意、正气驱邪作用。

(八)和技生化

中国武术运动中的和技运动又称极化运动,俗称太极拳运动。其极化运动过程,就是一个经典的“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的生育、生化、生成过程。其运动形式有三,即无极运动、有极运动、太极运动。其中,无极运动对中国武家来说,就是一个纳得天地万物、万事、万象的过程,为生命不息的一个摄取过程,是为储存足够的所需物质、所要东西、所求欲望所开展武术运动修炼。有极运动对中国武家来说,就是一个产生、生长、发育的孕育过程,是为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后继众多而绝不含糊的打造。太极运动对中国武家来说,就是一个即将诞生、分娩、爆发的质变过程,是武术功夫、技艺、招制、套路的记忆过程,是武术娱乐、保健、康复、健康的熟练过程,是武术身体、道德、能力、劲力的运化过程,是武术智慧(三经四典五法)、谋略、计策、点子的修炼过程,也是中国武家提升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方法、手段、技巧的过程,更是张氏太极拳运动的大前提。

(九)和技构成

中国武术和技的构成问题,是一个盘根错节、错综复杂、难以分割的问题。核心地讲,武术和技由和命、和活、和本、和生、和象、和然等六和修炼构成。粗略地讲,它由天、和人、和地、和功、和技、和招和等六和修炼构成。内涵地讲,它由和机、和格、和的、和身、和道、和能和等六和修炼构成。具体地讲,它由极、和气、和动、和静、和运、和形和等六和修炼构成。天性地讲,它由和斗、和争、和攻、和守、和打、和杀等六和修炼构成。本能地讲,它由和吃、和喝、和攻、和守、和繁、和衍等六和修炼构成。辩证地讲,它由和刚、和柔、和虚、和实、和进、和退等六和修炼构成。形式地讲,它由和照、和招、和制、和段、和趟、和套等六和修炼构成。心气地讲,它由和思、和想、和意、和念、和悟、和记等六和修炼构成。心神地讲,它由和魂、和魄、和胆、和识、和志、和灵等六和修炼构成。心力地讲,它由和劲、和力、和能、和量、和度、和态等六和修炼构成。内在地讲它由和心、和气、和田、和脏、和腑、和府等六和修炼构成。

综合地讲它由和道、和动、和运、和形、和身、和气等六和修炼构成。其中,和道俗称心理运化,是以无极运化、有极运化、太极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理念、智慧、谋略、认识的四位一体修炼。和动俗称原地运化,是以原动运化、本动运化、行动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天性、生化、体质、长生的四位一体修炼。和运俗称间断运化,是以争运运化、斗运运化、格运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根基、章法、路数、功力的四位一体修炼。和形俗称连续运化,是以术形运化、招形运化、套形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技术、照法、招数、制套的四位一体修炼。和身俗称疏经运化,是以清道运化、和道运化、浊道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活力、健康、强壮、彪悍的四位一体修炼和气俗称活血运化,是以生元气运化、睿锐气运化、霸硬气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心理、立场、无为、自然的四位一体修炼。

另外,宏观地讲,和技由和正、和韵、和藏、储和、和获、和得等六和修炼构成。归类地讲,和技由象和、动和、身和、体和、心和、意和等六部分组成。全面地讲,和技由和动(归阳明属木)、和天(归太阳属火)、和地(归太阴属土)、和人(归少阳属金)、和心(归厥阴属水)、和身(归少阴属小土)等六和修炼构成。

浏览4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