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内有一伙无赖,共有18弟兄,经常欺压商号,祸害仃姓。有一次,他们到一家鞋店,要求掌柜的做18双礼服呢鞋。掌柜的虽不愿意,却又惹不起,便找同乡曹珂帮忙。曹珂与掌柜的张某去找18弟兄 算账,这伙人不但不认账,还提出在太原南郊公园比武。双方按时到达 规定地点后,18弟兄先派二人与曹珂交手,结果均被打倒,其余人看情形不妙,全都溜之大吉,后托人与曹珂讲和才算完事。
曹珂在武术领域不断进取。邻村张正学,清光绪年间曾立擂北京无敌手,人称“神手张”,杨班侯称他:“吾家太极练到无挑之境! ”曹珂与张正学之子张炳恒义结金兰,学到了张家的太极拳和梨花大枪。为了追求太极拳的真谛,曹珂到北京向杨澄甫学之,得杨健侯定 式的杨式大架。年轻得志的曹珂,24岁被刘赢州定为太原武术饰馆长,师兄弟中颇有不服者,比手较技,曹珂屡战而胜之。为此还拳伤过师兄,直到晚年,曹珂对此还悔恨不已。曹珂是刘家的得意弟子,也是刘家最好的“顶门棍”,凡找刘东汉比拳者,刘东汉总是让曹珂出手。一位自恃武功高强者,要与刘东汉比武,性情暴躁的刘东汉出手要打,曹珂话到手到,一拳将对方打伤。对方自嘲中承认,曹珂打得自己连裤子都提不起来了。
每到过年,太原市搞“社火”,摆场练拳,各大武馆占闹市区,各练武站都在偏僻的地方。曹珂主持的“太原武馆”名气很大,每年常在闹市区开场。是年,曹珂回邢台过年,摆场地方被其他武馆抢占。人们不服,差人到邢台叫曹珂回晋。曹珂连夜回到太原,他挺枪站在场地中央,扬言如有人能胜其一枪,就认输,让出场地。结果无人敢与其比,经人从中说和才算完事。曹珂的枪确实非凡,素有“四枝枪”之称。
曹珂后来到石家庄传拳。当时石家庄有七个拳场,曹珂的最出名,人称“子龙将”,坐头把交椅。1929年,陈发科赴北京教拳,曹珂将其挽留在石家庄,带礼品前往拜访,并与其试技,西珂一个大拨,陈发 科用仆地锦化解,将曹珂击出。平时一个滚动就能使人分筋错骨的 曹珂,当时却感到好象不会太极拳了。他即刻向陈发科求学,因陈发科要去北京,将曹珂介绍到陈家沟学拳3个月。一年后,曹珂到北京看望陈发科,功夫大长,难有人敌。此后,曹珂还在郑州、南京、安徽设场。回邢台后在火车站设拳 场。不久又去石家庄教拳,后再到太原。1937年,日寇侵华,太原失 守,曹珂在那里仍以教拳为业,并创建“中华武馆二 小东门日军头目 号称“华北第一跤”,找曹珂比武,曹珂以太极之妙将其制服,大扬了我中华国威。
1949年,太原解放。曹珂第二天就回到邢台北良舍村,在本村建立武术学校,招收四乡百姓数十人练武,其中有吕金言、吕跃宗、吴修 德、吕步俭等人。1953年,曹珂进邢台市区教拳,学拳的有他早年的弟子寇长青,寇长青挚友、著名梅花拳师王建勋,回民拳师王万庆等人。同时还传授其弟子寇长青的徒弟、邢台县武装部政委樊凤书,法院院长司福魁,著名中医张醒悟,县委组织部氏武兴仁和县委书记赵明琛等人。
据当时邢台县干校的管理员张亭建讲,曹珂在邢台县干校教拳, 让学员每人买一本杨澄甫的太极拳书,教人以强身健体为本。曹珂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顺应历史潮流。这位在旧社会干了大半辈子 的拳师,解放后,能够传拳于共产党的干部,传拳于人民群众,积极参 加社会活动。有一次,王建勋主持武术活动,叫曹珂表演拳术,毫无 思想准备的他,朝人要了一杆大枪,抖发用力,将枪折为两节,激起一 片喝彩声。
20世纪50年代,李华堂输于寇长青的徒弟周宝善,便请任县李 青山来踢寇长青的拳场,正值曹珂讲拳。李青山早年曾向曹珂学拳。 曹珂此时也早发现并认出了李青山。普珂讲完拳,责备李青山不该 来。李青山埋怨李华堂,让自己丢人现眼。
曹珂习拳70余载,传拳60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曾先后传 拳于邢台、辛集、北京、太原、长治、石家庄、郑州、蚌埠、南京等地。传 于后世的套路有:三皇炮锤、杨式老架太极拳、蛟龙太极、张式太极、陈式一二路、形意拳、八卦拳,还有少林拳法及太极刀、太极枪、子龙枪、梨花枪、五虎断门刀、双钩、双铜、花子棍、大杆、绳标等,而尤以大枪最威“他集数十年之纯功,以三皇炮锤为母拳,以杨式太极为本, 兼容陈式太极、形意、八卦诸家之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曹式”套路。在山西传人众多,有“曹珂派”之称。其太极拳有独特的演练风格,不 是“十字手”转“抱虎归山”,而是“如风似闭”。另外,象“推窗望月”、“三换掌”、“前招”、“后招”、“丹沉”等都是后世拳界已不见的招式。
