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河洛图与天道

早在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先祖的圣贤们.在表现天体结构以 及星球运动原理时,就已经应用了数学、绘画等方法,用。代表 “天道无极”的圆周轨迹,用自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代表星宿,创作了河洛图。数学的最高结晶是创作了 “盘古”,即丹书原理数阵图。伏羲根据河图之阴阳变化的象理与奇偶 数排列的数理之间的联系,创作了 “六合”,根据洛图阴阳之象理 以及数阵的“三五”之数理,,发明了太阳历法即“丹书”,并创作了 “九九之数”,即中心为一的数阵排列,“九九之数”是一种数学演 算方法,即数阵图。

八卦图是伏携根据“九九之数”的排列方法发明的,伏羲以誉 草“一 ”“一 一”代表阴阳号码,演示数理、象理变化的规律,揭 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可知性、可变性。

“八卦图”即通过“一”“一-"阴阳变化表示万物之象,通 过“一 ”“一 一 ”排列表示数与数之间的相互联系,象与数结合 一体,揭示了 “五行”“六合”之间的关系,把宇宙万物变化规律性、 天体结构轨迹与运动规律画成图形。八卦图把古代文化的天轴学 说,天心学说,日心学说,地心学说,元气学说图像化,因而揭开了 宇宙运动的奥秘。

八卦图的发明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由此,形成了以关 文学的五行八卦与数学的奇偶数结合一起,解释宇宙形成与变化 的哲学,俗称阴阳哲学,它是中国上古时代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的 高度结晶。

自然数中的奇数,一、三、五、七、九代表的天体宇宙结构,称 为阳数,即混元一气,上中下三才(包括三界、三心),北极五星,北 斗七星,九宫运动规律,数学中的偶数二、四、六、I、十表现的运 动变化,称为阴数。

宇宙的变化包括日月交替,昼夜轮回,冷暖变异等,可用阴阳 两个字代替,也可以再把阴阳变化分成寒暑易往为四季,四时,而 星球运动的周期规律则可以用“六合”表现,包括天干、地支,内涵 八风、八节、十旬、十星等,这种用阴阳数的变化体现宇宙变化的 方法,渐渐简化成哲学名词“阴阳”两个字以代表天地间的一切变 化。

河图的“三五之理”确认了天体运动的圆周轨迹,因而古人得 出“天道日圆”的结论,进而产生“丹书”(即历法),那么为什么称 “河出绿图”“洛出丹书”呢? “绿图”与“丹书”的内涵是什么呢?它 与“六合”九九之数”是什么关系?它与八卦图又有什么联系呢?

从伏羲的发现与伏羲的发明中的联系可知,“绿图”与“丹书” 就是河洛图的变形图,伏羲把河洛图的抽象图变成直观图,“绿 图”就是六合天文图,“丹书”就是形成太阳历原理的“九九之数”, 它也是伏羲画八卦的理论基础。后人进一步由此演化出“金丹原 理图:

一、河洛图与历法

一般改朝换代都要对历法进行修改,这样,过去的历法就被 淘汰,而宣传旧历法无疑要威胁到新政权的稳固,最原始的历法原理河洛图,也就被扼杀在封建专制中

《汉书•律历志》记事日:

“元凤三年(公元前80年),太史令张寿王上书言;历者送他 之大纪,上帝所为传。黄帝调律月,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 宜,更历之过也。”诏下,主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寿王,不服。妾人 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余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 八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奏可。诏与丞相、御使、大将军、右 将军史各一人、杂候各上林清台,课诸历疏瘠。凡十一家,以元凤 三年十一月朔且冬至,尽五年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 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喜,大不敬。有诏 勿o复候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 亦第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谓历皆疏阿。又言黄帝至元凤三 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实,长安单生国、安陵梧育治始终,言黄帝以 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寿王又移帝王录,彝、禹年岁 不合人年。寿王言化挺为天子代禹,甄史生亦为天子,在政、周阿, 皆不合经数。寿王历,乃太史官戴历也。寿王狠曰「安得五窠历?” 又妄言太初历亏四分日之三,去少余七白五分,以故阴阳不调,谓 之乱世。幼:寿王吏八白石,古之大夫,服衣,诵不祥之辞,作妖 言,欲乱制度,不道!奏可。寿王候课,比三年下,终不服,再幼死, 更救勿劫,遂不更言,诽谤更甚,竟以下吏。”

