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搏技训教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武家的搏技训练教学初期与其他高级动物一样,都是从最古老的身教开始的,然后从身教升华到言传,从言传升华到图形表述,从图形表述升华到文字阐述,从文字阐述升华到图文叙述,从图文叙述升华到武术理论体系,从武术理论体系升华到武学,从武学升华到武哲,从武哲升华到武文化,从武文化升华到武文明。一直推动、引领、丰富着中国文化从一个辉煌进入又一个更大的辉煌。
如今的武术教学训练,已形成了集文明、文化、文学、哲学、理论、运动、建设、锻炼、实践、实验、音像、计算机模拟等十二地支为一体的武术教学训练体系。但无论怎样发展,武术搏技攻守传统性、真实性、决断性的教学训练内涵,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为,在中国武家的八大攻守升华中,其始终是以武术为核心的。其所有一切,都是立足于人与人的攻守对抗的。中国武家认为:“得人者得天下,人的因素第一人才是所有一切真真的主宰,武才是人类真真主宰的根本。人如果离开了人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人如果离开了武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了。”
二、搏技初级训教
搏技初级训教即武家在搏技功夫学练基础上所开展的搏击技术教学与训练。 这是武家修德、振兵、治气的具体过程,是以武术徒手攻守技术为主体的系统训教,是以武术三学(功夫学、技术学、艺法学)为主体的系统训教,是从软弱到强悍、从野蛮到文明、从幼稚到成熟、从公民到战士所必需的运动锻炼、动作规范、斗志培养、勇气扶植、胆略建设、攻守技术掌握。它由仿象、知理、求真、务实等四个层次构成。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教学训练的实质主体俗称武家四大基本训教。
(一)仿象
搏技仿象即搏技教学训练中的表象模仿,是指通过教师、教练、教官运用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搏技攻守技能的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它是以肢体语言为主体的教学训练方法,是以肢体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传统训教,是建立在修德、振兵、治气基础上的搏技训教,是崇武、尚武、爱武教育训练的开始部分。中国武家认为:“仿搏者,爱武之上,尚武之里,崇武之内,攻守之间,修德之中,乃武初之初也。”这是中国武家最为原始、古老、有效的传统搏技教学训练过程。
(二)知理
搏技知理即搏技教学训练中的攻守道理探寻,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图示启迪为主体向学生传授搏技知识、技能、法理的一种传统教学训练方法。它是以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搏技教学,是建立在仿象、懂事、成人基础上的搏技教学,是建立在机理、格理、的理基础上的搏技教学。中国武家认为:“知理者,仿象之上,搏斗之里,理论之内,生克之间,机理之中,乃武初之中也。”这是中国武术教学、训练、锤炼中极为传统的搏技教学训练第一次升华。
(三)求真
搏技求真即搏技教学训练中攻守真谛、真理、真经的探觅,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教具、陪练等具体演示使学生直接感知打斗、攻守、对抗客观现象所获得四两拨千斤真谛的搏技传统教学方法。它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把知识落到实处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知书、谋略、计策基础上的教学。中国武家认为:“求真者,知理之上,观察之里,真谛之内,接触之间,悟道之中,乃武初之高也。”这是中国武术搏技教学训练中较为重要的第二次升华。
(四)务实
搏技务实即搏技教学训练中实质、实践、实际的寻觅,是指教师把学生置身于现实中通过搏击现场的切身体验使学生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打斗、攻守、对抗现实所获得搏技实践知识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它是以直接感受、实际领略、具体操作为主的教学,是把知识落到实处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求真、达理、实事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中国武家认为:“务实者,求真之上,实践之里,实战之内,辨证之间,体验之中,乃武初之贤也。”这是中国武家搏技教学训练中极为重要的第三次升华。
三、搏技中级训教
