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顺胯、拧腰(龙折身),要似正非正,似斜北斜;上体与地面垂直,两肩要 平,含胸拔背,不可左歪右斜,前俯后仰,谷道内提(肛门自然内提),不可突臀。第六,前腿三分劲,后腿七分劲(重心在后腿);前膝微向前挺,后膝尽量卷裹 里扣,后膝盖与前膝盖成平行线;上体正直,臀部“下垂之线”,在后腿脚跟以内 (又称足下存身)。步骤九:左右换位。三体桩左式站至乏力时,应换成右式,右式力乏再换成 左式,反复多次,随意而定。但原则是从左式开始,从左式收式。换式的方法与 右式的方法,不再细说。
步骤十:收势。
两掌同时握拳,前拳向外翻转,抬至眉高,拳心向上;右拳向斜上方扬起,两 臂前后成弧形相对。上势不停,两拳向里并拢。边微下沉,抵于胸前膻中穴时, 要按穴贴身;随两拳下落,气亦沉入丹田,动作要轻松自然。接着上体微向左转, 身朝正前方;后脚上步与前脚并拢。两拳自然张开变掌,两腿自然伸直,身体起 立,同时两臂也自然放下,成起式前的状态。三体桩的详细动作与练法,是练形意的第一步,要有耐心、有毅力,克服简 单、枯燥之感,练入精微,切记做到自然和谐。传统武术养生的机理与技法
第三节八卦掌的养生机理与技法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 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 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 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其主要特点是内外兼 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故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变幻无穷。出手成招, 刚柔相济,踢打摔拿融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国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 穷尽。由于在练习过程中处处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 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它突破了 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 辟了一方新天地。八卦掌,心意相合,身心双 修。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养生、祛病 上也有着独特的功效。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原名董明魁,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董海川身材魁梧, 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一、八卦掌基本技法实践
八卦掌虽有千变万化,总不离“推托带领,搬 扣劈进”,这八法都基于阴阳变化之中,阴阳变换,巧运弧圈,国圆打点,避正打 斜,斜式正练。
混元一气走为先,太极本生无极中。
左旋右转成阴阳,八卦五行转九宫。
百炼蹚泥随招变,易理包括万象生。
五行八法转九宫,生门死门要记清。
八卦百练走为先,不停地走是练好八卦掌的关键。八卦内外合一怀抱太极,阴阳互变,属于内者即八卦桩功,上松下实、气沉丹田是八卦根基内修炼元 气,开合升降,气归关元运行周身,达到阴平阳伏,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 气,精神旺盛,腹部丹田(包括关元、气海、命门、肾俞)动转变换,即八卦图中之 阴阳鱼。属于外者,即通过运动使肌肉有弹性,关节有伸屈,使肌肉健壮,伸长 有韧性,技击上能调动筋骨的力量,运用整体力量在刹那间通过某一接触点, 发出强大劲力、能量,能内外合一,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周身一家,既促进阴阳 气血之运行,改善脏腑生理功能,又内外兼修心神意合一集中,形成周身无处不是点,无处不是圆,无处不弹簧,无处不发力,无处不技击。下面介绍一下八 卦掌的基本技术①。
