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沿袭着中国文化崇尚“直觉"的思维方式
直觉体悟,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排除一切来自体内外因素的干扰,集中 所有的思维能力,在所有已知的思维材料和认知经验基础上,对客体的本质属 性和规律性联系做出迅速识别和整体判断的思维方式,是对宇宙本质或事物规 律的灵感性领悟。这种思维方式不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常以“悟"作为认知 事物的基本形式,即通过内在直观实现认识的突变与飞跃。直觉体悟不经过明 显的中间过程就能直接得出结论,所以具有主体不能明确地意识到其过程,也 因之不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的特征。
在中国文化之中,人们崇尚的是自然。自然是一个泛化的、笼统的概念, 具体来说,自然表现为宇宙中说在的“象"象"是人与自然沟通之道,“象” 是万物之道的有效载体或媒质。透过“象”,人们才可以感知到自然之变化, 认识到万物之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之''象”的 摄取通常都是通过“直觉"感性的思维来实现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武术技术的构成来体察到中国武术注重“直觉感性” 的文化精神。武术是由各种蕴涵技击意识的动作构成的,这些动作并不是凭空 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于人类的格斗行为和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实践活动。即 将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经“感性"的分析,演绎成为构成武术的技术动作。例 如,形意拳,它取动物之特长,象形取意,取法为拳,其基本拳法中的十二形 拳,正是建立在对十二种动物特性的基础上,仿其法,效其技,而演化而来的 拳法,比如太极拳的动作效法水之柔软。老子曰:“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柔软的,无定形的,因而能因形就势,随 物赋形,变化莫测。其以松柔舒缓的动作为外显,粘连绵随,或不动如山,或 沉静如水,其内在却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高深玄机。
中国武术将自然的变化规律运用于拳法之中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特有的 “直觉”思维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武术的发展演 变可以说是通过直觉的思维获得的感性认识的总结和凝练。在这种文化精神的 作用下,形成了风采各异、妙趣横生的中国武术,塑造出外延和内含都极其广 袤深邃的中国武术。
(二)中国武术沿袭着中国文化践行“体悟"的思维方法
体悟,习称领悟、顿悟,即在对研究对象深刻的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获 得某种灵感,突然领悟到某种普遍形式的客观规律性,是创造的直观,属于创 造性思维方式。慧然独悟,若风吹云,突然灵感,顿然领悟。
体悟思维,是一种由于人脑灵感而突然获得成果的思维活动。实际上, 在灵感产生以前,思维主体已经对认识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人的主观意 识没有感觉到在思考,而大脑的潜意识已经在运行着思维,在某个偶然时刻大 脑突然闪现问题的答案。这种思维可能存在于文明时代任何人的社会实践中, 科学家的许多发明灵感都有过这种体验。
中国武术同样印证着传统文化中“体悟性”这一文化精神。从中国武术 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察觉,武术技术主要是通过武术家的亲身实践,以及对外 界其他事物的观察与模仿来实现的。即通过体悟的方法,在对外界事物的观察、 模仿和思考中不断地形成各种武术技术技法,并通过反复的体验实现不断地超 越,改善原有的技术技法与实践经验。因此,“无论拳法、拳势、拳理,无不 需要渐彻渐悟” o对于各种武术技术动作、套路的习练都是一种肢体的历练过 程,在经历了身体的体验后才有可能形成对武术意识的真正理解。这种通过亲 身体验而获得的各种技术实践,作为形成和发展武术技术内在规律与理想实践 方法的主要手段,是中国武术的独特思路。
作为东方形态的文化,中国武术在与西方形态的文化的比较中,最大的 反差反映在中国武术是“追求体悟的过程”,这也是中国武术真正的精髓所 在。对武术的感悟,也就是在反复的运动实践与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模仿中不断 地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原有的方法与经验而最终获得一种方法性的直觉能力。 所以,通过反复的运动实践与观察思考,即“体悟”的方式,才能获得方法性 的直觉能力,实现对中国武术内在精髓的直觉认知。
(三)“知行合一":中国武术实践范本的文化精神体现
浏览3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