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拳法在初学时都有一些固定的具体练法,这样练功者 才能学习,梅花桩拳法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即本书第一、二、三章所讲 的“桩步五势”、“桩步五势的变化”及“梅花桩架子的拳路”等练法*这 都是初学者的“不变之法”。当这些不变之法学会练熟后,就必须要学 习练法中的“变化之法”。在本章第一节所讲的桩步五势变化的各种 练法.是梅花桩武功中变化之法的基础和初步,更进一步的还有行步 .三法的变化,这都是基本功架子的变化。此外成拳和器械的练法也有 变化,拧拳的练法已无定形定步。至于文功(即梅花桩内功)的修持方 法,亦有确定不变的“世间法”,也有随缘任运、无拘无束的“出世法” 这两个层次。梅花桩武功中的变化之法是它的生命和精髓,这也是能 “万法归宗”的原因,是由初级的“世间法”而成为高深莫测的“出世 法”的阶梯和道路。

第四节桩步五势的转换为什么要有各种变化

按世俗的看法,如果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五势的转换及行步三法 的练法都能固定下来,那么梅花桩架子就成了确定的拳术套路。这样 架子的练法就简单多了,不但初学者容易学了,世人也好理解了。我 国许多拳术派别,就是以固定的拳术套路为基本内容的,难怪有不少 人一提起武术来,就认为是一套套固定的拳术套路,对梅花桩架子这 样可以自由变化的练法就很难理解了。梅花桩架子为什么不能是固 定的拳术套路呢?这要从梅花桩武功的性质和作用来解释。梅花桩 架子是梅花桩武功的基本训练方法,它是该派武功的基础和主要锻 炼内容。此外,再也没有比架子更基本的练功方法了。也许有人要问. 单独训练的腿法、步法、手法等是不是也算梅花桩武功的基本训练方 法呢?不是的,它们只是一些辅助的练功方法,并不能称为是“基本” 的。原因是这些腿法、步法、手法等的练习,只能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独 立练习,只要练功者熟练之后,仍然还是要把它们放在架子中练习, 因为单独练习和穿插在架子中练习这些腿法、步法、手法的效果是完 全不同的。前者只能提高腿法、步法、手法的技巧和局部的功力,而后 者才能练出精、气、神合一的梅花桩武功来。

成拳也是梅花桩武功基本训练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 还是比架子更高级一层的基本训练方法呢。成拳可使练功者学会许 多抓拿摔打的具体方法,它可以通过对练双方的相互“喂拳”更快地 提高练功者灵敏的感知能力,成拳的训练还可使练功者更快地领悟 和达到浑元一气、气擎停的境界。由此可见,成拳也是梅花桩武功的 基础和重要内容。很难想象没有经过成拳训练的人,能够真正理解梅 花桩武功的精髓,并能使自己的武功达到较高的层次。

梅花桩弟子们都知道,架子是梅花桩武功的基本训练方法,只要 基本上掌握了正确的练功方法,练功者武功的高低完全是由他架子 练习的数量及对梅花桩文武大法(即理论)领悟的程度来决定的。所 谓“拳打千遍体力真现”就是这个意思。梅花桩成拳也有这种基本功 的性质,所以成拳决不是学会了就算了,它也需要反复练习,甚至成 百上千遍地练习。练功者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后,自有微妙的体验与 出乎意料的提高,这都不是用语言所能形容和讲清的。成拳的这种性 质和特点,是练功者常常注意不到的。

当然,器械的练习也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如刀、枪、剑、棍等也各 有一些基本训练的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成拳的训练,或是器 械的练习,都不像练习架子那样方便。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它们 大都只能在某段时间内集中练习,不能像梅花桩架子那样成为练功 者终生长久的练功方法。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只要成拳和器械练到一 定的熟练程度,它们的许多锻炼内容还是可以溶汇到架子中去练习 的,由成拳、器械所练出来的许多功夫,如灵敏的感知能力,抓、拿、 摔、打时的手眼身法步,器械的招式、动作、神气等,也是可以通过架 子来训练的。也就是说,梅花桩架子有极大的可纳性,能包罗万象,正 如《梅拳秘谱》所说「绝手乱拳皆包容其中”,真是“无穷如天地,充实 如太仓,浩渺如江海,圆耀如三光工