1.单换掌
(1)起势
- 立正,两脚尖外展。两臂垂于两腿侧,头颈正直,两肩下松。口自然闭合, 呼吸自然,眼平视前方。
- 两膝略蹲,两手由两侧向腹前交叉(左下右上),手心均向上。右手顺左前 臂外侧上穿,两手指尖均向上。往右肘起到略高于肩部、左手约与头顶齐平时 (两手右高左低),身体渐渐向右转。随着身体右转,两前臂内旋拧转下落,两掌 随转随向外推,手心均向外推,右掌高与眉齐,虎口圆撑,食指挺直,拇指、小指、 无名指微向里扣:左掌落到右肘下方,虎口对右肘尖,右掌对圆圈的中心。同时 右脚向前迈一步,膝部微屈,脚尖向里扣,两脚跟前后相对,重心偏于左腿。眼神 随右掌移动,然后注视右掌食指指尖° 要点:身体向右转和两臂拧转速度要一致。上体不可俯仰歪斜。胸部要宽 舒,气向下沉,肩、肘要向下舒垂,臀部要向里收,胯要裹,膝要扣,脚趾要扣地,周 身上下要完整不懈。右掌与左脚跟方向一致。① 本部分内容参考了王庆丰等主编:《传统武术文化与健身》,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年版。传统武术养生的机理与技法2)摆步右推掌(右青龙返首)起势(右脚在前)开始,右脚前进半步,左脚沿着圆形路线继续前进,向 右旋转(右脚为里脚,左脚为外脚)。右脚迈步要直,左脚要微向里扣走到右脚在前时(步了多少均可),左脚尖向右脚尖处内扣上步,两 脚尖距离约10厘米,两脚跟向外撑(呈八字形)。同时身体向右转,两掌不动。 右脚向右方摆步(沿圆圈路线),脚尖外撇。同时身体右转,右前臂内旋, 掌心向外推,拇指侧向下,左掌仍停在右肘下方。眼看右掌。要点:起步时,要平起平落,脚面绷平,不可抬脚过高。扣步、摆步需在圆形路线附近,不可忽前忽后。摆步与右掌外推要一致。(3)右穿左推掌(青龙转身左势)上势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左脚随身体转动,再向右脚处扣步,两脚尖 距离约10厘米,两脚跟外撑(呈八字形)。同时左掌顺右腋下向后穿,掌心向上; 右前臂外旋,掌心翻转向上,小指侧贴于先肩外侧,眼向右看。(图3a)左手顺右臂外侧向上移动。同时身体向左扭转,左肘部起到略高于肩、右 手高与头齐平时(两手左高右低),两前臂内旋(向里拧转)并向下落,两掌随向外 推,手心均向外。左掌高于眉齐,虎口撑圆,食指挺直,拇指、小指、无名指微向里 扣;右掌落到左肘下方,虎口对左肘尖,左掌对圆圈的中心。同时左脚前移半步, 膝部微屈,脚尖微向里扣,两脚跟前后相对,重心偏于右腿。眼神随左掌移动,注 视左掌食指指尖。(图3-b一图3-c)要点:身体向右转和两臂拧转的速度要一致,上体不可俯仰歪斜。左臂向上穿、向外推和前臂旋转要有拧劲;右掌要顺着左肘下落,不要抽回太快。胸要宽 舒,气要下沉,精神要贯注,不可涣散。2.双换掌(1) 摆步左推掌(左吉龙返首)左脚向左前方进半步,右脚沿着圆形路线继续前进,两脚交替向左环行。 左脚(里脚)迈步要直;右脚要微向里扣,等走到左脚在前时(步多少均可)需向着 左脚尖扣步前进,两脚尖距离约10厘米,两脚跟向外撑(呈八字形)。同时身体 向左转,两掌不动。左脚向左方摆步(沿圆圈路线),脚尖外展。同时身体左转,左前臂内旋, 左掌心向外推,拇指侧向下;右手仍停在左肘下方,眼看左掌。
(2) 捉步上穿掌(鹞了钻天)
- 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左转。右脚随身体转动再向左脚扣步,两脚尖距离 约10厘米,两脚跟向外撑(呈八字形)。同时右掌顺左腋下向后穿,掌心向上;左 前臂外旋,掌心翻转向卜,小指侧贴往右肩旁。眼向左看。(图4c)
- 上势不停,右前脚掌为轴,身体速向左扭转约120。。同时右手顺着左臂外 侧上穿,指尖向上,小指侧向里拧劲,掌心向内;左掌由右臂内侧经右肋向下插, 手背紧贴于右腿外侧,指尖向下,掌心向外。同时左脚提起靠在右腿里侧踝关节 处,脚尖上翘,两腿靠紧,眼看右掌。要点:右手上穿与左手下插用劲要一致。身体要略向下缩,腰要塌,重心要 稳定。右掌穿时,小指、无名指要尽量向里裹劲,不可松懈。传统武术养生的机理与技法(3)转身双按掌(白蛇伏草)右掌沿左肩下落,经腹前撤到右膝上方;左掌在右掌向右撤时尽量向左撑 开,两手心均向下按。同时左脚向左开一步,屈膝半蹲,脚尖斜向前方,身体重心 大部分落在右腿。眼神随着右手下落,再转视左手。(图5)要点:右掌落到左肩时再迈左脚。迈步和两掌撑开要动作一致。曲臂要撑圆,掌心要向下按。头颈要向外顶,腰要塌,胯要缩,肩要松,周身要完整协调。
浏览3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