搏技中级训教即武家在搏技初级学练基础上所开展的搏击技术的中级教学训练。它是武家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所必需的打造,是以武术三理(基础理论、攻守理论、经穴理论)为主体的系统训教,是从打斗到辩格、从对抗到辨抗、从作战到辨战、从兵戎到止戈所必需的攻守提升、动作升华、斗志强化、勇气超常、胆略过人、攻守恰到好处。其由空格、物格、人格、成格等四个档次构成,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教学训练的格斗主体,俗称武家四大格斗训教。
(一)空格
空格即武术教学训练中赤手空拳的架式、能量、劲力、动作、招法、运化等的持久性、反复性、震颤性的攻守空间训教。这是以真实攻守作战为感受的强悍彰显,是具有一定震慑、威武、发泄效应的展现。
搏技教学训练中的空格,是指教师在学生务实、立信、构思基础上经过运动形式的稳、准、狠打造使学生在稳准狠训教中获得高一档攻守技能的教学方法,求的是稳准狠,要的是快耐确。这是建立在务实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以训练、锻炼、锤炼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攻守实际上台阶、上层次、上境界的教学方法。中国武家认为:“空格者,务实之上,标准之里,搏斗之内、动静之间,路线之中,辨证之下,乃武中之少也。”这是中国武术得空训教中最为重要的搏技训教形式。所谓锤炼即高于一般训练、锻炼的训教。所谓得空即对时间、速度、距离的把持操控。
(二)物格
物格即武术教学训练中对武家三物(矿物、植物、动物)开展击打、使用、对抗、对垒、对接、对应性的针对三物的持久性、反复性、震颤性攻守训教,是武家九卫适 应、强化、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过程,是攻守九卫力点、劲点、凝点功力释放所必需的夯实过程。
搏技教学训练中的物格,是指教师在学生空格、大义、大德基础上经过运动动作得物、用物、使物打造,使学生在得物、用物、使物训练中获得再高一层攻守技能的教学方法。这是当代教学训练中的负重法、对重法、小强度法、中强度法、大强度法。其求的是得用使,要的是巧妙绝,是以自然物体、打造物体、植物、动物、器物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攻守能力再上台阶、上层次、上境界的教学。中国武家认为:“物格者,空格之上,规矩之里,攻守之内、进退之间,循径之中,辨析之下,乃武中之中也。”这是中国武术得功(劲力气)教学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搏技训练形式之一。
(三)人格
人格即武术教学训练中以引导人、陪练人、对抗人为对象所开展的功法攻击、技艺攻击、招法攻击、限定法击、限定散攻、规定攻击等具有持久性、反复性、几重性的对人攻守训教。
搏技教学训练中的人格,是指教师在学生物格、敢为、恩德基础上经过对运动动作的点化、巧化、较化打造使学生在点化、巧化、较化的训练中获得更高一层攻守技能的教学方法。其求的是识着上,要的是灵活度,是建立在物格基础上的训教,是以高人、圣人、贤人、神人、仙人亲身指点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攻守能力更上台阶、上层次、上境界的搏技训教方法。中国武家认为:“人格者,物格之上,章法之里,招制之内、刚柔之间,疾徐之中,辩论之下,乃武中之上也。”这是中国武术得道训教中最为重要的搏技训教形式。这里的道特指敌我相斗、相格、相战所必需的具体章法。
(四)成格
成格即武术教学训练中使修炼者成为一个道德成人、功夫成人、技艺成人、招法成人、辩证成人、章法成人、胆识成人、勇气成人、谋略成人、计策成人、心理成人、身体成人且具有持久性、反复性、重叠性的攻守训教,是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必需的基本训教过程。
搏技教学训练中的成格,是指教师在学生人格、勇为、行令基础上经过对运动动作的悟化、意化、炼化打造使学生在悟化、意化、炼化训练中获得最高档次攻守技能的训教方法。其求的是得道、自然、无为,要的是团结、凝聚、抱团,显的是潇洒、大方、谦恭,论的是成人(特指道德上的成人)、成熟(特指心理上的成熟)、成精(特指功技艺上的精到),动的是智慧、谋略、技艺,讲的是低调、和气、夹尾巴,行的是正道、正义、正大,说的是先情、再理、后法(方法、章法、律法),走的是羊、狗、狼、狐、虎,是建立在人格、勇为、行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以悟化、意化、炼化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攻守能力最高台阶、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教学。中国武家认为:“成格者,人格之上,武道之上,自然之里,文化之里,无为之内,哲学之内,虚实之间,成败之间,运化之中,武学之中,辩驳之下,乃武中之大也。”这是中国武术得道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搏技训教形式。这里的道特指武道,即人与人相斗、相格、相战的超高理念。 该成格与空格、物格、人格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中级教学训练的实质主体,俗称武家四大中级训教。
浏览3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