寿王所言的殷历,谓之黄帝历,黄帝历由黄帝的大臣容成•制 定的,至此被废除。这里边记录了几个古代历史文化问题。


  • .“历者上帝所为”说明在黄帝之前有历法,即伏羲作六合的 八卦图历法。在黄帝时代得到进一步调整。

  • .寿王的历法为殷代的历法,又称为黄帝历,在汉代被改动。

  • .寿王与治历大臣二十余人制定的历法,有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



  • .黄帝的时代至少在元凤三年以前3629年以上,距今5500 年以上。这样可知伏羲在6000 70000年前。

  • .舜、禹、骊山女的年龄超过一般凡人,与曹植《洛神赋》中谈 到的女神在时间上相吻合。

  • .这里边讲到在天文学研究中应用了数学的除法。

  • .寿王的历法既为太史官历殷历,寿王因反对汉代改历而受 到降职处分。

  • .河洛图被黄帝或黄帝的大臣用于修定历法,通过上述历法 事件可知,黄帝历法被废除同时,而且轻谈律法灾祸甚大。


河洛图是古代天文学的产物,受它的启发而产生了太阳中心 学说。春秋时期沿用《太岁历》,后被汉代《太初历》代替,《太初历》 中设立了五个宇宙起点,把伏羲作的“六合”历法简化了。从中取 了 “五合”,由于道家丹功修炼需要这五个起点来行气,控制内气 的火候,所以河洛图的道理并没有因为历法更替被毁掉,一直受 到道家修行者重视,视为珍宝秘密传承。

本注:容成为古代的修炼家,即今日称之为生命科学气功的先 祖。《汉志•方技略》有《容成阴道》二十六卷、《黄帝三王养阳》。

,二、洛数之力

在人类出现之后,宇宙就成为神秘话题,在6000 ~ 10000年 前,有人把对宇宙的观测结果整理成河洛图。古人运用洛图数理, 以洛图最大数“九”应用在天文学中将宇宙分为三个范畴:

  • .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二十八星宿称为九野。

  • .以太旭为中心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运动称为九星或九天。

  • .地球称九地、九州、九泉或九窟。


“九窟”是对海洋流动的解释,大禹治水时做九畴以象征宇 宙。故称“天道日圆”“圆则九重:“圆”指天体运动周天循环之意, “九”即九野、九星、九州、九地° ,

《山海经・海内经》日:“洪水滔天,稣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 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绥于雨郊,稣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 定九洲。”大禹治水沿用了九洲行政区域。道家以九作为吉祥数 字,河洛图的历史价值常引起后人对它的敬佩感叹之情。

屈原《天问》曰:

建古之为,一传建之?

上下木,沟由令之?

―暗鲁陶,埴施筱之?

望,何以织之?

明明府闱,情时何的?

阴阳三合,国奉阿化? 四则九重•一叠度之?  功,机初作之?……

则九重,孰营度之”(译:天地之道动静开合方圆一体,用 九之数可以表现天地运动之理,谁使它产生运动的呢?t又是谁开 始用九来划分的呢?)就是指远古时期对天体的划分方法,也是屈 原(前340 ~约278对河洛图的伟大发明发出的赞叹和困惑。参 看图B5,明代萧云从为《天问》作图。

三、“绿图”与“天干”,

河洛图问世至今经过了至少6000 ~8000多年的历史,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尽管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伏番的那块刻 有“六合”天文图的石碑,但是,古往今来大道总有人传承,通过古 籍和古代石刻天文图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的历史痕迹。

南宋淳右七年(1247年)的石刻天文图,此图中将赤道、黄道、 节气、北极星、北斗七星、银河刻入在内(图B6)

文字的发明对宇宙的表现更加精确,在甲骨文中以东南西北中方位代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同时配合四象、五行、八卦、方位表现宇宙变化原理。

浏览3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