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在挖掘时要本着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科学的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民族文化资源的一部 分,它的挖掘整理工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于1983年至 1986年间,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耗资100多 万元,开展了我国武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 产”的工作。国内体育史学者程大力先生说,他所目睹的这些“成果”,作 为参与者的他认为这次挖掘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其中不乏很多垃圾。当 然,这种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必须在一种民族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中进行, 只有这样多元的民族文化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我们应抱着拯救传统武术的想法,虚心向传统武术家请教,注重传统武术中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再度审视中华传统武术的闪光点,主要对其历史文化渊源与理论部分进行挖掘与整理。武术的发展融会贯通着浓 郁的本土文化与民族特色,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群众智慧的 结晶。只有认真研究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探讨它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作用和特点,正确认识它与人类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找出其中的必 然性与规律性,才能对今天的武术实践及武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成 果将为今后武术的训练、竞赛、教学、科研、群众武术的普及发展提供丰富 的内容和参考,只有如此,发掘工作才有意义,才有成效,也给武术的可持 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文化动力。

(三)打造多元文化和武术文化的融合效应

21世纪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世纪,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潮流中, 融合是最佳化的文化方式的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日本学者曾指出: “要客观地认识与理解自身文化是困难的,而突破这个难点的最好办法就是同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交往,在更高的深度上理解它。这样才能从自身文化及支撑这一文化的价值中获得自由。”文化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不断融汇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与文化冲突相反,文化融合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和互惠关系,并 力图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达到共生和互赢的目的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一样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客观存在,并都对人类的历 史起到着重要的作用,但结果却相差甚远。融合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所整合的世界文化的融合,它也能使我们 有机会见识和欣赏来自全世界的各种优秀文化,武术文化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也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文化,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当 代精神品格的民族文化。文化融合不是丢掉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恰恰是维护 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本身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形成 的,这种文化体系承认和尊重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并认为一定程度冲突的存在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动力、文明得以保持的来源。我国著名民 族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曾指出:人们首先要认识自身的文化,理解多元文化, 才有条件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与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大家认可的基本秩序。在20世纪的相当长时期内,全盘西化和排 斥传统文化的观念曾经长期占据上风,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和断裂。因此,不仅意味着武术文化同西方文化的简单融合,还意味着武术 文化应和多元文化更好地融合。

 


  • 传统武术文化蕴含看丰富的经济资源


面向国际市场,武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对武术资源进行 产业化开发,从资源属性角度看,武术资源开发可以分为武术自然资源和武 术人文资源两大资源类型的开发。武术自然资源指有形的武术资源,主要包 括武术胜地、武术流派发源地、武术名家故里、武术器械等。武术人文资源 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主要包括武术人才、武术技术、武术文化 等,开发武术资源就是指的这两类资源。其一,开发武术自然资源,可采取武术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来传播武 术。我国有着丰富的武术自然资源,例如河南少林寺、湖北武当山分别是佛 教和道教圣地,又是少林武术与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极具旅游价值而且我 国的旅游市场有大量的国外客源,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据《关于进一步加 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显示: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其中外 国人1343.95万人次。因此,将武术名胜景点、武术流派发源地、武术名家故 里进行开发、创意和包装,在武术胜地开辟武术旅游专线,在旅程中安排武 术表演,开展武术健身活动和武术知识讲座,通过学习简单的武术拳术等多 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外国人在旅游中体验武术的健身、娱乐、医疗、养生和休闲的作用,亲身感受武术所带来的欢愉,体验武术文化的魅力,发挥环境熏陶人的作用,让其身临其境地了解与学习武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之效。其二,利用武术人文资源的产业开发来向世界传播武术。武术人文资源的开发包括:(1 )武术人才资源的开发。武术人才资源是武术资源中最宝贵和最关键的资源,包括武术各流派传人、优秀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民间拳师等,他 们是推动武术向世界传播的生力军。必须大力把人才资源开发出来,加强对 其综合素质的培训,引向国外,拓展国外武术培训市场,提供外国人学习武术的机会,拉近武术与国外受众的距离,使武术得到更加亲近的传播。(2)武术技术资源的开发。武术拳种丰富,流派繁多,武术丰富多样的技术门类是武术竞赛表演业、技能培训业、健身娱乐业、武打影视业等赖以存在发展的源源不断、取之难尽的财富。将它们开发到国外,建立一个完整 的武术产业体系,可以适应国外武术消费者的多方面的需求,推动武术在世界的传播。(3)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取了古典哲学、伦理学、兵学、中医学、宗教、民俗和美学等传统文化精髓。武术内涵型资源可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很大。例如武术中的对抗谋略资源和武术伤科秘方资源都极具开发价值,但目前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今后要大力开发武 术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将武术推向市场,实现经济价值,为武术的传播积累资金,增添武术自身的文化魅力。

(五) 提倡全民健身,举办社区民族武术交流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事业走上社区化的发展之路。 加快社区民族武术的发展步伐,是社区民族武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必由之路。社区武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当前社区武术在国内外的传播,多属自发、松散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这 同社区武术的社会影响不相称。《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发展迅速,体育协会成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社区武术协会在国外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展国际社区武术协会不仅有利于社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也将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同时,要加强对社区武术健身理论工作,推出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编排短小、简 练、易学、便于推广的套路,使社区武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社区武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通俗性,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社区广泛传播, 这表明社区武术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社区武术独特的文化孕育氛围,使 其不仅有良好的健身、技击功效,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习练社区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体悟人生真谛;使人们在紧张的社会生活当中既能得到形体的锻炼,又能超脱生活中的痛苦与烦恼,保持心情的欢愉。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武术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积极发挥社区武术在全民健身当中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武术社区化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社区武术的社会化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武术要服务于社会大众; 二是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发展社区武术。

浏览2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