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西武术的发展和晋商的安全需求与镖局最先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商业发展对其经营中的安全保障的需求,为镖局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动因,而清代武术的兴盛又为镖局实现商业这一需求提供技术保障。镖局的产生应该是顺天命而合世情。那镖局最先产生在什么地方呢?必须是一个对商业经营中的安全问题非常需要,而且其所处地域又能提供武术高手的地方。纵观清代商业发展史和武术发展史,会发现最有可能的地域就是山西。
1.清代山西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山西具有镖局最先产生的生机背景
历经明代200多年锤炼的晋商无论是经营经验,还是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已经成熟起来。至康熙时期,晋商已进入了发展高潮,称雄国内市场。与其他商帮比较,晋商的资本是最雄厚的、经营项目是最多的、活动区域是最广的、活跃时间是最长的。
人清以来,山西商人和商业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活跃,有了迅速发展。其经营上主要的特点是进行长途贩运和转售贸易。“致富皆在千里或万里之外”。活动区域遍及国内各地,并把足迹延伸到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而其经营方式是用“货币——商品——货币”的活动方式,以交换为手段,将其触角所及的人和物,统统装到商品经济的车子上来,推动他们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不断前进。
晋商长途贩运和转售贸易经营特点和“货币——商品——货币”经营方式使其经营中非常依赖现银的转运,清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对晋商影响很大,货物和现银在道路运输中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武装押运。因此晋商的经营决定山西具有镖局产生的生机背景。
2.山西的尚武民风是镖局最先产生的人文土壤
就性质和功能而言,镖局为商业的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因此镖局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行业,能否为商业提供支持主要看镖师武艺的高低,因而从事镖局经营必须具有强悍好武的民风作土壤和武艺高强的拳师作为支撑。山西是否具有这样的人文环境?是能否将生机背景转化成镖局的关键。
山西恰恰具有这样的特性,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朝正是由太原起兵进而逐鹿中原,建立政权。太原和大同也都是不同时期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和陪都。地理位置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再加之其邻近塞外,使山西历来战事不断,也逐渐培养了山西人淳朴而豪放、文雅而好斗的性格特质。《汉书•赵充国传》云:“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在山西这块古老而充满硝烟的土地上,军事家、著名将领数以百计。如廉颇、纪信、卫青、霍去病、关羽、张辽、徐晃、刘渊、石勒、斛律光、尉迟恭、狄青、以薛仁贵 为代表的薛家将、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以呼延赞为代表的呼家将等名垂青史。在近现代,也有徐向前、傅作义、续范亭、阎锡山等著名军事人物。历史上的山西战事频繁,导致了人们尚武精神的强化,而尚武精神则又反向强化了人们 “勇武强悍”、“坚韧刚烈”的性格特质。史料记载,《诗•唐风》传:山西“土瘠民贫,勤俭朴实,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杜佑《通典》:“山西土瘠,其人勤俭。而河东魏晋以降,文学盛兴,闾井之间,习於程法。并州近狄俗,尚武艺。” 《隋志》:“人物殷阜,然不甚机巧,其於三圣遗风尚未尽新灭。”
查阅各种古籍县志,整理有关山西人性格词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可以看出 ,朴直厚道和礼让文雅占到了山西人性格特质的38.5%;而刚强豪放、机智勇敢和喜争好斗占到了24.7%。山西人民风淳朴而豪放、文雅而好斗的性格特质使深涵民族文化精髓的武术在山西具有传统。
山西人性格词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
性格 朴直 礼让 勤劳 刚强 机智 保守 迷信 喜争 侈靡 忧深
特质 厚道 文雅 节俭 豪放 勇敢 恋土 少文 好斗 鄙啬 思远
频数 162 105 102 72 54 43 30 27 19 6
频率(%) 21.6 16.9 16.5 11.6 8.7 6.9 4.8 4.4 3.11
据考证,清代山西武术发展极好,形意拳的创使人姬际可(1602 ~ 1683)即是康熙年间的人,其侄姬运亨习得形意拳,于1645年应“顺治乙酉科”成武举。曹继武习得形意拳,于1693年应“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不仅如此,清商人中也有精于武术者,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山陕盐商为抗击日本海盗入侵,曾选善射骁勇者500名商兵防守扬州。隆庆元年(1567),江苏松江倭寇压境,山陕诸商骁勇者曾“协力御之”。清初,在苏州的山陕客商有善射者二三十人。明代泽州人工珂,“服贾远出,一日抵大江,夜,邻被劫,珂奋身往救,盗惊散"。
肥沃的民风土壤,培育了众多的武林高手,具备了产生和发展镖局的必备条件,故而黄鉴晖在其《明清山西商人研究》中说张黑五得以率先创立镖局,是因为山西是“形意拳故乡”,培养有众多武艺高手,使拳弄枪(矛),可以与盗贼搏斗,为客商提供旅途安全服务。
3.清代山西武术技击实力是镖局运营的技术保障
武术门派众多,实力各异。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多有不同,要成为千里走镖的镖局技艺,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拳种具备极强的实战能力,二是拳种发展的黄金期在镖局产生、发展和兴盛的时期。而判断是否是拳种发展的黄金期又有两个条件,超一流高手的技击实力和武艺高强的拳师数量。
山西武术在清代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创立的形意拳经戴隆邦、戴文雄、车毅斋等名家发展成为我国的名拳之一。其拳理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 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其动作严谨朴实、拳法灵活多变,技击性强是它的特点。形意拳在清康雍乾时进入发展高峰,至道光、咸丰、同治时达到拳种的高潮。涌现出了众多的武术名家,如李政、戴隆邦、戴文雄、李洛能、车毅斋、郭云深、戴奎、李存义、李述贞等,其中大多数人有在镖局任职的经历。而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中国无敌手,清华翎五品军功车永宏在天津力挫日本武士,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术会,戴奎除霸护商贾等故事充分说明了形意拳具有极强的技击实力。与此同时,讲究“腰背发力,放长击远,通肩达背”的通背拳在清代时也盛极一时,据考证和陈氏太极拳有渊源关系的通臂拳其技击实力也不容小视,其拳种流派中也有人从事镖局的经历,第三代传人贺敏英镖师的名声在华北、西北大振。还有据传创立镖局的傅山也是武术高手,其创立的“子午太极拳”虽已失传,但光绪六年(1880年)的《傅拳图》手抄本惊现世人却从侧面反映了山西拳种在清代的兴盛。
综上所述,形意拳、通臂拳和傅山拳只是山西众多拳种的几种,这些拳种共同的特点是在拳种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商业经营中需求镖局这一服务业的时期;而对该拳种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拳师也恰好处于同一时代。这种地域、时间的重合,为这些拳种进入镖局成为经营手段提供了机会,而这些拳种中名师辈出又为其借助 镖局走向全国、广为传播奠定了基础。
浏览3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