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地区,知道武术并且练习武术的人还是太 少。”实际上在部分成立了武术协会的国家,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并没有真正得到开展,即使有些 活动,也主要是很少数的人进行了竞技武术的练习,可以说这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推广武术更侧 重于竞技武术这一倾向带来的结果。由于我们推广的主要是竞技武术,而在大部分国家不可能 有从事竞技武术的专业队伍,只能由少数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和比赛,人员的流动性就较 大,不仅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不可能使武术在那里生根,也必然“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知道武术并且练习武术的人还是太少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促使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在外国 更好地开展并使武术真正地成为那些国家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思想上将武术的对外推广转变为武术的对外交流,看似是一个意思相近的词的替换 实际上却是以一种平和平等的心态对待国外武术活动的开展这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 武术技艺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播我们已清楚地知道世界各民族的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技击技术,有相同或相似的技击器械, 也就是说从技击技术的角度考虑,中国武术的基本技击技术和其他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 所有的武技并无本质的区别,那么,为什么还有许多外国人会喜爱并参与练习中国武术中国 武术能吸引外国爱好者的到底是什么?显然是武术技术上的技击特点以外的另一个特点,即文 化色彩上的民族特点所致,包括武术存在的形式、运动方式、演练的技巧,以及具有中国文化 特色的技击理论,是这些内容与外国武技的显著不同的特点吸引了外国的武术爱好者。这些内 容虽然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色彩,而且形成这样的民族特点有其浓郁的民族文化背景, 但仍然是技术范畴的内容。问题可能不仅如此,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不同的文化在交流时都 “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一点往往是不易看到的、容易被忽略的,却又非常重要的。武术作 为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民族文化,同时它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武术技艺和民族精神水 乳交融,密不可分,就使得这个问题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却成了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 的文化既重视技艺的传承,又重视精神一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甚至注重民族精神延续更甚 于对技艺的今天,武术在世界传播的范围日益广泛对于不同的群体,我们传播武术是更侧重于技艺,还是更侧重于精神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在一种文化向另一个地域传播时,大概首先都是从技术性的内容开始,因为这类技术性的 内容是外在的、直观的,且相对是较为浅显易懂的,它和其他地域的相近文化的区别也是显而 易见的,正是这种显而易见的特点吸引了另一个地域的人来关注它,进而学习它。无论是在中 国国内不同地域之间武术的传播,还是在向国外推广武术都是如此。但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传播的绝不仅限于这些纯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有更深层次的东 西随着技术一起传播。武术的流传大概主要传播着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方面是技术以及和与技 术直接有关的理论和各种活动,另一方面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民族文化精神。从传 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考虑,就是在传播传统武术的同时也在传播武术传统。在中国,在技 术流传的过程中,伴随着也有民俗民风的相互影响。

在张岱年、方克立二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说:“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 蓑现而言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器物、制度、习惯、思想意识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 精神相联系,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这些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 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J这种文化基本精神”成为(中国人)生活 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 价值追求” “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0就武术而言,在它流传过程中的存在形式、相 关的练习方法、运动的方式,以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击理论,甚至还包括相关的民俗活动、 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对于武术这样一种需要人用身体 来进行演练的、技术性很强的文化形态,它的技术性的内容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些技术性的内 容显而易见,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思 想基础”,是“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本力 量,对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激励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向上, 并且整合了中华文化,它沉淀在中华民族每个人的灵魂和血液之中,世代相传。在武术的流传 过程中,这种民族精神虽然不具有可见、可摸的形体,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不表现为武术的某 些具体的技术和理论,但是却无处不在,在武术的“具体表现”中处处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基 本精神,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为讨论方便我们在后面都称之为民族文化精神)武术在中国人中间传播时技艺与民族精神同时传播那么,无论是在过去武术流传的过程中,还是在今天武术的传播中,究竟流传和传播的主 要是武术的“具体表现”,还是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 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武术在炎黄子孙中流传和传播的主要是什么在外国人(主要指 非华裔的武术爱好者)中间流传时传播的又主要是什这样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实际上 涉及我们对于武术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传播时的指导思想和应采取的态度。

在中国古代,武术的流传主要传播的当然是技艺和相关的理论,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华民族 的民族文化精神,原因有二:其一,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技术,是人们生活中需要的一种技能人们往往由于自卫的需要它而去学习、研究它,特别在武术作为一种军事技术而存在的条件下, 由国家行为去组织军队、训练军队时,就更是如此了;其二,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不仅存 在于武术之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终其一生,无论他们习武与否, 都无时无刻不受到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始终处于它的潜移默化之中。所以,虽然研习武 术也可使练习者受到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陶冶,但是对于祖祖辈辈都浸润在这种民族文化精神 之中的中国人来说,接受这种民族文化精神不一定必须通过习武,况且还有许多中国人并不习 武。所以说,习武者习武主要是为了学习、掌握武技的技术,而在习武的过程中也必然地在接 受和增强民族文化精神的滋养。

在今天,武术不再是人们自卫的技能,而只是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武术在人们中间 传播常常是出于个人的喜好,武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是传承中华民族的 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人们通过练习武术,在传承武术技艺和增强体质的时候,既可以得 到身心的愉悦,又可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对于一些对中国武 术有深厚感情的武术爱好者来说,他们通过练习武术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体味中国武术技术的 精要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增进他们 对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了解和认同,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在青少 年中开展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见,武术在中国人中间播时,首先是武术的技艺吸引了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民族 文化精神的传播则利用了武术这一载体。可以说武术在中国人中间传播是技艺和民族文化精神 同时传播的。

对于外国的武术爱好者来说,情况就很不相同了武术的对外推广主要在于技艺由于今天的中国武术本源自人类所共有的技击术,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爱好者之间很容易 产生认同感,又由于这种技击术是和人的自卫的本能密切相关,所以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和兴趣,再加上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东方的文化的神秘色彩,而且武术的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东方 文化的神秘感是通过技艺表现出来的,使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感到既亲切又新颖,产生对这 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现象的强烈向往也就很自然了,因此使一些外国人产生了学习武才的愿 望和行动。虽然武术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武术也可以被视为在学习中国传统 文化,但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大多数外国的武术爱好者并没有真正关心武术所承载 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

浏览3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