曹珂不仅武术技能高强•而且医道甚妙。在传拳授艺的同时,还 利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人治病,深受人们称赞。曹珂曾当选过邢台 县政协委员。曹珂作为太极拳的重要传人,在太原、邢台名望很高, 于1972年谢世。1991年,周边四村为了纪念他,在北良舍村口为其树碑纪念。
寇长青(1910.9 ~ 1983.5.12),出生于河北省 隆尧县毛尔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随父母 和叔父到邢台谋生。先后住在靛市街和马路街, 以开麻糖(油条)铺为生。寇长青自幼酷爱武术。 7岁时,其父将他交给一位亲戚学少林拳,每日站 桩、压腿、练弹腿架,既苦又累,但他从无怨言,练 得十分认真。经过几年的苦练,成「伙伴中的佼 佼者,每当表演,常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寇长青11岁时,父亲突然病故,家中生活如 雪上加霜。年幼的寇长青被迫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由于年幼个子 小,只好踏在小板凳上和面,炸油条。在如此困苦的情况下,寇长青 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习武练拳的决心。经人介绍,13岁拜邢台西北杨 村的程友亮为师。程友亮名“四”,在武林中颇有名气。因善使一对 铁拐,人称“铁拐四”。在程友亮的悉心指导下,寇长青勤学苦练,技艺日精。最初随程友亮学太极拳。后来,不仅学会了周拳、洪拳、二 郎拳,还学会了掩手拳的“翻把锤”、“连把锤”、“劈砸锤”。特别是拿 手绝技双拐,练得十分突出。刘玉祥曾评价寇长青的双拐,在邢台无 人能比。
1927年,为了进一步造化寇长青,程友亮将其推荐到自己的族外 甥曹珂门下,主练杨式太极拳。寇长青在曾珂的指导下,如鱼得水, 杨式老架太极拳练得十分到家。与此同时,寇长青还得到了当时太 极名师张炳恒、刘东汉、李宝玉、郭三刚等人的指教。
1937年,日寇侵占华北。此时寇长青的功夫已有成就,就是在逃 难的路上也不忘练拳。逃难回来后仍住在靛市街。为了练习爆发 力,寇长青曾在自己住房门后订一本书,每日早晚打书,天长日久,书 未坏但书后的墙却被砸了个大坑。寇长青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和 面,准备炸油条。他都是抓住伤面的过程操练太极拳。1938年,第二 批侵华日军进驻邢台,住在靛市街“项家”的一名日本军官晨练时看 见寇长青练太极拳,一连三日硬逼寇长青与其交手。无奈之下,寇长 青答应与其手搏。这位日本军官使用柔道之技,出手扑击寇长青胸 部。寇长青用粘着相触顺势发力,将其打出丈外,并摔倒在地。日本 军官起身拍土,说了声“好好的”就走了。后来,日本军官多次到麻糖铺,要与寇长青交朋友,寇长青都借故回绝。此事不久便在靛市街传开,人们奔走相告:寇长青把日本人给打啦!
当时住在靛市街西口还有一个常着便衣,出门有人给举战刀开 路的日本人,此人得知寇长青拳技高超,几次派人来请,均被寇长青 拒绝。后派人特意说明,要与寇长青谈拳磋技。寇长青去后,这位日本人便提出要与其交手比武,否则不准回家。寇长青无奈,只好答应。对方突然以单掌猛击寇长青头部。寇长青缩身闪过,对方一看 没有击中,又用右手劈打寇长青胸部。寇长青巧用太极“提手上势”, 托住对方右手,再以粘化之法,使其欲进不能,欲退不行,腿下无根. 如临深渊、叹而折服°日本人自感难于取胜,赞叹不止。后多次提出与寇长青交朋友,均被寇长青婉言回绝。
浏览4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