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养生在中医文化中,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 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 有过许多对足部养生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 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 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最,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他人 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清 朝外治法祖师在《理渝骈文》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 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黄帝内经》中讲:“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 足……”中医理论讲,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和脚跟,其中以脚跟为“四 根之本”。脚部穴位在人体上的反射区很多,经常按摩脚,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 循环、神经传导,可调节身体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对一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 的作用,能达到祛病健身之效。尤其脚底按摩对慢性病病人的好处更大,如失 眠、体质虚弱者等,只要坚持长期进行脚底按摩,疗效十分显著。既然脚步穴位反射区很多,如何才能准确判断脚部对应的人体部位昵?这 里也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只要记住,脚趾头对应我们的头部;往下,前脚掌对应 我们人的胸部;往下,脚底的中部,对应我们人的腹部,腹部有胃、肠、胰、肝胆、 脾、肾等器官;再往下,脚跟部分,对应我们人的盆腔,有生殖器官、膀胱、尿道等; 最后双脚的内侧,对应于人的脊椎;外侧对应于肩膝。人的脚部聚集了大量的神 经和血管,即使不懂按摩和穴位的人,只要生活中坚持温水泡脚、适度按摩等方 法,也会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然而在治疗疾病上,脚底按摩则是以舒筋活络为主 要目的,往往是通过刺激脚底与脚侧的点、线、带和区,不只是单纯按摩脚底反射 区。此外,按摩时,并不代表越疼越应该用力,当病人感觉无法忍受的疼痛,将双 脚反射性地缩回去时,就表示按摩力度过大,需要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心脏 病患者在做脚底按摩时,要点到为止。而患糖尿病患者、肾脏患者(严重的肾脏 患者除外)则应该经常接受脚底按摩。现在,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一种可以在家里用,另一种则随处可 以用。

练习方法:


  • 取一根光滑擀面杖,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桃木材质的,从脚跟开始滚动向 脚趾推,这样一反一正为1下,做36下。也有人主张把木棒放于地下,用脚来回 滚搓,活动脚部,使脚部各个穴位得以按摩。用此方法之前,最好能用温水泡完 脚之后再进行锻炼,效果更佳。

  • 另外介绍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可以在办公室工作之时,或坐地铁、汽车时 都可以进行锻炼。在坐到凳了上时,身体保持正直,竖项虚顶,松肩坠肘,此时双 脚脚掌始终不离地面,两脚脚跟抬起,轻抬快落,但落足要轻,主要是活动膝关节 和足部。能够一次做3分钟左右,足部就会有一种发热发胀之感,加速足部血液 循环。方法简单,读者可以一试。


行功要义:

足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因此,足部的养生保健也较为重要。正因为这个原 因,如今足疗风行一时。足疗的确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功效,长期进行足疗会对 人体的健康有一定作用。前一段时间曾经有朋友问我,某某在电视上讲高血压 一按就好。我说,我不这样认为,有些穴位的确有降血压作用,有这个作用并不 就能证明它能治愈这个疾病。高血压目前还是世界医学的难题,要靠终身服药 来控制血压,这种夸大宣传会让一些不了解内情的人认为这样就可以治了,省得 再吃药了,只会弄巧成拙。足部里有很多内脏的反应点,它的确对某些疾病有一 个调节的作用,但是,作用的大小将另当别论。因为,同样一个穴位,点按的角度、力度、意识的配合,里边的补、泻、通是适合不同的人群的,并不是一点穴病就好了。如果能够客观地配合药物和自我锻炼,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肩部太极养生功法

《黄帝内经》中说:“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 膝。”。太极拳中有个动作叫“沉肩坠肘”,沉肩也就是松肩。学习太极拳的初始, 师傅就告诉弟了要松肩,肩往下沉。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实在是很 难,练拳的朋友都会有这个体会:越是想松肩,肩反而越紧。有人说:“心里想着 放松肩膀,可就是松不下来。”这是因为你心里老想着肩部放松、放松,以至于思 想极度紧张,造成肩部更加不能放松,而且比不“放松”时还要僵紧。其实,你只 需不要过于执着,仅仅是想着肩部、整个胳膊放松了,几乎不存在了,似乎一不留 神胳膊就会掉下来似的,不要紧张,不要执着,似有似无即可,这就是彻底放松

传统武术养生方法集萃

了,就是拳术修炼中的“勿忘勿助”,就是不要丢掉不顾,也不要妄想借助自己的 努力去做到。好多人不练太极,“沉肩坠肘”好像与他无关。那么,买了菜总还是要拎的 吧?为了省些钱,你到一家大的市场去买菜,去了,就想多买些,大清早你就去 了,买了好多的肉,好几种蔬菜、水果,两手各拎一个大塑料袋,走不多远就觉得 手疼、胳膊累。这时候,太极拳的沉肩坠肘就派上用场了呀!肩一沉,肘一坠,手 中不挂力,把劲分散到腰和下丹田,送至脚下,一下了就轻松了许多。其实,我们 做家务如擦地、擀面条的时候,都可以用到“沉肩坠肘”。

练习方法:

  • 双手自然下垂,两脚与肩同宽,周身放松,全身的关节用意识一节一节的 放松(不要去感觉它怎么放松,只要一想即过)。以右势为例,转肩,肩部立圆,从 前向后旋转36下,旋转时,手始终下垂,用肩去旋转,主要是活动肩关节及周围 的软组织,有些人旋转后,手部有热涨之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使气血从肩到 手较为充盈,加速这一部位的血液循环。而后,于后向前旋转。要点与前相同, 也是36下。

  • 手向上抓住一个树枝或者扶住墙壁都可以,有肩周炎的人,他的手臂可 能伸直时有疼痛感,根据每个人受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伸拉练习。伸 拉大概18次到36次即可。

  • 面向墙,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全身放松,右手手臂上抬扶于墙上,右手放 松,身体向右后方旋转,右手也同时放松向下旋转,向下甩,手指右后方与肩同 高,反复习练18至36次。


行功要义:

锻炼要适度,力量不可太猛,运用太极的劲力,动作要轻、松、缓、慢,不要操 之过急。手臂旋转要用柔荡之力,在运动当中去锻炼整个肩臂关节,不可使拙力 甩臂,否则,用拙力去甩手臂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

四、心脏太极养生功法

《黄帝内经》中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脏出现了某种症状的人,往往由于 心脏储备力低下,活动后就会心慌、气短,甚至引起心力衰竭。这常常使病人静 养,而越是长期静养,全身机能,尤其是心脏储备机能就更为低下,一旦越过这个 静养的适应范围,如活动最稍大、感染或情绪激动等,就很容易出现心衰。且不 说病人,即使健康的人,长期卧床静养心脏功能也会逐渐降低。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的太极拳在治疗心脏问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运动辅助康复 运动。北京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也 有良好的影响。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与一般正常的老人对照检查,给两组老人 进行了机能试验(在一分钟内,上下40厘米高的板凳15次)。结果证明,太极拳 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32名老人中除了一名不能完成定量负荷外,其余均能 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类型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老人,年龄越大能完成 定最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试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 的人越多。心电图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图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仅 占28.2%,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41.3%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作者丁明业)。

浏览3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