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称和谐,充满哲理
陈式太极拳是充满哲理的一个拳种。从总体上完整地把握客 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太极图,就是这 一哲理的美丽形象;太极拳,就是这一哲理在体育运动中的生动体 现。所以有人说,世界上还没有第二种体育项目象太极拳这样运用 哲学思想来指导自己,没有第二种体育项目象太极拳这样把精神 与物质融为一体来进行锻炼。这话并不过分。陈照奎老师所传的 拳架,正是以刚柔、开合、轻沉等等一系列对称、平衡、和谐动作为 其内容,以顺逆缠丝、动作螺旋为其形式。从太极拳的古典哲学依 据来看,它是根据《易经》的阴阳学说创编的,“太极两仪,有柔有 刚”。按《易经》总的指导思想是:它认为宇宙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 之中包括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人身如一个小宇宙,有阴有 阳,阴阳交相影响,配置务须均衡。并且认为人与天(自然、宇宙)必 须相适应,称之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据此,《内经》讲求“阴 平阳秘,精神乃治”。陈式太极拳即是根据上述阴阳学说,加上我国 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而创编的一套强身护身的拳术。它不仅有 刚有柔,有开有合,有虚有实,有快有慢,而且讲求刚中有柔,柔中 有刚,开中有合,合中寓开。运用到技击上则有化有发,有引有进, 而且化即是发,引即是进,化打结合,引进结合,如此等等,构成此 拳的特殊风格。陈照奎老师传的拳架的一系列动作都强调阴阳平 衡,有上有下,逢上必下;前发后塌,左发右塌,右发左塌:逢左必 右,逢右必左,有内有外,内外兼练;身法上要对拉拔长,又要相吸 相系,强调对称劲,劲要八面支撑,处处、时时保持平衡,做到周身 一家。比如“金刚捣碓”之第五动作,右手握拳上提,右腿提膝,胸腰 则必向下松沉「金鸡独立”也是手上升,身下沉
总是有上升部位 必有下沉部位,以保持重心稳定,虚实平衡。又如“懒扎衣”、“单 鞭”的定势,前者右发则左塌,后者左发则右塌产六封四闭”第三动 作,双臂向前上挤发,左臀则必须向左后下塌。下塌外前后平 Wo再如“白鹤亮翅”,上开下合,合中有开(脚合膝开),做到“舒展 之中有团聚之意,紧凑之中有开展之功”。劲力既有力学依据,外形 又有匀称之美。再如“掩手肱拳”之发劲,既体现刚中寓柔,松活弹 抖,又体现前发后塌(右拳前发,左肘后撑,弓前腿,蹬后腿;翻左 臀,沉右臀,有前有后,以螺旋形式将对立的两个方面统一于一 体)。在整个套路的编排上,拳势动作都是刚中有柔,有快有慢,有 开有合,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卷有放,有升有沉,加之以螺旋形 式,波浪式前进,如同江河滚滚,波浪起伏,滔滔不绝。这种人体各 部位劲力对立统一的锻炼,必然会全面增强人体素质,使人体各部 位上下、左右、内外、表里均得到平衡发展。因为人的生命过程,就 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人体内充分体现的过程(如心脏的收缩与野张 等)。
太极拳更微妙的一点是打拳强调动静平衡。打拳,特别是难度 又较大的拳术,如何在运动中达到动静平衡?这里确实有个微妙的 道理。实践证明:打拳时,大脑可以得到平时难以得到的平静,而肢 体则在进行难度较大的运动时,正好是“司令部”得到休整的最好 时机「以一念代万念”之谓也。形容这种动静平衡,正如艺术理论 家温克尔曼(1718〜1768)讲过一种状态「就象海的深处永远停留 在寂静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J所以,练陈老师拳架的 人,身体发育都比较全面,而且普遍反映打完拳头脑特别清晰。
从技击角度讲,陈老师常说:“打拳,推手都是锻炼保持自己的 平衡,破坏对方的平衡。”并且强调打拳一定要身法中正,八面支 撑,使人体象一杆秤一样。正如陈鑫所讲的“拳者,权也”。权就是 权衡;权,古代秤之谓也。只有保持自己肢体重心平衡「立如平准, 动如车轮、打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顺逆缠丝,非圆即弧
