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六鸟精龙纹盘青10能“翊346虚米,口上蹲六 鸟,腹中辨免纭口怖鱼维由鼠加8,4晶季重化。

殷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的盘多圆腹,圈足无 耳,周代以后多圈足附耳或三足。

春秋(约公元前770 ~476盘,由龟龙、鱼纹组成,彼此相 差1000多年,盘中图像没有改变,只是外形上稍有差异,可见蟠龙纹图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它可能是一种很重要的法器, 而且春秋的图案鱼纹的数是12个,象征地支12

古代就是这样用阴阳鱼(通称太极图)图形,鱼龙图纹代表宇 宙时空变化。因此,龟、鱼为吉祥物,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 一直沿用到今。

第五节彩陶、瓦当中的宇宙图像

近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描绘的以太阳中心,九大 行星周天运行图像。受天'体之理的启发,中华祖先参照这些宇宙 图像,效仿天体宇宙周天循环之道而修炼人体内气,开发人体小 宇宙的潜能,出现很多超人之能。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朝阳市凌源县安杖子村夏家店古 城址(燕)获得一批战国(公元前722 ~公元前207)至西汉时期的 珍贵文物,其中圆瓦当21件,表现宇宙的图像与铜镜图像接近。

(参考博古学报》1996年第2期)


  • .瓦当中间圆心鼓起,用以太阳为中心的五星(五行轮)将字 隔开,阳刻“千秋万岁”。

  • .瓦当以太阳为中心,构成天体之九大行星周天运行轨迹图 像。

  • .以地球为主体,用云纹变化表现地球四象,转动法轮图 案。


4,汉代长安城冶铸遗址出土瓦当中,有周天轮回图像。

(参考《考古》1997年第7期)

1993年在徐州市铜山县茅 村乡微山村考古发掘的唐代 618~907墓砖图纹。

(参考《考古》1997年第3期徐州 市博物馆)

一、古砖中表现天体宇宙图 像,中心九宫图像象征着天,四 周花叶象征地球与生命(图 A7A

二、中心为两轮环绕、四角 两半圆环,即河洛图的中心图形 (图 A7B

三、中心有三圆环,外环间 有圆点象征众星围绕太阳转(图

A7C0

四、两幅为表现天地宇宙的八卦九宫图(图A7D)。 该墓砖均育灰色,质地较硬,有锲形、长方形、刀形三种。

第六节 神话中的天文学

神话故事具有传播范围广、时间久远的特点,远古时期文化 历史很多都被编成神话流传在民间得以保存下来,如三黄五帝, “女娟补天”“夸父追日”等。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 之国,有女子名曰裁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 20

日。这里实际借用神话的形式讲述古代伏羲治天下时,伏载的妻 子羲和(女娟)已经观测到太阳系的十大星球。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注:汤谷,暗示十大星球在同一天体中运行,扶桑为一棵两干同根的大 树,比嗡古代的河洛两图,暗示河洛图的五行哲学原理,五行为东、再、西、北、 中的方位,对应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物质为木火金水土,黑色代表四象的起 点暗示玄武,为宇宙节气变化的起点,这个起点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如公元 前104年的太初历(汉武帝太初元年)中规定五个起点,二十四节气以冬至为 起点。“九日居下”暗示九大行星,圉绕太阳做周天运动。

《列子・汤问》曰「夸父……渴而死弃其杖,尸者肉所浸,生 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这些神话的地区局限说明了创作的时代 背景,在步行时代,数千里的邓林是创作者的生活范围。足以说明 神话的作者认识到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关系。

太阳与地球的运动关系在青铜器图像中出现,天干、地支在 汉代铜镜图像中出现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 每个数字,都是远古圣哲的智慧结晶。

第一节河洛图问世

河图、洛书传说为龙马、神龟背负而出(图B1),实际上应是 上古之圣贤们对于天体观察后对宇宙的描述。河洛图中 即是上古时期结绳记数方法的再现。我们从河洛图本身的结构中

(图B2也可看到:

河图的结构:一与会共柒肃洛孚北, 二与七为期而居手*, 三与八周境常居孚东, 四与九为友定居乎西, 五与十48守前后手中
南中北东九河洛图以北极五星为中心的星宿,是对四象、二十八宿的缩 写,河图为四正的星宿。、