由上述可知,架子是梅花桩武功锻炼中,唯一常用的基本训练方 法,因为梅花桩武功不是单纯学习某些锻炼身体的方法或技击的技 巧,它也不只是训练人的筋骨皮肉,或锻炼人的肢体内脏等局部功能 的运动项目。架子是通过练形来练神练气,使练功者精气神合一,达 浑元一气境界的武功。这种武功练好以后,能使练功者自然具有强身 健体、技击制敌、治病救人、开发智慧等四大功能。过去人们只把武功 看做是锻炼身心、学习技击的方法,而梅花桩武功说到底却是在开发 智慧,挖掘人体原本就具有的潜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原本就有两 条道路,一是运用智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创造工具,依靠科学技术 的进步,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和加速经 济的发展;另一是挖掘、开发人体的潜能,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和认 识能力,取得人与大自然的谐合、统一,与大自然溶为一体,以便更好 地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前者是以研究宇宙中确定存在的物质为出 发点的西方现代科学所走的道路,而后者则是以探讨主宰宇宙中万 事万物的规律为出发点的东方文化所开拓的道路,这是对客观世界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作者认为人类争取生存和发展的两 条道路.最终必然要交汇、溶合到一起,它们也就好像人体的左右手 一样,根据孙子兵法的原理,应当“奇正相扶”、协同作战才更有效果。 可以预料,西方的现代科学必与古老的东方文化相结合,东西方文化 的交流是个必然的趋势。梅花桩武功是学习文武大法的无字真经,而 架子又是梅花桩武功的入门和基础。当然,架子中的每一个部分,也 必然是全息地凝聚了梅花桩武功的精华,反映出文武大法的主要精 神。梅花桩文武大法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它也像《易经》一样,有着“易 简”、“变易”和“不易”三种特性,梅花桩武功的千变万化,也如同《周 易》的“变易”一样,是它的生命,正是由于它能变化,所以它才能包罗 万象、御用无穷。梅花桩架子是梅花桩武功的基本练法,也是它的初 步和基础,是练功者的必由之路和经常坚持的锻炼内容。梅花桩架子 中的桩步五势和行步三法就相当于“易简”,它们是武功中千千万万 个拳势和动作的化简和概括,通过对它们的练功,就可以掌握和体验 到对各种拳势、动作练习的实质和精神;又通过对桩步五势和行步三 法变化规律的学习,可以领悟到武功中各种拳势和动作变化的方法。 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五势转换的各种变化及行步三法的变化,它们相 当于“变易”,它们就是梅花桩武功生生不息的动力和包罗万象、丰富 无穷的原因,它们都是梅花桩武功的生命,也正是文武大法的精神在 梅花桩武功基本训练中的体现。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五势的练法.及在 初学架子时的种种不变之法,都相当于“不易,一不易”和“变易,,总是 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任何武功初学时“不易”才能学会,学会后能 够“变易”,武功才能升华而进入更高的层次。

练功者通过练习梅花桩架子之中的变化之法,即桩步五势转换 的各种练法及行步三法的变化,可以掌握梅花桩武功中所有变化练 法的规律,这是领悟梅花桩文武大法精神实质的唯一一条道路。东方 文化的最高境界,释迦牟尼的“空”,老子的“无”,孔子的“仁”,《易经》 的“变易”都是由“变化”而来的。只有“绝对存在”的观念,而没有“变 化”思维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些高妙绝伦的思维境界的。在梅花拳的 三代祖师邹宏义的碑文上写着“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罕至实”,这两 句话说出了梅花桩拳法的精神实质。梅花桩弟子们的宇宙观是与常 人不同的,在梅花拳的经书上写道:

乾坤虽然大,
还着一性包,
收来芥子大,
放出透九霄。

浏览4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