陈式太极拳不仅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而且也符合 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是“由矛盾 引起发展,发展的螺旋形式”。(《自然辩证法》)太极拳正是以对立 统一(阴阳相济)为其运动的质,而以顺逆缠丝、非圆即弧的一系列 螺旋动作为其运动的形。“太极拳,缠法也(陈鑫)缠丝劲,也是太 极拳的精华。
陈式太极拳,不论大小、快慢动作,都要求做到非圆即弧,触处 成圆,顺逆缠丝劲贯彻于各种刚柔、快慢、开合、升沉动作之中,体 现于身体各个部位之上,这是陈照奎老师在拳论上的重要发展。何 谓顺缠?何谓逆缠?有些人写了许多文章,画了许多图,仍表达不 清楚。陈老师解说时,却很简易。他以右手拿握你的右手,他的手 掌以小指领劲,向掌心一方旋转,大指合住劲,进行旋拧,即为顺 缠;相反,大指领劲,小指合,向小指一方旋拧,即为逆缠。你方,前 者为逆,后者为顺,相反相同。一握手之间,顺逆缠完全说清了。腿 的顺逆缠丝劲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同。他还讲:“开,在螺旋中开,而 不是掰开;合,在螺旋中合L "刚和快不能丢了螺旋劲”。特别是二 路(炮锤)动作快,蹿蹦跳跃动作多,但快也不能失去螺旋劲。打起 拳来,如同旋风、漩涡、飞轮、滚动在地上的球体。而且周身各个部 位节节贯串,如同若干滚珠,出劲如同飞旋前进的子弹。陈老师讲 “连珠炮” 一式时,以木工用的木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既快 又螺旋的进击的力量。慢动作也是走螺旋形式。如“懒扎衣”及“单 鞭”最后两个动作,都是缓慢地螺旋下沉。总之,不论推手打拳都要 做到“触处成圆”。另外,这种螺旋形式的太极劲要以腰为轴心(圆 心)。陈老师强调打拳上身中正,保持圆心稳定。不论是四肢的顺 逆缠丝,还是动作的大开大合,都要立身中正,圆心不能轻易移动, 切忌身躯左右摇晃、前俯后仰。合则以螺旋为形式,发挥其胸腰的 向心力
气聚丹田;开则以螺旋为形式,发挥其丹田的离心力,气贯 四梢。陈老师又把人的腰和丹田部位比作轮子的主轴,只有保持轴 心(圆心)的中正,旋转的轮子才能有力。轴心(圆心)摆动,身体左 歪右斜,必定降低轴心向心和离心的螺旋力量,人体易失平衡,不 论对健身或技击都不利。
(四)丹田内转,腼腰折叠
我们所以称陈式太极拳为“身心修养之学”,就是因为它是一 种内外兼练的拳种。在内功方面它吸取了中国道家吐纳、导引相结 合的养身术和祖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其内功主要特点即在于 气沉丹田,丹田内转,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节节贯串,运动螺 旋。拳论云:“出肾入肾是真诀工陈照奎老师把这个论点作为太极 拳的真谛予以阐发,他讲「出肾入肾就是要求气沉丹田与丹田内 转相结合,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在教拳中,每一个动作他都反 复强调「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以腰为主宰,结合丹田带动 (丹田内转)工 还强调「腰不动,手不发”。腰和丹田不动,即便四 肢很灵活,也是“单摆浮搁”。他并且结合拳势(如“懒扎衣”接“六封 四闭”「第二个三换掌”、“庇身锤”、“左冲”、“右冲”等式),说明式 式都有明显的以丹田内转为核心的胸腰折叠劲。这种强调胸、腰、 腹部运动的方法,对于健身有特殊的作用。人体腹部,脏腑最多,为 全身气血汇集之处,也是经络贯通上下表里的枢纽。每一次胸腰折 叠,都使腹内脏器进行一次温柔的自我按摩。它可以起到炼精化 气,增强性功能,消除腹部脂肪过多等作用,对内脏功能的锻炼效 果好,还可以使腰腹肌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有些肾脏病患者和肠 胃病患者,通过练拳达到痊愈,与此功法很有关系。这种胸腰折叠 功夫若与真气运行法结合起来,其效果将更为突出。丹田上下旋转 可以促进任督二脉的沟通,丹田横向旋转可以促进带脉的通畅,斜 向潜转还可以沟通其他经脉(见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练此 拳的老、中、青年,凡兼练气功的人,普遍反映通关快。气功师反映, 练此拳之后发放外气比过去大多了。故有人说丹田内转是太极拳 内功的精华。
浏览4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