“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即北极星之北为正北的星为1+6=7 颗。

“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即位于北极星之南正南方位的星2 + 7=9 颗。

“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即北极星正东方位的星宿,3+8 = 11

“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即位于北极星正西方位的四个星与 九个星。

“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即北极五星与太阳系(天干)十大星 球。

洛图的结构:★九辰一

左三与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五届中央

“戴九履一”即位于北极星东南方向的九个星与一个星。

“左三右七”即位于北极星西北方的三个星与七个星排列形 式。

“二四为肩”即位于北极星西南方向的两个星与六个星。

“六八为足”即位于北极星东北方向的六个与八个星宿排 列。

“五居中央”即北极五星也是宇宙的中心,也称无极之光。

河洛图中央为空白,四周为黑白阴阳变化,说明考虑到光源

B3 河洛图结构

为永恒不变。

《易经》中【益】篇道出“十朋之龟”的典故,【乾】【坤】两篇对五 行八卦的论述,它是根据河洛图而做,故此可以断定河洛图问世 至少在殷商之前。根据孔子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 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可知 八卦图是伏羲所做,而河洛图早于八卦图,考古的甲骨文中出现 了河图之数(图B4),青铜器中也发现了神龟,新时代彩陶中也发 现阴阳鱼图纹记载节气的变化,故可以确认其河洛图产生在 6000 ~ 10000年前,中国古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表现恰如其分。

B4 甲骨文之河洛之数

在《系辞传》《道德经》《淮南子中》《神龟赋》《洛神赋》等与河 洛图之理有关的文献中从未提到大禹,为何后来人们要将大禹与 洛图联系起来呢?对照秦始皇等古代暴君,后人借用大禹、周文王 两位贤明君王来阐述道德治天下的重要。

《尸子辑本卷上》日;“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 曰:'吾河精也'授寓河图,而还于渊中。”

由于大禹治水开始划分了九洲行政区域,因此就把禹与洛图 的九天表现联系起来,则称大禹治水出洛图,文王以此绘后天八 卦。实际上河洛两图为同时出现,先天与后天两幅八卦图也是同 时完成。

一幅好画是一部书,一本好书是一部历史,河洛图反映了社 会文明发展过程。从龟纹盘、龙纹盘、铜镜、鼎、酒尊、香炉、象尊等 法器中可互为认证Q

伏羲运用河洛图的理论建立历法,发展农业、医学(气功)以 后,国势兴旺,百姓蜂拥而至,归其麾下,人口集中。5600年前的黄 帝经过查访终于收集到伏羲氏传下来的河洛图,读懂了天文学的 道理,开始作历法,“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公财”,治国有道,才产生 新的政治格局。因此伏羲根据河洛图创造八卦、六合,开辟了天文 学、数学理论。意味着中华民族兴起。

老子《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二道家所 谈的道是宇宙与生命共同运动的规律,道家将宇宙天地与生命变 化奥秘,以河洛象数、阴阳学说体现出来。洛图之和数十五,为天 道圆周运动规律,月亮以十五为最美,二十四节气以十五天为基 准交替。阴阳历法都通过十五来实现,故称天德为美,道德为高 尚。而阴阳学说归结为宇宙的三个中心范畴,即北极五星为中心 的体系,太阳为中心的体系和地球为中心的体系。月球围绕地球 转的周天运动规律通过阳历、阴历、农家历的十二支关系体现出 来。追求美满、圆融、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气功、太极拳、 八卦掌等也是遵循此理而成。

十二与十五归结为“道”与“德”两个字在中国作为哲学符 号代表“无极”“天道”“周天”,囊括了宇宙、天地、自然、生命的秘 密。道、佛、儒、武、医、艺以名种形式传播其内在的道理。3500-

27

4500年前的《易》中有【乾“坤】两篇,老子写成《道德经》,孔子写 成《系辞传》,曹植写成《神龟赋》《洛神赋》,明代的隐士来知德写 成《易经来注图解》,武术中以太极拳演示出它的原理,清时董海 川以八卦掌演示出它的轨迹。

浏览37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